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刚刚放入口中的,不是食物,是“可食用性食品状物质”。—— Food Rules by Michael Pollan
城市里新食肆层出不穷,超市里货架上五花八门,那么挑选食物需要把握什么基本原则?
我向来对此有清晰的划线,最近看了些书,作者有着更饱满、更有趣的原则。看过后及时更新了大脑关于食物筛选的资料库。在此做一个整理——
❤ 选择食物,应当把握哪些基本原则?
1. 不吃配料表里有不认识的食物:例如酸奶里的果胶;零食里的调味剂、色素
2. 不吃以“人造”开头的食物:例如人造黄油、人造奶油、人造植物油、人工甜味剂
3. 只吃会腐败的食物:少吃加工过的食物,食物加工最初是为了延长食品保质期
4. 不吃宣称含有保健功能的食物:包装上有保健功能的标签,首先,说明他有包装,很可能就是一种工厂出来的包装食品
5. 不吃电视广告中看到的食物:只有最大的食品制造商有钱在电视上投放广告:他们往往是推销加工产品和加工饮料
6.只吃人烹制的食物:吃由人烹制的食物,而不是大公司流水线上做出的食物;大公司会使用过量的油盐糖防腐剂色素和其他生物新玩意儿
7. 不吃低脂/无脂的食物:不要把脂肪妖魔化,适当的脂肪是有益的
8. 不吃工厂深加工过的食物
9. 不吃在各种不同语言中名称相同的东西:例如麦当劳,奇多,品客
以上9条部分来自书籍的摘录。譬如第九条,来自美国食品学研究专栏作家Michael Pollan的文章。他似乎对国际大公司生产的食物颇有微词。对此我表示赞同。不得不说,21世界的商家,并不是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而是创造了更多欲求——他们总是绞尽脑汁,激起你对于某种食物的欲望,然后心满意足看你为此掏了腰包。
所以作为消费者,我们双手伸向购物车前,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有调查显示,随着消费升级,大众认知也同时升级——消费者普遍更有意识、更有能力鉴别健康食物——市场消费呈现向健康化偏移的趋势。从结果导向上来看,近几年传统国际品牌也不得不开始打健康牌:麦当劳也推出健康餐、无冷冻肉的概念;雀巢和通用磨坊承诺会减少旗下早餐谷物中 24% 的糖含量和 12% 的钠含量。
可以看到,随着消费者的认知升级,健康餐饮的概念逐渐强化,而健康餐饮的定义肯定不仅停留在“便捷沙拉店”、“绿叶菜”,更会从“有机”、“from farm to the city”渐渐开枝散叶,蔓延至生活的各个维度。而以上的9点原则,可以作为健康饮食的风向标;也可以作为食品公司探寻消费者新口味的基石之一。
除此以外,另有一些补充的生活原则,能帮助更有效的健康饮食:
1. 一条腿(蘑菇植物)好于两条腿(禽类);两条腿好于四条腿(牛、猪等哺乳动物)
2. 尽可能不进超市:去农贸市场吧,那里没有精加工食品,放眼望去都是新鲜的食物(最次也是冷冻过的食物);都是最终将腐败变质的食物
3. 想吃垃圾食品的时候自己做,也是生活的出路一种
4. 牛奶是饮用状食品,不是饮品
5. 让进餐跟烹饪所花时间一样长——去享受食物,进食不是一种机能,而是一个过程
6. 多花钱,少吃饭(quality over quantity)美国可以作为反面教材:随着食品成本下降,不仅价格下降,烹饪也变轻松,人们随之食量大增(统计显示美国人花在食物上的钱只占他们收入的10%)
7. 点餐记得,是点小分
8. 只在餐桌上吃东西(研究表明,18-50岁美国人中,1/5的进食发生在汽车里)
9. 远离欺骗身体的成分:人工甜味剂、增味剂、人工淀粉、油脂、味精,所谓组织改良剂是对大脑的欺骗,人们进食的时候,味觉、嗅觉、口腔里的触觉都会向大脑发送信号,让身体为代谢特定食物或营养做好准备
最后,推荐几本有关食物的书,他们会给你一些帮助,告诉你,如何利用新鲜的食物作出新鲜的食品,然后爱上新鲜的世界。
△《水果的盛宴》
△《主厨家宴》
△《无印良品的万能酱汁料理》
以上我选出的书都有一个特点:内容浅显易懂,易于操作上手,又能让你做出美好的料理,让人重又感到生活的美好。
希望你喜欢。
以上,
唐安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