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经白话全译》

1、《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彖传》说:临,就是说阳气渐生渐长,渐渐居临于上。下卦为兑,义为悦,上卦为坤,义为顺,喻指秉性和平,态度温顺。九二为阳爻,居下卦的中位,六五为阴爻,居上卦的中位,两同位爻互相和应。这种卦象综合起来表现了临卦弘大、亨美、贞正的品德和含蕴。也体现了天的原则。至于说“到了八月,可能有凶险”,因为盛势不可能持久,阳刚不可能常盛。

    《象传》说:本卦下卦为兑为泽,上卦为坤为地,堤岸高出大泽,河泽容于大地,这是临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君临天下,教化万民,覃恩极虑,保容万民,德业无疆。

思: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保持谨慎谦虚学习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2、君子观此卦象,应该想到,不仅要教民,还要思民,要恩德如泽,其深无穷;不仅要保民,还要容民,要度量如地,其大无疆。这才是统御之道。土象征领导者,水象征民众。土在水上,以上临下,但是土和水总是互相浸润而亲密无间的。领导者也应该以德亲民。如果处置不当,激起怒涛,就有冲垮土岸的危险了。

思:浸润而亲密无间,以德亲民,身体力行。

3、它以德感六四,不以势逼六四,六四愿意为它所临。这样的临叫做感临。

思:弓强拉的话只能成为强弩之末。

4、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思:任何事的处理都要靠智慧。多读书找经验,多思勤拂常拭。

5、上六:敦临,吉,无咎。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译文上六:以敦厚之道治民,吉利,自然无灾祸。

    《象传》说:以敦厚之道治民,吉祠,因为敦厚诚实之意存于内心。

居于极位者,获得了绝对的权势,易于刚愎自用,得暴政以虐民,其恶果是祸不旋踵的。

思:如果不能得位保位,以德服人,终会祸不旋踵。

6、《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译文上九:肩上扛着大枷,遮住了耳朵,凶险。

    《象传》说:肩上杠着大枷,遮住了耳朵,因为其人不听劝阻,触犯了刑律。

    解读上九,居卦之终极,罪发展到极点,噬亦发展到极点,罪大已不可解,恶积已不可掩,非处以重刑不可。上九得到“何校灭耳”的重罚,责在它自己,在它自己“聪不明”。应当说“耳不聪”,何以说“聪不明”呢?“聪不明”其实是说它听之不聪,听不见人家的劝告,长着耳朵却未发挥耳朵的作用。卦中反映出的《周易》和孔子的法律思想。孔子在“大象”中提出“明罚敕法”的主张,可知孔子并不否认刑罚在治国中的作用。他虽然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力主以德治国,以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不是好办法,甚至反对为政以杀,但是他并不一概排斥治国用刑的必要性。孔子的法律思想与法家迥异。法家唯法唯刑是用,孔子则强调“明罚敕法”,要求统治者将法与罚公诸民众,使之知,使之畏,使之尽可能不犯法不受刑。“明罚敕法”一语的要害在明不在罚,在敕不在法,在于坊民教民,不在于制民刑民。应当说,明罚敕法,包含在孔子德治思想之内,是德治思想的一部分。

思: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才能无愧于自己的耳朵,眼睛,耳聪目明。

7、六四:剥床以肤,凶。

    《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译文六四:剥蚀到了床面,有凶险。

    《象传》说:剥蚀到了床面,说明六四已经逼近灾祸了。

    解读六四剥蚀到了床面,问题非常严重了,不是“蔑贞,凶”,而是直截评断为“凶”,甚至“切近灾”了。“剥床以肤”,可以说剥到极点了,借以坐卧安身的床快要剥蚀完了。不过,正当剥落至极、大祸临头之时,转机也会随之而来。

思:任何时候心中要有一杆秤,即使到了剥落至级的时候,心中也要坚守原则,充满希望。

8、初九: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译文初九:走得不远就回复到正道,不至于悔恨,大吉。

    《象传》说:走得不远就回复到正道,比喻能时时反省,严于修身。

    解读初九处在复卦之初,首先回复于阳。犹如一个人离开正道不远,很快就回来了,还不至于达到悔恨的程度。一时偏离正道、误入歧途,总是难免的;重要的是善于省察、修正自己的失误,故爻辞称初九的不远而复为“大吉”。

思:通过读书反省自己,通过实践修正自己,及时走上正道。

9、六五:敦复,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译文六五:敦厚地回复,没有悔恨。

    《象传》说:敦厚地回复,没有悔恨,说明六五能够以中道反省考察自己。

    解读六五以柔爻居尊位,持中而不偏;又处于坤体之中,而坤地是厚实的象征。所以六五能够敦厚诚恳地一心向善,回复于阳。本来,由于六五与初九阳刚无比应关系,处于阳气回复之时,应该有悔的;但是由于六五居中而且能复,以中道作自我考察,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样也就变“有悔”为“无悔”了。

