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有计划地看了一批书,其中禁书行列,首选了众人皆知的D. H. Lawrence的作品。 《sons and lovers》是劳伦斯早期的作品,是一部带有半自传性质的作品,联想劳伦斯本人经历即不难看出。本书被分为两卷,第一卷以莫雷尔太太早期婚后生活和威廉与保罗的童年至少年经历为主,第二卷则主要围绕着保罗与精神恋人米丽安,肉体上的情人克莱拉,以及母亲三者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纠结困顿,失望无助,甚至痛苦绝望的情感体验。而第二卷又是作者想重点突出的地方,因为它表现了劳伦斯一生中都在探寻的两大主题:两性关系与恋母情结。(本文重点在前者)
书中两性关系集中表现在两大女性人物与保罗之间的情感纠葛:精神恋人米丽安之于保罗的是初恋时的美好与纯洁无暇(如果不算莫雷尔太太的话),欲望情人克莱拉之于保罗的是失落无助时窥探到的激情与幻想。保罗在两者之间痛苦徘徊,苦闷无助,同时加上自己母亲莫雷尔太太的干预,保罗很轻易地靠着男性身体直觉地选择了克莱拉。(注意其中有个时间顺序,保罗在少年至青年都与米丽安在一块,而克莱拉是在保罗母亲干预下即将放弃米丽安的情况下与保罗产生的感情。)
作为男人保罗遇到的问题,其实早在古希腊时期的哲人们就已讨论过。下面简要讲一个小故事。大约三千年前,赫拉克勒斯(Herakles)经历过青春期的情感骚乱之后,离了婚,过起自在的独居生活,以便把自己下一步生活之路的走法想清楚。那个时候,还没有婚姻法一类的法律,所谓离婚,不过就是婚姻中的任何一方说一句“我想离开你”。 赫拉克勒斯并没有打算过独身的生活,他不觉得那是完整的生活,而只是自己人生旅程中一个临时的僻静处。 同年夏天,赫拉克勒斯坐在自己人生僻静处的树下读荷马的《奥德修斯》,见到两个女人朝自己走来。赫拉克勒斯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两个女人将是自己要面对的两条不同的生命道路,一条通向美好,另一条通向邪恶,尽管两条道路的名称都叫幸福。
赫拉克勒斯是宙斯不小心与某个女人在某个未经约定的沉溺之时偶然留下的一道生命痕迹。宙斯赋予其一种特殊的魔力——编织言语织体的能力。于是,赫拉克勒斯偶然成了男性力量的原型。
朝着赫拉克勒斯走来的两位女人分别叫卡吉娅和阿蕾特。卡吉娅生得“肌体丰盈而柔软,脸上涂涂抹抹”,“穿着最足以使青春光彩焕发的袍子”,走路时女性体态的性征显得格外突出。用现代话说,卡吉娅生得颇富性感,一副懂得享用生命的样子。而阿蕾特则生得质朴,恬美,气质剔透,“身上装饰纯净,眼神谦和,仪态端庄,身穿白袍”。(前者希腊语意为“邪恶”,而后者意为“美德”。)
最后,作为男人的赫拉克勒斯无法抉择,这个“十字路口的赫拉克勒斯”由普罗狄科说给苏格拉底,再由苏格拉底传给色诺芬。而这个故事的流传本身,体现的则是后世人们(尤其是男性)“用言语编织的自己对女人身体的伦理想象。女人的身体是亘古不变的男人想象的空间,男人的言语就像这空间的季候。”
保罗作为男人就此徘徊和纠结于阿蕾特式的米丽安和卡吉亚式的克莱拉,其实这种于保罗而言的两性关系实为一个悬而未决的伦理命题。(对于这个宏大的哲学命题,在此不作赘述,如有兴趣,请参阅刘小枫的《沉重的肉身》)抛开这个问题不谈,将这种两性关系放进故事本身,造成保罗最后情感悲剧的还源于第三个女人——保罗的母亲——莫雷尔太太的影响。
由于莫雷尔太太婚姻的不幸,大儿子威廉的英年早逝以及对儿子毫无保留的爱,使得保罗丧失了自我,无形中对其造成了巨大的身心伤害和无法抗拒的压力。这使得保罗对除了母亲(甚至包括其母)之外其他女性的爱,都产生了畸形扭曲的心态。母亲对保罗过分的爱护和保罗对母亲过分的依恋使他逐渐丧失了恋爱能力,重蹈了哥哥威廉的覆辙,即以母亲为标准去衡量自己的恋人们,结果使自己感情一再陷入危机,人格日趋分裂,在与母亲、精神恋人米丽安及肉欲情人克莱拉之间的感情纠葛中痛苦和矛盾。而这种人格分裂又预示着当时整个民族的悲剧,整个社会的悲剧,在作者劳伦斯看来,便是所谓文明社会对本性的扭曲和压抑,是文明社会用精神意识替代肉体意识所导致的灾难性的后果。(这种观点与作者的生平经历有着极大的关系)
在这部小说中,劳伦斯无非是一心想建立一种和谐美好的两性关系(从往后的作品《虹》、《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亦能看出这种努力的探索与尝试),可无一例外作者均告以失败,这样才逐渐遁入近乎癫狂的偏执和愤怒,开始用充满诅咒的语言来表达绝望的抗争。
最后我想引出两个话题供大家探讨:一是从“十字路口的赫拉克勒斯”命题引申出当今社会当代人对于盲目的情欲与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两者间的甄别,甚至说在这个物欲横流,性爱至上,一夜情满街都是的中国社会,如何去保护那让有情人真正心灵神往的纯真爱情?二是人类在发展文明之际将人的本性和欲望的压抑作为付出的代价时,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矛盾,或者说怎样才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真正出路?其实这两个话题看似矛盾,实则是关系密切的近乎于同一个命题的追问。 以上是个人对看完《儿子与情人》这本书的一丁点思考,更多的是希望各位对最后两个问题给出不同的看法,碰擦出思想的火花。
谢谢各位耐心看完,望献上宝贵看法,供不同人参阅。 (一个民族不仅需要脚踏实地关心眼前事情的人,还需要着一个个专注于仰望星空的人,这样的民族才是有希望有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