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非首发,文责自负。
光怪陆离的城市、转瞬即逝的霎那,不断变化的瞬间,存在不再是永恒。抓住日常生活、自然景物的霎那,艺术家用灵动之笔捕捉飞逝的瞬间,使之成为永恒。
走近北京798艺术馆区,进入莫奈、梵高、现当代艺术大师真迹展览馆,首先步入眼帘的是用现代科技打造光影中的莫奈花园。亦真亦幻的池塘、睡莲、日本桥,恍惚来到吉维尼小镇,置身于光影中的睡莲,不断变幻的色彩,瞬间穿越之感。因保护名画,馆内光线较暗,温度也低,与室外的高温、喧嚣对比强烈,仿佛从燥热的夏天转瞬到清幽的秋天,参观当天恰好立秋,以为秋天是与名画相遇的最好时候。
一、肖像画与风俗画
从光影中的莫奈花园瞬间回到名画前。第一眼看见的是维托里奥·马泰奥·科科斯的《梦》。这幅画很久前在印刷品上看过,却不知道画名,恰如《无名女郎》,儿时看过,再难忘记,却在几十年后方知画名。这幅《梦》,是在此次展览中才知画名,看画中女子的眼神,迷离,慵懒,如烟似雾,与《梦》十分契合。查资料得知,画中的女子是维托里奥朋友的女儿,究竟女子有着怎样的故事,不得而知。画面色调低调、高雅,恍惚是有阳光的秋天午后,笼着轻纱的梦,朦胧而温暖。画中女子身着灰绿长裙,与浅褐色头发非常协调,背景是淡黄绿色的墙面,一株绿叶从窗台垂下。女子坐在窗外椅子上,椅子上放着几本书、一顶绿色帽子、一把白色阳伞。帽子上的绿色丝带是整个画面色彩最亮之处,在阳光映照下泛着绿莹莹的光,点缀灰绿画面。
画面最动人自然是女子的眼神。双目凝视远方,全然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周围的一切与她无关。冰雪的忧郁,那样的眼神似目空一切,却非冷漠,自怨自艾,让我想到文学作品中的女主角。《无名女郎》是我心目中托尔斯泰笔下安娜的形象,《梦》可以是福楼拜《情感教育》中阿尔努夫人的形象,也可以是茨威格《往昔之旅》中夫人的形象。画家生动刻画出女子骨子里的贵气,让观者难忘的不是模特美丽的外表,而是美丽外表下的精神、气度。
眼神迟迟不愿从《梦》中离开,旁边两幅小尺度的画也不容错过。一幅是贾科莫·巴拉的《户外肖像》。女子身着白色长裙的侧影,仿佛站在院门外、篱笆边,白色裙子映着阳光的色彩。这个在巴黎逗留过的意大利画家显然受印象派影响,此画中有着光与色彩的表达。另一幅是朱利奥·阿里斯蒂德·萨托里奥的《加莱塞女公爵玛利亚·哈杜安肖像》,画面背景非常简洁,也是女子的侧身像,略低头微笑着。想到徐志摩的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此画的女公爵却无“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还有一幅伊格纳西奥·祖洛阿加的侧身裸女画《艾琳》,迥异于精雕细琢的写实风格,肆意、夸张,非唯美的女性裸体形象,不由想到常玉画笔下的裸女。
接下来是两幅现实主义作品。一幅是泰莱马科·西尼奥里尼的《弗罗伦萨犹太人区》,另一幅是米歇尔·卡马拉诺的《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弗罗伦萨犹太人区》色调黯淡,狭窄的街道,拥挤的人群,阴暗不定的光线,仅有的一线天空,用写实手法描绘了这样一处平民窟的阴暗,让观者倍感压抑,不得不佩服画家再现现实的魔力。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描画了意大利一座最古老的咖啡馆——弗洛里咖啡馆。歌德、狄更斯、普鲁斯特等文化艺术领域的名人都曾聚集于此。穿越到一百多年前,倘若来此一游,是否可遇到他们,听狄更斯侃侃而谈;普鲁斯特,看看眼睛就好。
画面人物众多,大家谈笑风生,极具生活气息。像照片真实再现生活,又迥异于照片。画家用色彩、光表现人物。画面整体色彩较暗,但画面近处几个人物呈亮色,被灯光笼罩着,面部表情清晰可见。尽管画名是“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却不见气势恢宏的圣马可广场,画家恰是从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来展现宏伟的叙事。观者看到这座内部装修华丽又不失艺术感已有三百年历史的咖啡馆,感受到一个多世纪前威尼斯居民的夜生活。抑或,这就是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的魅力,突出人的价值。
展览馆一楼设有影像厅,主要播放梵高的生平与创作,莫奈在吉维尼小镇创作睡莲的过程。观众可在此略休息,为下面的观展做准备。(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