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用半天的时间看完了《东京女子图鉴》。看完之后便想写些东西,写一点看了《东京女子图鉴》的评价而有感而发的文字。
因为毕业之后就没怎么为自己的想法写东西,所以就不讲求逻辑了,会东写一条、西写一条,流水账式地想到一点说一点。
一、好的作品应该是什么样的?好的影评应该是什么样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以前经常被我写在专业课的小作业里,真是烂大街的套话,但在不久前打算开始学着写影评起(所以呢,什么时候真的开始写呢?),就觉得这句话反过来是一句很好的能鉴别一部好作品的话。能多面解读的作品,能让人享受观看或阅读的乐趣,能让很多笔杆子以此谋生,也是我对一部好作品的定义。
然而我见识浅薄,往往只能解锁好作品的其中一两层内涵,所以我每看完一部好作品就要去看相关的影评,以借他人的智慧成果达成那种多面解读好作品的乐趣。可是,好影评不比好作品多,在追逐乐趣达成的过程中,我一直冒着被“假影评”喂屎的风险,噢,不,应该是“一直忍受着被假影评喂屎的感觉”,100%会发生的事不存在风险一说。
好的影评应该是客观的,电影艺术本身就是感性的东西,好的影评不应该是没有“带着温度的人文关怀精神”的,所以这个“客观”并不是绝对冰冷的理性,而是少“个人”的情绪化评价。
真正的影评应该是从“影史或艺术价值角度”去衡量评判一部电影;应该是为像我这样的观众解读观影后的疑惑的,它会作为帮助创作者和观赏者沟通的中间的翻译人。一篇评论性文字,能包含这两种中的任意一种即是一篇专业的影评了,如果能同时将这两方面都讲述地透彻,那便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影评。
很多像我这样的人,电影史知识几乎一篇空白,做不到从“影史或艺术价值角度”去衡量评判一部电影,只能在挖掘影片内涵和讲述手法等上面做功夫。然而,那也不容易啊。真正的好影评不多,豆瓣上的“影评”很多,大多数在真正意义上只是个人的观后感,而这其中非要硬说自己是影评的,就是我上面说的强行喂给别人的狗屎了。
在《东京女子图鉴》的……额,对哦,这是电视剧,是剧评,可那也不能将自己的“误读”或者说是片面的看法传达给别人啊,难道剧评的要求就能低了?
二、我们总在试图把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强加给别人
鲁迅先生这样说《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样能见到多面观点的解读,才叫解读。经学家等,站在自己立场上所看到的《红楼》、所评价的《红楼》,不能叫“解读”,只是在用《红楼》的一面,注解自己所信奉的观点,为自己的信仰大厦添砖加瓦。
有人在对《东京女子图鉴》的剧评里写到:“绫一定没有过,因为阅读一本书而精神得到极大满足的经验”。大胆猜测这是位能“安贫乐道、甘于平淡”的追剧人,有着和主人公绫截然不同的性格和人生追求,追求所谓的“精神世界满足”而鄙夷“物质世界的欲望”。
那么,如果虚构的剧中主人公绫和这位写下这些观后感的人身份互换,后者成为一部虚构影视剧中的主人公,前者成了剧外的观影者,是否就会出现一篇“某某一定没有过,在人均2500元(人民币)的高级餐厅用餐的经验”的新剧评呢?
每个人都应该有对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无论是何种主义的、无论是否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不然就沦为了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然而很多人却不满足于对事有自己的一个看法,他们希望别人有同它一样的看法,便成天地要向人推销自己的观点。为了自己的观点能推销成功,还开始了贬低旁人的、不同声音的观点。这样的观点之战荒谬而无意义,因为每个观点都是在自己是正确的预想上判定其他观点错误,这样粗暴的逻辑,相信爱出证明题的数学老师第一个不同意。
(困了,先写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