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时,常有这样有趣的场景。
当你和同学们描述某位老同学时,你说他是班上数学课代表,没人会记得;你说他篮球打得很好,也没人会记得;可你说就是那个大胖子,大家都想起来了。为什么只有这样描述,大家的印象才会深刻呢?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隧道效应。
什么是隧道效应?
在《反本能》一书中,作者将它定义为我们更容易关注同类记忆中突兀的那部分。
那我们现实生活中是否入过隧道效应的坑呢?还真有!
如果我推荐你一个年收益-70%的理财产品,也就是说投入100元会损失70元。你会买吗?
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说,傻子才会买!
好吧,该理财产品就是大多数人都曾买过的彩票。包括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中,苏父苏大强也三天两头跑去彩票。
实际上,彩票确实是年收益率为负数的理财产品,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在买呢?
因为彩票中心的宣传策略往往是:隔壁老王上个月中了500万。
这种广告语可就生动多了,而且老王就住隔壁的,多么贴近生活的故事啊。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假如10000个人中,9999的人都没有中奖,而只有老王1人中了五百万,大家的关注点都集中在老王一个人身上了。人们好像习惯自动过滤掉其他9999人信息,总觉得自己也会成为特例,成为下一个老王。于是人们就不断地去买彩票。
可见隧道效应虽然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但更多时候会让我们产生错误的判断。
所以,我们思考问题时,需要保持保持全面思考,提高看问题的高度。
那么如何才能在彩票界浪子回头呢?简单的总结,主要有如下三点:
1.相信数据和参数的比较
数字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它会告诉你中奖率低的有多可怕。
据了解,中国的彩民已超过4亿。那么这些人又有多少人中奖,中奖概率有多少呢?
彩票店老板打了一个比方,他说到,要想在中国中一等奖2个亿的奖金,这个概率和一个普通人想要当上总统一样低。我想这个比方大多数人都能明白。我们来看看具体中奖概率。现在比较流行的就是双色球和大乐透。其中大乐透中一等奖的概率最低,中奖概率是3000万分之一,几乎不可能中奖。
也就是说平均至少3000万个人当中才有可能出现一个一等奖,而奖池是不断积累的,时间越长奖励越多,在国外,一等奖甚至能积累到十几亿美金。而普通人如果想要中奖,概率也在1亿分之一。打个比方说,一个人如果想中1个亿的奖,假设每天去买10张彩票,那起码要花800万年的时间你才会中奖,大家想想就明白了这中奖率有多低了。
所以通过彩票实现一夜暴富,简直是痴人说梦。
2. 忘记沉没成本
有的人明知道隔壁老王中500万就是个噱头,可还是做不到彻底不买彩票。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在彩票上已经花了很多钱,如果中途放弃,总觉得很可惜。
这种感觉就好像我们买了一张电影票,看了一半觉得电影很难看,可又舍不得离开电影院。毕竟电影票都买了,又不能退,就坚持看完吧。
其实,这里的电影票已经是沉没成本了。沉没成本也就是无法追回的成本。如果再坚持坐在电影院,熬完后半程,只会更浪费你的时间。
彩票投入也是如此,因为它并不能让付出与时间成正比。就算你继续再买一年,你的亏损只会更大,因为它不具备叠加价值。
对于错误的路,停止就是前进。
3.认清彩票的本质
很多人终日幻想中奖,是因为没有认清彩票的本质。
济学上有个说法叫“穷人税”,最典型的是买彩票的人大多都是经济并不宽裕的普通阶层和工薪阶层。因为彩票的成本,是他们承受能力和支付能力范围以内的。而且彩票并不复杂,不想要太多金融知识。
万一中奖了,那这就是能够实现财富剧增的绝佳机会。
可殊不知不管是体育彩票还是福利彩票,它的本质都不是造就百万富翁。
彩票的本质是一种福利事业,为体育行业和福利院等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网上有个段子:中国彩票就是:虚构一个不劳而获的人,去忽悠一群想不劳而获的人。
话糙理不糙。所以它怎么可能让人人都中大奖呢?
所以通过数据分析、放弃沉没成本、认清彩票的本质,会让彩民提高看问题的层面,从而保持理性看待彩票中大奖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