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王小波说:生活正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
很多年前看电影时看到这句话,眼泪瞬间落满脸庞。当时的年纪正值天真轻狂,怀着一颗不安分的心,做着一个不切实际的梦,目空一切能言善辩,以庸俗和碌碌无为为耻。
后来在大城市碰得头破血流,如丧家之犬,再也不敢轻易说当年事,更怕别人问我将来什么打算。有一天读到波德莱尔那句“现实生活就像是一家医院,每个人都疲于更换自己的病床”,才猛然醒悟,我们对自己现状不满,总想跳槽,总想去其他城市,小城市的想去大城市,大城市的想去北上广深,北方的想去南方,南方的想去更南的地方……如此种种折腾,不过是在换张病床而已,换完又怎样呢?还是在同一家医院,只不过有人靠窗,有人靠近暖气片。
每个人年轻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厌恶庸俗的生活,害怕有一天会成为身体发福的中年人,皮肤暗淡眼圈浮肿,对一切失去热情,绝经、性趣全无,囿于昼夜、厨房与爱,等着衰老和死亡到来。
尤其过年回家,母亲一边忙着家务事一边喋喋不休地抱怨,父亲陷在沙发里盯着肥皂剧,面无表情抽完一支又一支烟,只有打麻将的时候,他们才表现出那么点活力。冷眼望着他们,心里一遍又一遍告诉自己:以后千万不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于是不管父母怎么劝你,你都不肯回家找份工作;亲戚朋友说要给你介绍相亲对象,你找各种理由推脱;在外面过得不好想回去想得要命,实在忍不住就在洗澡时痛痛快快哭一场……只因为你不甘于清汤寡水的生活,不想活成父母的样子,挣扎着,想要把当年吹过的牛逼变成现实。
二
随着年龄的增长,去更好平台的希望日渐渺茫,没认识什么人,也没学到多少东西,把身体交给一方窄窄的工位,把眼睛交给一块小小的电脑屏幕,把灵魂交给翻来覆去的痛苦。每天下班时,站在窗户前拍一张夕阳的照片,手机里已经存了几百张夕阳的照片,它们见证了皮肤和身体如何变得越来越差,思维越来越迟钝,自信全无。
看到我这得过且过的状态,朋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地写了一篇《放弃是最容易的事情》,可惜我已经是头行将就木的老牛,再怎么鞭策,也没有动力往前走了。
以前我会为自己的失败找各种借口,什么性格内向不会自我推销,生性恬淡不适合这个喧嚣的社会,是金子总会发光说不定大器晚成……现在我连借口都懒得找了,别人要问起,我会理直气壮地说:“我本来就没什么本事,混得不好也理所应当啊。”
于是不敢过多和朋友联系,尤其是那些起点相同但已经走得很高很远的人,从此自绝于社交网络、约会和饭局,每天负能量满满,看花草都是涕泣零如雨,自己看自己特不顺眼。朋友在文章里说:对现实不满,又不想去改变,这才是最可悲的活法。刚开始那段时间,我特别想洗刷这个让我脸红心虚的标签,尝试了一段时间,最终安然接受。
我目光短浅,我懒惰成灾,我言而无信,我光想不做,我没有目标,我就是古龙笔下“好色而无胆,好酒而无量,好赌而无胜”的“三无人员”。这样的我,完全没有资格写些破烂玩意抱怨。但写出来我会好过一些,现实的挫败感会在文字里稀释,写得越多,挫败感就稀释得越厉害,所以很多文章其实都是写作者精神垃圾。有些作家很牛逼,给精神垃圾披上一层华美的外衣,读者还把它们当美味佳肴大快朵颐。此之砒霜,彼之蜜糖。
三
如果生活正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那就随它去好了。有个很喜欢音乐的朋友,以前一直犹豫要不要不顾一切去做自己喜欢的音乐,那时候我举四肢赞成她那么做,现在看来,不顾客观条件一味劝别人追求理想的行为,其实都是助纣为虐。现在她准备出国,活得也非常好。
上帝需要绝大部分人都是平庸之辈。如果每个人都不庸俗,那么这不庸俗也就成为了庸俗。所以也不要再有什么不甘心之类的想法了,我自得恶果,所以不必悲伤;我不抱希望,所以不绝望;我自寻路,一个人走,所以不偏激。
现在的我,做着一份经常走神的无聊工作,从没想过提高职业技能,也没想过超额完成任务,下班后养养花散散步,实在太无聊就做做饭看看书,下雨的晚上那相机拍拍花,不下雨的晚上在小区里一圈圈骑着自行车,不知道未来如何,也不去考虑,偶尔会感到恐惧,但看个婆媳撕逼剧就好了,如果看剧不能减轻焦虑,那就多看几个。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向你兜售成功人士的故事,无聊的时候,也不妨看看loser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