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池这本书,案例引理论,着实受用,今天虽然只阅读了前两章得益如下:
第一章
1、创业品牌和互联网营销的第一痛点:头部的移动互联网巨头已经形成,剩余流量甚少,由于线上线下等各流量源的巨头垄断,导致流量费用高企,获客成本的持续攀高。
2、流量池思维和流量思维是两个概念:
流量思维指获取流量然后变现流量,这显然已无法解决今天的企业流量困局。
流量池思维则是要获取流量并通过存储、运营和发掘等手段,再获得更多的流量。
3、初创企业普遍面临流量的三个问题:
第一,流量少;(原因:整体增速放缓;竞争的个体成倍增长。)
第二,流量贵(原因:流量增速放缓是导致流量贵的一个直接原因;导致畸形市场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巨头垄断。除了线上流量巨头之外,传统媒体、视频网站的刊例价(媒体官方对外报出的价格)、分众传媒,甚至短信,各个渠道的流量价格都在上涨。
通常,一个App用户的下载成本在40元左右,但是现在很多用户初次下载使用后就不会再打开,而且有七成以上的用户下载App之后都没有留存消费。就是说一款App如果10个人下载,那么就有300元左右被浪费,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更甚者,为了抢夺流量,有些行业(比如汽车、金融、医疗美容)的线上获客成本甚至高达四五千元以上。
第三,流量陷阱
2016年纽约广告周上,“透明”和“信任”成为大会热议的关键词,流量作弊已是营销行业的全球性问题。广告主不敢投放数字广告,企业对数字广告行业的不信任达到临界点。
4、解决方案:
突围:互联网企业的“流量下乡”:(线上流量已被充分挖掘,无论怎么投放都不会再有爆发式增长。“下乡”深耕线下,这一互联网洼地也就成了新的流量出路。
如“刷墙阵容”:(以前刷墙都是优生优育猪饲料,现在是淘宝、百度和花椒——“生活要想好,赶紧上淘宝”“要想生娃盖别墅,致富之路找百度”“花椒直播玩法多,妇女主任变主播”)“分众电梯广告”“盒马生鲜”“腾讯100亿收购海澜之家”
线下主要流量(好位置,好形态)也可能在未来继续成为少数巨头的垄断,传统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流量之困。
5、流量问题之下,企业如何营销破局
当前营销已经分成两个流派:品牌流(以传统媒体或者广告公司、公关公司为主,偏重品牌带增长的营销方式)和效果流(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从传统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PC端到移动端,以数字精准投放的形式,以效果为导向来做营销)。
6、急功近利营销方法:流量池方法
对创业者而言,营销范畴的“急功近利”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 “急功”,是要快速建立品牌,打响知名度,切入市场,获得流量。
• “近利”,是在获得流量的同时,快速转化成销量,带来实际的效果。
第二章
1、不能直接导向购买的营销行为都是品牌营销,即使其最终目的是导购。但是此类营销路线较长、周期较长,目标可能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模糊。
百雀羚失败案例:缺少点击转化入口,错失良机。
2、品牌即流量:始终要解决的品牌问题就是6个字:认知、认同、认购。
3、最犀利有效的三种定位方法:
对立型定位:(是强竞争性导向(非用户需求导向),是与对手显著差异化的定位,适合市场已经相对饱和、后发创业的品牌。
瓜子、特仑苏
USP定位:(人无我有)
斯达舒、OPPO、红牛、农夫山泉
升维定位:与第一种对立型定位的思维方向正好相反,作者把第三种定位称为升维定位。同样是竞争,不跟竞争对手在同一概念下进行差异化纠缠,而是直接升级到一个更高的维度,创造新的蓝海品类市场。
小米、乐视、RIO
4、强化品牌符号(视觉篇)
产品logo、主题色、产品包装、传播形式、品牌代言人匹配识别度、投放场景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