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萌发要好好做一做程静思的念头,是有一年看央视11台播出的《珠帘寨》,李克用是谁已经有些记不清了,好像是凌珂还是张克,总之都是天津的好角儿。可是那位程静思一出来,清矍、深沉、老到,活脱脱一位老派名士就亮在眼前。后来知道那位演员是卢松老师,业内所谓的“硬里子”,常看戏的老戏迷都非常爱他,可是,因为他主要演程静思这样的“二路”,所以名不见经传。
配角、里子、二路,按说都只是一种称谓,本来没什么感情色彩。可是在京剧这个行业里,就是隐约带着一种微妙的贬低口气在。“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在影视界,许多被人尊敬的老戏骨,常常出演配角,而且甘于饰演配角。《肖申克的救赎》里的Morgan Freeman;《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Gary Oldman,嗯他还演过我深爱的小天狼星,哈利波特的教父;《神秘之河》里的Kevin Bacon,这些伟大的性格演员,按照京剧的逻辑,就都是“里子”了?可换了一部戏,照样挑梁男一号。演员的演技和身价,全在自己身上,并不在某一场的角色大小。戏份少,演得好,含金量岂不格外高?
这样的心理活动酝酿了好几年,才总算在上周五的《珠帘寨》上梦想成真。再次感谢凌珂同意我的邀约,以角儿的身份,克制而精致地完成了第一男配角程静思的表演。不止一位资深戏迷反馈说:凌珂的火候分寸越发见好,不仅完全不抢戏,从唱腔到表演,对第一次演出李克用还有些紧张的李昊桐烘托有加。“绝对硬里子风范”——这才是真正“角儿”的收放自如。
希望因为凌珂的这次跨刀,使后进的年轻演员看到所谓“二路”的魅力,和“角儿”的功力。其实我常常在想,什么是“角儿”?如果以现在的词汇翻译,“角儿”可能是介于明星和艺术家之间、而更靠近明星那端的一个概念。在旧时代,角儿是可以挑班唱戏的,也就是说,作为票房号召,要负责整个戏班的收入与生计,要养得活四梁八柱+乐队+幕后跟包几十号人,其他所有人是所谓的“傍角儿”。有这样实打实的物质保证,才真正成角儿。而放在今天这个大环境里,不靠国家养,扔进市场各自浮沉,有几个人真正能做得到一力承担养得起一台班子?我不知道。
如果有勇气真实面对市场环境的彻底改变,那么大胆地说一声,按照这个标准,这个时代,京剧界几乎没有“角儿”。跟唱主角配角无关、跟演员级别无关、甚至跟艺术造诣也无关。京剧演员,可以成为艺术家,可以成为国家一级演员,可以成为院团培养对象,然而,挂了名字卖不出票,就不是“角儿”。自封、自恋、顾影自怜,都没有用。
我已经不想再说“京剧是角儿的艺术”这样的陈词滥调。诚然,众星捧月,绿叶红花,主演通常是舞台上最受瞩目的焦点。可是要完成一场演出,需要多少台前幕后看得见看不见的角色在各自付出。不仅演员中的配角、龙套们;演出时的琴师、鼓师、各种乐器演奏员们;演员到剧场前就开始工作的服装盔帽老师们;更早些时候就开始忙碌的舞台装置、灯光师音响师字幕员们,他们的光彩也许微弱,可是静谧、温和,一样十分动人。如果有人亲眼看到过他们工作,就会像我一样同意:京剧其实是集体的艺术。
电影《霸王别姬》里有这样的价值逻辑:“一定要成角儿”。因为那个时代,成了角儿就什么都有,否则就什么都没有,人人想方设法、付出一切往上爬,刻苦练功只是一卷基础练习,真正的挑战题是不惜出卖自己、出卖朋友,一切辛酸苦辣只为了成角儿。
已经21世纪的今天,难道还要用这样陈腐的价值观来教育年轻人吗?这和体育界的举国体制金牌至上有什么区别?不得冠军就不用活了吗?就不配做人了吗?不站当中唱戏,就没有资格获得尊重了吗?
说排那天,在排练场看到笑阳手上的演员名单,大大小小16个龙套,4个宫女,全都是好熟悉的名字:刘潇、董欢、谢天赐、张海峰、吴响军、鲁佳亮……还有女孩子们:李文文、方沐蓉……一个个都是完全可以自己站当中唱主角的响当当的孩子。心情十分复杂,看了这名单,就知道为什么领导们会说“龙套们”不安心站龙套了,因为都是角儿坯子啊!因为谁比谁差呢!李昊桐站当中为什么我站旁边呢?!我们还是你的师兄师姐……
只能说,能做得太少。星星点戏一个月一台戏,一年一共12台,也已经卖到战战兢兢。确实没办法兼顾所有人,即使你们都这么好。
这个市场,与京剧隔膜年深日久,京剧曾经抛弃了市场多少年,重建起来就需要差不多同样的时间。这是时代留下的黑锅,与青年演员们水平好不好无关,这个锅,你们不用背。
不能让每个人都来星星点戏演主角,可是,起码可以让每个来星星点戏的人都开心。非常高兴看到你们全体素颜上台,听到鲁肃一个个念出你们的名字,说出你们的行当,看到你们在全场掌声中露出腼腆的笑容,觉得特别美。
看到有观众写来反馈说,辨认出一位把士兵走得像“霸王”的龙套。简直要落泪——是得有多少热爱在背后,才能不把这枯燥而乏味的活儿走得奄奄一息。一位像霸王的士兵,这是京剧人的风雅和清贵。
你们是最美好而辽阔的星空。
一定会有照亮深霾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