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日植树节,阳光温煦明媚。
早晨起床时,想去武河。中午时,又想去武河。
这阳光,这季节,不去武河,可惜了。
其实,刚过完年那会,我就想去武河的。封路了,去不了。
前两个星期又想去。
今天,直到下午三点,我才将车子开出了县城。
不由控制的,就想去武河,什么都不做,就走走,看看,想想。
2.
别人开车,或是我开快些,从居住的地方到小武河,大约半个多小时就够。但我一般都开的慢。走到青竹那地又遇逢集。挺长时间不开集了,今日天好,我们停下来,购得杏树一棵,梨树一棵,李子树两棵。
也算为植树节应个景。包裹好,放车里。装不下的,折断,硬塞。
继续前行。
当车子自褚黄路南拐,一股清新的“春柳新绿图”就扑面而来。
武河近在咫尺了。
这里原本是一条田间路,因武河的开发被拓宽硬化,种上了垂柳。原来枝繁叶茂密匝冗长的绿树,今年一改往日千条万条垂下来的态势,竟全被剪了头。新发的枝条齐刷刷向上挚着,冒着翠绿的芽。像是一群刚理了平头的年轻人,硬生生一幅英气逼人英姿勃发。我和老朱忍不住想笑,一时还不是很习惯呢。
再往前行,蝎子山村南那条路上的柳树要更大些,披头散发着。而此时这一路的柳色呈鹅黄色,感觉一片暖暖。应该又是另一个品种了,这个咱也不懂,反正都挺好看。因为要开车,也没法拍照,心里急火火地。
堰下绿波荡漾,麦子正在生长。
我途经小武河的春天。
教训是下次一定不要怕麻烦,不接受反驳,自行下车拍照就好。
3.
说真的,关于武河的美,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已经有不少的人抱怨“去了但并没有你说的那么好”的话。这个不好说,好与不好都在个人感觉,不一样的。一如它的春夏秋冬,一草一木;风声鸟鸣,水波光影,在我眼里,都是美的。“多日不见,十分想念”的想念,是我持久以来的不变之感。
停车在我们村庄外的武河段。
儿时的小桥已闲置,却依然保留着。小时觉着是大桥呢,现在就这么小了。武河水哗哗地流淌,桥上常年有人在此垂钓。偌大的水域里,此时仍然是残荷满池,勾勒着大大小小,让人无限遐思的不规则图形。武河还未完全醒来,只是环绕站立的柳树全都柔绿了。以步行道为线,岸上一半,水里一半。映着平静的水面,轻浅如烟,淡梦如幻。镜头里面,怎么看都是一幅幅宣纸上自然浸润流淌而成的泼墨画,不用笔触,浓淡相宜,韵致天成。没有游人,于是水鸟多起来,叽叽喳喳一片聒噪。我是喜欢听的,听着它们都是在喊“春天”和“快乐”。不知什么原因,远处起了一阵浓烟,引出飞鸟无数。这个黄昏,夕照下,在一个专门栖息飞鸟的湖心岛上,它们成群结队,鸣叫盘旋。有白鹭,也有黑鹭,还有其他的一些不知名字的鸟儿,蔚为壮观。岛上那两棵绿色如烟的翠柳上,落满了大白鹭。真是一幅难得绝妙的写意画了,白绿相衬间,煞是好看。
此时更加后悔。
下次去武河,不止要停车,一定还要记着带相机。
很多时候,手机拍出的,可能并非内心和眼睛所看见的景致。
光线的问题,所得图片,聊胜于无。
4.
拐去我的村庄。
内心是慌张,忐忑,又五味杂陈的。
这个熟悉又陌生的所在;这个爱过也恨过的地方;这些一次次想逃离,又一次次梦回的景象。它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它印在心里。在每一个出嫁的女儿的心中,都有着不容忽视的,抹不掉的份量。
可是没有了父母的老家,还要不要回?女儿该怎么回呢?
曾经读过一篇相关的文章《在没有父母的老家,我是故乡的客人》,读得多少人泪流满面。没有切身体会的人是读不出感觉的。我想作者应该是个男性,我以女人之心度之有人拿你是客人还是幸运,你的返乡是有理由的,理所应当。而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呢?
有朝一日,你终会成为陌生人。你还是你,村庄还是村庄,只是它不再是你的村庄了而已。
千古之谜: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只知晓:我从这里来,我确定。其他的,不知道了。
村庄里,认识的人,越来越少了,好像是人本来也不多,街头巷尾的,除了几个上了年纪的人在看孩子,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偶尔遇见的,也只笑笑,眼神不太好呢,看不清是谁谁。聊起来,就把父兄或是堂哥大名报出来,才能理清辈份,下出称谓。多感叹一翻,又擦身而去。
从武河回来后,发了一组图片,结果引发了一位中学女同学想家想到哭的感慨。她说:“我多想到那里看看荷花开,百鸟欢唱。我想再去那河边的柳树下坐坐,看成群的鱼儿游来游去。”“可我没有了去的勇气。没有了娘的娘家,那里是我想又不敢回的地方。”
是的,谁又何尝不是呢?
5.
想呢,我也是硬着头皮前往。
村庄的路,硬化了。兴许是人来车往的少,有的路上就堆了东西,有的也停了车,想要将车开到自家门口,以我拙劣的车技,就要颇费一翻功夫。每次邻居三奶奶听见了,总要出来帮忙,喊东家挪车,呼西家收粮。这个三奶奶是从小就认识的,她与我的父母差不多年纪。原来也不是很熟悉,不是邻居也不是本家的,没想到,现在就处了个对门。看见她我就会想起如果自己的老娘还活着,能像她一样那该多好啊!羡幕她的女儿,那个我按辈份叫“大姑”的女人,她是可以堂而皇之回这里来的。
今天,临走时,三奶奶送我一包她自己晒的米豆皮,还说:“你大姑来时,我也给了她一包带走了。”
嗯,回娘家就是这个样子的吧。
小乐叔是村里的热心人。也不是本家,但却常常帮我的。拉水扯电,房屋漏雨,这啊哪啊,没少跟着操心。
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呢。
我的姐姐和堂姐姐她们,一般都很少回村,或是根本不回。儿时一起长大的姐妹,长大了嫁人,各奔东西,没有大事,现在已经很少联系了。唯有我,心心念念,来来回回。
我喜欢这里,甚至奢望退休之后要长住这里。
这次回来,我看见村庄比以前更漂亮了。村西路两边的房舍都被涂上了白粉墙,有的还画了画,插了花式的竹篱笆,村名也立起了牌子。到处干干净净,花园一样的。听说村后的小山也在开发。这美丽乡村,真是越来越好了。
真应了那句“年少不觉家乡好,年老方知乡愁长”。
我在院子里种下了杏树,桃李,还栽下了一棵蔷薇。等着们开花吧,就算为下次的到来,找个由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