接女儿豆放学回家,她和好朋友SQ在后座聊天。SQ很难过,都快哭了!
背景大概是班里几个孩子自编自导自演一个小话剧。SQ演一个没台词的售货员,豆参与编剧导演而且兼演一个没台词的什么动物。
SQ:我不要演售货员。
豆:为什么?
SQ:就是不想演。
豆:那你想演什么?
SQ:反正不演售货员,也不演孩子,其他的“员”也不演。
豆:你觉得这些角色哪里不好?
SQ:就是不演那些。
豆:你不要说不想演什么,你得说你想演什么,这样我才给你加角色……
SQ没有答话。
把SQ送到家之后,我和豆说,我觉得你的话很有道理,就是要清晰地把需求说出来,你是怎么想到的?
豆说:我在你的书桌上看到了一盒正面管教工具卡,里面有一张说,不要和孩子说“不要做什么”,要和孩子说“要做什么”……
哇,这不是课上讲的正面语言么。
回家翻出来,原来是这样:
孩子就是家长的复制品,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奇迹发生了:刚到家就接到SQ的电话,SQ非常明确地说出了需求:我想演一个有台词的角色,我想演一个有动作的角色,戏份再多点。
豆说,好办,我今晚给你加一个。
看到两个孩子如此沟通,我真切感受到正面语言的力量!
学习正面管教,受益良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