思:敦厚诚恳,自我考察,调整行为。

10、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译文上六:迷失了回复的路,有凶险,有灾祸。如果用于行军作战,最后只有大败,使得他的国君也遭凶险,以至于十年不能再出征打仗。

    《象传》说:迷失了回复的路,有凶险,是由上六违返了阳刚之道。迷途难返,凶险,有灾祸。筮遇此爻,出兵打仗,终有大败,连累国君遭遇凶险,元气大伤,十年后还不能再举征伐。

    解读以阴柔居复卦之终,有迷不知返之象,犹如一个人犯了错误不知悔改,在歧路上一直走到底,其凶是必然的。灾,是外来之灾,眚是自作之灾。有灾眚,外来之灾与自作之眚都会找上门来。外来之灾也是由自作之眚招致的。迷而不复,无论干什么都不行,动辄得咎。在这种情况下行师打仗,必以大败告终。治国,则君主必凶。十是数的终极。十年不克征,是说只要迷而不复的状况不改变,便永无胜利之日,永远“有灾眚”,永远“终有大败”,永远“以其国君凶”。人君在上统治百姓,治理国家,本当复天下之善,现在却迷而不复,岂不是反君道!反君道是天下最大的迷复,小象讲“反君道”,其实包括了一切迷复。一般人的迷复,都由于反道而导致凶的结果。

思:走正道,行正事,日日反思,时时找到回返的路。

11、《象传》加以“滕口说”的评论,明显地带有贬义。从咸卦六爻看,都以人体感应设喻,展示感情交流的不同情况和长短得失。含义最好的一爻,正是以心灵感应为隐喻的九四爻。其他各爻,初六感于足指,吉凶未定;六二感于腿肚,躁动则凶;九三感于大腿,盲从则吝;九五感于脊背,冷漠迟钝;上六感于口舌,徒托空言。只有九四感于心灵,守正获吉。可见,无论男女相感,还是其他人际感情,都要相感以心,相感以正。

思:与人交往,不躁动,不盲从,不卑微,不冷漠,不唯心,以心从之。

12、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译文初六:深求恒久之道,固守此道必凶,没有利。

    《象传》说:深求恒久之道的凶险,是由于初六刚开始就遽求深入。

    解读“爻辞内三爻言妇道,外三爻言夫道。”六爻实际上是专从夫妇关系的各个层面来讲恒久之道,并以此推及人事的。初爻为夫妇恒久之道的开始。长男与长女刚结婚,长女就要求长男像相处多年的夫妻一样对她感情很深,所以爻辞说“浚恒”。但相知不深而又相求太急,欲速则不达,所以反而不能得恒久之道。如果长女固守此道不变,以为这就是夫妇恒久之道,必然会招致凶险,没有任何好处。故《象传》说,深求恒久之道之所以凶险,在于刚开始就遽求深入。从爻象来看,初六居恒之始,又是巽体的主爻,但以柔居刚不当位,质柔而志刚则性躁,干事总想一步到位。固守这条道走下去,自然是只有凶险,没有好处。

思:没有什么是一步到位,要遵循事物的一般规律,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固步自封。

13、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译文九三:不恒久保持自己的德行,时或有人施加羞辱;若与之将关系贞固下去必有悔吝。

    《象传》说:不能恒久保持自己的德行,说明九三将无处容身。

    解读九三以刚爻居阳位,得正,然而由于九三处于下体之上,越过了中位,不能守中持恒;且应于上六,躁动不安,有守德不恒之象。以夫妻关系而论,如果女子质刚而又用刚,且朝三暮四、反复无常,当然会受到社会与家庭的指责,招来羞辱。若与这样的女子继续保持夫妻关系,必然会发生不幸。对于朝三暮四的人,别人因不信任而猜疑,因不欢迎而排斥,自己也感到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所以《象传》说这种人将“无所容也”,即无处容身。

思:做一个受到欢迎的女子,就是要恒其德,不能朝三暮四。

14、妄用强壮,虽壮而离正,则成了强梁与暴君,因此为了持守正道、“利贞”,大壮卦就不能再像其他卦那样扬刚抑阴,而是要求刚而守谦,慎用强壮,更不可恃强凌弱,所以刚如能得柔之济,柔如能得刚之济,刚柔相济,则是解决强盛之时守正的一条重要途径。

思:刚柔相济。

雷自震于天,而形成了大壮之势,君子要保持自己的强盛也要靠自己。朱熹的《周易本义》由此在《象传》下只注了四个字:“自胜者强。”只有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能强盛壮大。战胜自己,实际上就是要使自己的言行合于礼,非礼勿动,非礼弗行。这样就可以使自己永远走到正道上,而保持强壮。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

