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列几个基本原则,这是此方法论的基础思维架构:解决问题、易用性、演化(快速接触用户获得反馈,此时才刚开始)、紫牛性(独特性)、差异化、剃刀原则、产品矩阵(基于演化建立护城河)、留住用户的时间(和用户体验权衡)、迭代、产品细节
一、需求分析
需求来源有很多,但对于核心需求有四点很重要
1.和目标用户“摸爬滚打”
2.需求提出者在目标用户群中“摸爬滚打”很多年,或者说自身就是目标用户群中的深度用户,提出的解决性需求或者是创造性需求。特别是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转化为产品。
3.核心需求能用极其简单的语言表述清楚,同时能简单清晰(大白话直接表述)的说明以下问题:
a.能解决什么问题
b.新的解决方案比传统解决方案的优劣势从(时间、成本、易用性)
C.用户使用频次、用户规模
4.客观实现难度和主观实现难度
以上结合具体方法如:内部讨论、建立人物模型、用户访谈、问卷(有条件的话)。
(暂未涉及盈利模式)
二、流程图规划
通过流程图基于需求和目标用户,画出业务流程图,流程图也分为主流程和细流程,以核心需求主流程为框架,补充能想到的细流程。在制作流程的过程中想着应用场景,如果是自己摸爬滚打后提出的需求这个可能很好写,如果没有的话可尝试通过“人物模型”和“同理心”。理清用户身份。如果细流程规划不出来也没关系,这里流程图的目的是为了下一部脑图的规划,细流程可以在明确需求后进行规划。
三、脑图规划
做好需求分析工作后基于需求和功能通过脑图对产品进行规划,此时规划点应该尽量地全,有可能涉及到的内容和细点想到都规划出来,此时应该通过思维设计理论上的产品矩阵:包括用户前后台、管理员后台(需要操作的数据和需要获取的数据)、手机端网页、PC端网页、app、pc客户端、小程序、用户推广的分享展示页…。当然以上产品形态并不是所有都需要涉及,选取对自己模型有必要的形态(比如很多产品不分用户前后台)。
另外产品矩阵包括两层概念:一个是功能层面,另一个是产品形态层面。
功能层面很像航母战斗群,以核心需求产品为航母主体,附着辅助产品为各种护卫舰形成针对目标用户群的航母舰队,从而建立自己的独特优势,形成护城河。但是功能层面的矩阵需要结合产品和用户的演化过程,特别是人力和物力不够充足的情况下。并且随着产品矩阵的发展和演化,核心需求很可能会变化,甚至是演化出多核的更庞大的集团矩阵(比如阿里的淘宝、天猫、蚂蚁、菜鸟)。
产品形态层面是为了实现对目标用户不同场景的服务,是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产品形态或是互相补充共同解决同一问题(比如手机微信和pc客户端微信,哪种形态需要有哪些功能,没有哪些功能还是挺复杂的,需要权衡)。
四、产品需求规划
这里的需求是开发需求,我也称之为功能,而上面的需求更倾向于用户遇到的问题。根据脑图的规划,对产品需求进行筛选,选取最关键,最核心的需求开始规划。这里一定要懂得取舍,也是需要下功夫权衡的,这里可以结合剃刀原则和精益创业的MVP。因为这里的抉择会直接影响到“解决问题”原则和“易用性”原则,牵扯到用户的学习成本。
五、根据得出的产品需求补充未完成的细流程图,并完成需求池。
如果之前已完成流程图的规划可以对流程图进行优化和修改。根基细流程图根据产品形态层面的产品矩阵做出需求池。需求池需要有几个维度的划分分别是:用户前后台、管理员前后台、不同的产品形态(pc网页,客户端、手机网页,客户端、小程序、分享页面,…)、功能模块—子模块—功能点(需求点)—功能描述—优先级。根据需求池制定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进度和任务(周、月、季度甚至是年度任务)。
六、开始产品设计。设计前可以根据需求池的需求对产品的结构和交互有个大概的思路。在此过程中可以参考下竞品寻找思路。可以通过axure把每个页面大概的架构和子、父集关系规划出来。具体页面可以暂时不进行具体设计,可以复用的功能模块可以准备好。通过前面的业务图、流程图、思维导图、需求词,可以建立起现有产品大概的骨架。里面具体的细节设计可以根据开发进度设计,一般产品设计完成需要提前开发进度1—2周。目前很多都采用在原型旁标注的形式提交给开发。标注尽量详细,具体标注规范参考《原型标注中需要标注的项》
(上半部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