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腊月,年的气味就开始在身边渐渐弥漫开来。
走在街上,商家的促销搞的如火如荼,恨不得把你拉进店里从你兜里直接掏钱去。眼帘所见到处都是红色,红红的灯笼,红红的中国结,红红的大礼包,红红的春联,应有尽有,目不暇接。物质的丰盈填补的只是自己感官的刺激,越是热闹的沸沸扬扬,我便越觉得这份热闹是属于别人的,我只是一位旁观者。
每到此刻,我就越怀念儿时的故乡,故乡的春节。
故乡是太行山北麓的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村庄,名人出过几个,有位居然还是当年康熙大帝的老师。所以村里民风纯正,逢年过节礼仪颇有一番讲究。
一过腊月二十三,俗称灶王爷上天的日子,家家户户便开始杀猪宰羊,祭祀清扫,我们这帮孩子就开始扳着指头数日子,盼着除夕守岁,盼着春节换上崭新的衣服。
奶奶蒸的面点那叫一个精致。热气腾腾的厨房里,奶奶像火头军的司令,指挥着家里的女眷们将发酵了的面团揉捏挤压,在她们的手里一个个像艺术品似的活灵活现起来。“凤凰朝阳”“二龙戏珠”“孔雀开屏”每一锅出炉,我们都聚在周围,仿佛在等待一个出阁的美女。吃是不可能的,那是拜年的时候用的。正月里走亲戚每家都要带上自己蒸的作品,相互传达的是一份久违的问候也更是一份化不开的亲情。
院子里爷爷领着叔叔们在杀猪宰羊,也一样忙的不亦乐乎。猪头是用来祭祖的,用烧红的铁钎烫猪毛,满院子都是烧焦的味道。猪肉自不必说了,一直可以吃到三月底,猪皮可以做皮冻,骨头是用来炖汤的,猪血可以做灌肠。羊肉的全身也都是宝,炖肉,剁馅,做羊杂割,反正都是招待客人的上等食材。
晚上一觉想来,会被屋里处处弥漫的炖鸡味馋的流出口水来。大人们还在忙碌,出出进进的仿佛有做不完的事。
赶集的人也多起来了。集市上的商品也比平时更琳琅满目了许多。碰上熟人,唠唠嗑,说说今年的收成,谈谈明年的粮价,一袋烟的功夫,该买的也就买全乎了。
腊月二十六把家里都清扫干净,就可以围在屋里的桌旁看大人剪窗花了。太奶奶的窗花剪的出神入化,一张红纸在手里折上几折,一把剪刀左右翻飞,一眨眼的功夫,一幅作品就问世了。“喜鹊闹春”“金猴献瑞”“五虎争霸”“二龙戏珠”,你好像不再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窗花竟然都是从一个小脚老太太手里变出来的。
腊月二十八后,餐桌上就可以看到盛宴的影子了。说是盛宴,其实也就是各种自家做的肉制品。三十年前,物质远没现在丰富,也只有等到春节才会好好饱餐一顿,过一把大餐的瘾。这么多年过去了,那样的美味回忆起来还是垂涎欲滴。
远方的游子陆陆续续开始归家了。门口就是长途汽车站的站点,那时只有公共汽车,一听到车停的声音撒腿就跑,好想见到父母的身影。但是失望的时候还是居多。
模模糊糊的睡梦中,会听到母亲和奶奶说话的声音,但困的眼皮都抬不起来,也就当做是梦境。第二天终于睁开眼,便发现柜子上的大包小包,真的是父母回来了?飞快地蹦下炕头,果真看到母亲在院子里洗衣服,父亲在炸带鱼,炸丸子,豆腐,为一大家人的团圆饭做最后的准备。做为年夜饭的大厨,父亲的工作更多。
腊月二十九开始蒸黄米,做年糕了。热腾腾黄灿灿的糕面出锅后,爷爷就开始用手蘸着胡麻油来揸糕面了。胡麻油的香味一阵阵传到我的鼻子里,好想吃一口。馅是早就和好了,红豆加红糖还有红枣,预示来年红红火火步步登高之意。奶奶捏糕的时候就会先包几个小点的让我们几个小孩先过过嘴瘾。必须趁热吃,否则就变硬了。虽然有点黏牙,但一口气能 吃三四个。
腊月三十,俗称的除夕就这样来到了。
已经有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早上是没有心情睡懒觉了,早早起来,看奶奶调饺子馅。猪肉大葱一盆,羊肉胡萝卜一盆,韭菜鸡蛋一盆,真正的色香味俱全。那时只有过年才能吃一顿像样的饺子,不像现在,只要想吃,哪里都有。但是那时的味道却深深地烙在了记忆里,再也挥不去。爸爸和面,一般都得和三大盆,一大家子的要吃到初四,初五才是破五,接着再包。
中午饭吃过,收拾停当,大家就开始包饺子了。忙了一腊月,终于可以消停了。奶奶爱盘腿坐在炕上,好像司令坐在大帐里指挥千军万马。大家边干活边聊天,说说一年的见闻和收获,互相打趣,其乐融融。
等包完饺子,叔叔他们就要去请太爷爷了。小孩是不许去的,只好望洋兴叹。等我们把院子打扫干净,对联贴好,彩灯挂上,叔叔也就回来了。把太爷爷的照片放到堂屋里正中的位置,摆好各种点心,蛋糕,焚香,叩拜,全家团圆。
晚上的年夜饭正式拉开了除夕的序幕。屋里的灯泡换成了大瓦数的,照的角落里都明晃晃的。我们早早就坐到桌前等着吃团圆饭。先是奶奶做的凉菜和蒸四碗,俗称的四凉四热八碟菜,寓意来年一路发。然后就是叔叔的过油肉和糖醋排骨,妈妈的干炸带鱼和木耳鸡蛋,每个大人都要露一手,最后的压轴便是爸爸的火锅了,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火锅一上桌,年夜饭的高潮就到了,大家一起举杯,祝福老人健康长寿,祝福每家平安健康,祝愿孩子们学业有成,铺天盖地的爆竹声里,荡漾着欢天喜地的笑声。
除夕夜的守岁我们总是熬不到十二点就睡着了,早上会被爷爷和爸爸的放炮声惊醒,着急地换上妈妈准备好的新衣服跑到院子里,看到爷爷点燃一大堆旺草,院里摆着桌子,上面放着供品,寓意接灶王爷回家的意思。
就这样,崭新的一年就被我们迎来了。
那些久远的回忆像过电影一样一幕幕浮上脑海,如今,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在家里过除夕,各大酒店早早打出了预定年夜饭的消息。山珍海味,珍馐美酒,应有尽有,但是,我很难再感受到那种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的烟火情。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是无比留恋儿时在故乡过的除夕以及那年夜饭的香味。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http://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