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06年,图片拍于文中提及的小教堂)
今年的圣诞前夕,我们看到了一场小小的闹剧,某大学的十个博士以文化的名义发文抵制这个来自西方的节日。如果我的记忆没有错误的话,2000多年前的那个夜晚,最先发现耶酥诞生的也是博士,那三个东方人在沙漠里看见一颗闪亮的星星由天而坠。他们预感到一个伟大的人物即将降生,于是寻迹造访,在一间旅馆的马厩里听见了婴儿啼哭。他们献上自己的礼物,并把这个消息传播开去。都是博士,这是个巧合。
我想这10个博士之所以站出来献身文化的防护,是企图倚重他们博士的学术身份,然而他们恰恰搞错了圣诞节的本来含义:耶酥不是为博士、而是为穷人诞生在这个世界上的。
这个节日最初是没有文化的含义的,它仅仅就是希望。而希望超越了文化的人为设置。
圣诞节是穷人的节日,是苦难者的节日,是救赎的节日。
虽然很早就知道有关基督教的一些传说,但是我真正理解这个节日的含义是16年前在中国最偏远贫穷的一个小县城的教堂里。那是贵州的一个小县城,你怎样去想象那种地方的落后和愚昧都不为过分。我进过北京西什库大教堂,是一个学者领着我们进去的。但是使我灵魂感动的地方不是西什库那堂皇富丽的巨大空间,而是在贵州那座破败的小教堂。那年圣诞节,我挤在一群身上散发着臭气的贵州小县城的天主教徒中间,好奇地旁观着一场进程缓慢的祈祷仪式。这些教徒,几乎都是农民或者手工工匠。在仪式结束之后,圣坛上的神甫走进一个小侧门,消失在里面。不一会,他再次出现,身上已经脱去白色的教服,穿在他身上的是一件陈旧的长棉衣,布料的原来色彩一定是藏青色的,但是多年的洗涤已经使面料严重腿色泛白。这是一个老头子,面容清癯。他没有站在刚才主持仪式的圣坛上,而是走到教徒的座位中间来。他用方言开始讲着什么,我听了几句就知道了他是在叙述耶酥诞生的故事。说真的,他的表达不是很好。如果这个故事由我来讲的话,我可以讲得更加动人。然而,在他的讲述结束以后,他说的几句话出乎我的意料。他伸出手,在胸前比划了一下婴儿的大小,然后说:
“教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主是诞生在马槽里的……”
他停顿了一下,环顾四周:
“你们是生在什么地方?不会也是在马槽里吧?你们比我们的主要幸运!主是比我们还要低下的人,比我们更贫穷,因为连他出生的时候都没有一张床。”
我僵立我的角落里,泪水差点掉落。这是我在中国听到的最感人的话。这个话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里热闹的餐桌上,而是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一个外来的节日里听到的。
16年了,那些话依然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