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我的印象里,一直是那个手持毛笔伏案泼墨的男子,用一撇一捺的墨香来装点我们原本有些简陋的屋子。母亲说跟了父亲以后,日子是很清简的,然而大多时候是快乐的。父亲常常是安静沉默的,但冥冥之中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让他的言谈举止都成为对于我的箴言,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
我对于父亲最早的记忆是在上小学前那一年。那时候因为个子矮,村里的老师觉着我还不能升入一年级,我便又在学前班待了一年,那一年,父亲多多少少还是在家里当了我的私人老师。
父亲因看着我作业本上像逃兵一样四处歪歪扭扭离散的字,他便开始让我学写字,他只有一个目的——让我的字规规整整地站起来,他说“人如其字,字如其人”,所以写出来的字无论怎样就要像民族的脊梁一样要永远高傲的挺起来。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父亲只是给我找了一支钢笔,又找来他平常少用的稿纸,把自己曾经未出版的钢笔字帖给我让我临摹,没有更多的话更多的鼓励,我却每天放学回来自觉的写上两页然后放在他专门给我做的一个盒子里。有一次我练得烦了扔了钢笔,一个人呕气。父亲就让我打开盒子看看之前写过的字,厚厚一打的稿纸还有那渐渐站起来的字竟然说服了我,我怀抱着一种成就感又拿起钢笔开始写字。直到后来我所有的字都彻彻底底站得笔直,就像村口那一排整齐的白杨树。
上学时候的我是极其爱惹事的,我常常在放学打完架后浑身脏兮兮就回家了,有时带着凯旋的微笑,有时挂着眼泪鼻涕。母亲每次都是一边心疼地给我梳洗,一边责骂我的不争气。而父亲总是耐心的听我说完打架的前因后果,又通过讲故事来启发我,父亲最后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父亲的引导下,我后来与同学们的相处中更加懂得“君子以歉歉”的道理,也因此得了许多朋友。
我是一个对于吃饭比较挑剔的孩子,不爱吃葱,不爱吃香菜,好吃的饭我能吃两三碗,不合胃口的时候一碗都勉强。父亲就常常带我去爷爷家,好多次吃饭我都看见爷爷会捡起饭桌上的馒头屑放在嘴里,我当时一直盯着爷爷看,眼里满是疑惑。爷爷说他们那个年代里常常因为没吃的抢树皮啃着吃,那时候哪有这些白花花的馒头,饿得急了还有人会吃自己的孩子……,听了爷爷的说教我后来再也不敢浪费米饭,饭菜合不合胃口都至少都会吃一碗,大概是因为害怕有一天父母饿得急了因为我不听话把我也吃了吧。反正带着一种复杂的感情,我的饮食习惯得到了纠正。
等到长大后,因为升学和择业的种种问题,我面临着许多选择,人们常常因为没有选择而迷茫,在我这里却是选择太多,陷入了纠结的迷茫。高考填报志愿时,我的父亲并未像其他孩子的父亲帮他们选择最优异的学校,最热潮吃香的专业,父亲说跟着你的心走,你想去哪里就选哪里,毕竟从今天起你就要做一个大人了,你得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只要不违心不后悔就好。我凭借他的话一路走来,感觉自己的思想越来越独立,面对人生的许多选择我都可以做出自己想要的选择,在同学们都感慨因为现实的吃喝拉撒而降迫于生活时,我却明显感觉生活还是由我主宰着。我在选择中一直坚信着自己。
父亲从前是一个画师,也是一个木匠,还是一个维修师傅,他常常出去给别人做工,带着他的百宝箱。浑身的油漆味却让我觉着那味道极其亲切醉人,像是身披长剑的侠者云游四方。我常常看见父亲拿着尺子和铅笔在木板上划出一道道美丽的纹路,然后拿着做活的工具不断的推呀推,直到院子里堆满木屑,而他却永远乐此不疲……
后来我们长大后因为上学的压力,父亲的做工费再也无法解决家里的各项开支,父亲便放弃了当时刚起步学的建筑设计,外出打工靠做苦力为我们赚取学费。后来我问父亲后不后悔,他说人生没有那么多后不后悔的事,当责任来了就得去担当。
等我工作有能力养家时,我问父亲还是不是记得当初的理想,父亲说哪里能忘了。现在虽然责任小了,你们不需要我再卖苦力赚学费了,但是已经过了那个时间,再学建筑设计已经不是那样一回事了。但是我还经常看见父亲会重提毛笔在案桌上写写画画,过年家里的各处对联都是他的字。我知道父亲心里还是怀念以前那个自己,那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时候。
父亲虽然是沉默的,但他的言行举止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从以前到以后在我的成长轨迹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甚至变成我一生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