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或国学近年来成为人们热衷谈论的话题,各地都开设了不同的国学班,大量的父母送年幼的孩子去那里“研读经典”,学习传统文化。据我了解,这类国学班大都以《三字经》、《弟子规》等作为传统文化的启蒙教材。但是,你有没想过某些传统文化之所以需要我们去刻意去学习,意味着它其实已经真的“过时”了。
我对传统文化有三个态度:
1.让它成为过去。
大量面对小孩子的国学班如果仅带读《三字经》、《弟子规》等而不求解则毫无意义。从内容来说,其中心思想是儒家世俗思想体系中的“仁义礼智信孝”,其社会生活法则是“君臣、父子”,入世以君为纲,在家以父为纲,女子完全没有社会地位。这套理论建立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土地私有制社会形态上,我们目前是现代化的商业社会,这套理论和价值体系已经不能指导当今的生活。
大量的古装影视剧充斥大小屏幕,个别被冠以“良心剧”的电视剧也只是表现在道具比较细致,服装比较讲究,从审美价值层面来说几乎是零表达。《甄嬛传》传达一个女人为了自己和家族的生存而被迫成长并成功的故事,里面每一个人都是为了自己或家族而斗争。甚至没有特定的历史时代感。观众看完不会有共鸣,不会有心灵“启迪”或“净化”,只会感叹甄嬛确实厉害。英剧《唐顿庄园》有人性的深刻描写,有英国由来已久并依然在延续的贵族精神的刻画和赞扬。
曾经主宰我们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根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就让它成为过去吧。
2.让时代去批判继承。
对待传统文化中的“超越世俗”的精华部分,我们要继承并发展。这个精华的帅选应该交给这个时代,而不是某个或某些人。当一些思想观念能够超越历史、经济、人文的发展而被持续普遍认可,那种思想观念就具有了类似“宗教信仰”的力量,比如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今时代下,这个思想表现在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也是我们一直倡导的。
比如旗袍与汉服,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因为能给穿着带来独特的美感一直活跃在舞台和生活中。汉服虽然退出主流生活,但因其飘逸、轻灵、儒雅的美感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年轻人追捧。中式的婚礼与服饰更能体现中国人喜庆热闹的期待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京剧与地方地方戏剧从未退出过历史舞台,因为其依然能够带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
与其让孩子去背《弟子规》、《三字经》不如去背唐诗,那才是我们文化的瑰宝,既能学习汉语表达的魅力又能感受的艺术的熏陶,提升精神的富足感。
3.保存并尊敬将要被舍弃的。
四书五经已经不适合作为普世知识来学习,我们就不要再强行挽救,让它做尴尬的挣扎。但是我们要鼓励并尊敬那些对此感兴趣并付出努力的人。一些不适合商业生产没有太大市场价值的工艺或产品,我们可以把它放进博物馆、民俗馆保存起来并供人们参观欣赏。
传统文化并不全都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主观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用于指导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秩序。在崭新的社会形态下,曾经的传统文化必然很大一部分需要舍弃,不恋旧,才能更快地向前。同时需要建立新的文化体系,充实人们当前空虚的精神和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