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来大城市上学的你,有没有在哪一刻,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回不去?
你放假回家,迫不及待地约了已经结婚的朋友见面。可见了面,却怎么也谈不到一起。你谈你的人生抱负,生活哲理,她谈她的生活琐碎,丈夫子女。你与她之间唯一的共同话题,还是那句话高中回忆。
你在路上散步,碰到了熟悉的老人,老人问你分配了什么工作,月薪是几万。你不想解释,但为了礼貌,还是别扭地做了回答。
你找儿时的朋友玩耍,他们却整日窝在家里不肯出门,拿着手机玩着你从未见过的游戏。
朋友们在谈天说地,你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朋友说了一句“大学生说的就是不一样”之后就没了下文。
父母屡次建议你在当地的县城里考个公务员,但你有你自己的想法,想在大城市打开一片天。
……
我敢肯定,我们之中的很多人,都有过与如上相似的经历。
从农村出走过的我,越来越发现和农村格格不入。在城市里,我有志趣相同的好友可以畅谈一切,有学识渊博的老师为我授业解惑,有许多神秘的未知等我去发现。可回到农村,除了那份熟悉的感觉之外,我体会到的是越来越不被理解的孤独。农村与我之间,就好像有一堵玻璃墙,我可以看到它的存在,但已经无法触摸到真实的它了。或许,从我决定出走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回不去了。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堵墙呢?我想,有如下几个原因。
1.不同的生活经历造就的思想、认知上的差异。
我有一个姑姑,她的生活很安逸,基本上没有值得操心的事情。所以整天都是吃了睡,睡了吃。结果,睡出了一身的小毛病。
一次,我对她说:“你可以出去旅游嘛。”
谁知,姑姑回答说:“旅游最浪费钱了,看了的风景又拿不来,我还不如拿那些钱去买衣服穿,买东西吃,吃下了就是自己的。”
我想反驳,却发现自己根本无言以对。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长一段时间。后来,我终于明白:人的思想来源于生活,不同的生活经历必定会产生不一样的思想。没有相同经历的人之间是很难互相理解的。
当我不经意间从学校图书馆的书架上抽出三毛的那本《梦里花落知多少》开始,追求诗与远方就成了我的梦想。自然而然,关于旅行的话题就常常被挂在嘴边。而生活在故乡的姑姑,恐怕对诗与远方少有耳闻,终日离不开的是生活琐碎,柴米油盐。这样想来,我们不能互相理解似乎是理所当然。
或许,回到农村最让我们感到生疏的地方正是没有人能理解我们的想法,找不到可以跟我们说话的人。
但这无法避免。自从离开了那片土地,我们和他们就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经历着完全不相同的事情。我们注定再也无法和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分享生活的喜悦。
其实,大多数的异地恋也败在这一点上。相恋的男女分居两地,每天各自遇见一些人,遇见一些事。久而久之,共同话题越来越少,情感上越来越体会不到共鸣。
故乡的一切与我们就好像异地恋的情侣,一旦分开,相守已难。
2.我们不想屈服于小生活的野心
平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大学生毕业之后选择留在城市打拼的事例,他们的生活环境很艰苦,每月拿着3千元的工资,住在只能容纳得下一张床的房间里。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父母已经为他们安排好了一切。如果他们回到自己家乡的那个小县城,生活会轻松很多。可是,他们没有选择回去,为什么呢?
其实,我们自己很明白,我们就是他们之中的一份子。小城的生活固然安逸,但我们有不肯放弃的野心,我们不想过一个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生活,我们想靠自己的力量在大城市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而家乡的小城,承载不住我们的野心。
有些时候,我们不是回不来,而是不甘心回来。
3.我们放不下的自尊。
每当回到家,最怕遇见年长的人。因为他们总是问我分配了什么工作,月薪几万。在他们眼里,读了大学就可以分配工作,就能拿百万年薪。
前几日回家,不巧碰到了熟人。熟人亲切地问我:“据说你工作了,工资多少啊?”
我无奈,如实回答:“3500吧。”
熟人听完,惊讶地说:“怎么弄这么点?多弄点啊。”
我只能尴尬地笑笑。站在一旁的爸爸连忙补充到:“他还在实习。”
听到爸爸的话,我的心里突然很不是滋味。
也许在几年前,我们之中的很多人是在全村的瞩目下走向大城市的。他们认为我们肯定有出息,并向我们的父母投去羡慕的眼光。
现在,正是验收成果的时候。可惜,我们之中的大多数都没能活成他们之前想象的样子。看到我们拿着那一点工资,他们开始质疑我们的能力,开始认为大学生也不过如此。其实,他们怎么想我们根本不在乎,我们唯一害怕的是父母因此抬不起头。我们在大城市努力工作,拼命赚钱,为的是有朝一日能衣锦还乡,为父母争光,让他们羡慕我们的父母。
有些时候,我们不是不想回农村,而是没有成功之前,不能回。
这些年来,我们熬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也哭过,累过,崩溃过,但从未放弃过。因为我们要在大城市里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因为我们知道,农村已经回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