    《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

    译文初九:足趾强盛,若急于前进则凶险无疑。

    《象传》说:足趾强盛(而急于前进),说明初九的确要走向困顿。

    解读趾是走路的工具,壮于趾就是急于前进的意思。从爻象上看,初九处于大壮卦之下,对前途充满信心,急于上进。“壮于趾”也即用壮于初。但初九以刚爻居阳位,阳上加阳,躁动过急,很可能未及考虑到循正理,走正道,也就是未能做到前《象传》中所说的“非礼弗履”,若大壮而不正,无异于暴君与强梁,故前进必有凶险。

思:自胜者强,无论什么时候从自身找原因,优点还是缺点。

15、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艰则吉,咎不长也。

    译文上六:刚强狠壮的公羊触撞藩篱(角被缠绕),不能退却,不能前进,什么事也干不成;如能事先虑及其艰难情状而进行周密的思考,则可获吉。

    《象传》说:不能退却,不能前进,说明上六处理问题不够深思熟虑;虑及艰难而后行事,可获吉祥,说明上六所遭咎害不会长久。

    解读上六处于震动之极,求进心切,故恃强盲动。但上六以柔爻居阴位,体质柔弱,不能像九四那样利于进取,因此妄用强盛则会得咎;同时上六处于大壮卦之终,也是进无可进,退无可退之时。所以喻之以羝羊之角挂在篱笆上,进退不得。处于这种困境,当然“无攸利”,干什么都没有利,什么也都干不成。不过爻辞又说“艰则吉”,意思是如果能事先充分考虑到其艰难情形,不是恃强盲动,三思而后行,就可获得吉祥。大壮卦象征大而强盛,在壮大强盛之际一定要守正,即卦辞所说的“利贞”。故强壮之时不怕不壮,而怕逞壮。妄用强壮,虽壮而离正,则成了强梁与暴君,因此为了持守正道、“利贞”,大壮卦就不能再像其他卦那样扬刚抑阴,而是要求刚而守谦,慎用强壮,更不可恃强凌弱,所以刚如能得柔之济,柔如能得刚之济,刚柔相济,则是解决强盛之时守正的一条重要途径。

思:刚柔相济,得刚相济。

16、朱熹在《周易本义》讲“一切去其计功谋利之心,则往吉而无不利也,然亦必有其德,乃应其占。”无德之人永远也做不到“失得勿恤”的,这就提醒我们,要修德。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译文上九:升进至极,仿佛达到兽角的尖端,只有征伐属邑,可以变危厉为吉祥,不致咎害;守持正固以防遗憾。

    《象传》说:只有征伐属邑(方可变危厉为吉祥),说明上九升进之途仍未光大。

    解读“角”是兽类之角,刚而居上,正如上九以刚爻居晋卦之极,故以“晋其角”为上九的喻象。但这一爻象很不好,晋卦虽是上进之卦,但用柔而不用刚。由于上九刚进至极,已无处可进,偏偏又要躁急而进,处于极度亢奋状态,这样下去当然有危险。此时唯有自我克制,将这种躁进之气力转移到征伐叛乱的属邑上,方可变危厉为吉。征伐属邑只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实质上是说上九刚进至极,危险很大,为避免做出糊涂事来,要自己控制自己,把注意力放到解决自身内部问题上来,只有这样做才化“厉”为“吉”,才能“无咎”。此举虽吉、无咎,仍是令人遗憾之事,所以要守持正固,以防憾事再度发生。

思:刚柔相济,时时从自身出发,寻找问题,不要躁急而进,做出糊涂事。

17、《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译文《彖传》说:太阳落入地中,象征光明受到伤害;内含文明美德,外呈柔顺之象,以此蒙受大难而免于祸患,文王就是用这种方法度过危难。宜于艰守正道,说明要自我隐晦光明。身陷内难而仍能坚守自己正确的志向,箕子就是这样做的。

思:端正心智,晦藏明智。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译文六二:光明受到伤害。左边的大腿受伤,用壮马来拯救,可获吉祥。

    《象传》说:六二的吉祥,是由于他既柔顺又能坚守中正之则。

思:以柔克刚,又能坚守正道。

18、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译文六二:光明受到伤害。左边的大腿受伤,用壮马来拯救,可获吉祥。

    《象传》说:六二的吉祥,是由于他既柔顺又能坚守中正之则。

    解读六二是阴爻,阴爻处在阴位,表示六二非常柔顺,而且处于下卦之中,非但柔顺而且中正。由于处在明夷的时候,所以遭到小人陷害而负伤的事时有发生,也不足为奇。六二大腿负伤,不能刚健,反而是件好事,因为在明夷的时候正是要低调,晦藏行迹,这样就不会招惹黑暗势力的注意,反而能够保全自己。同时,六二处在九三阳爻之下,仿佛马儿顺从主人,有顺遂之象,虽然有伤却有别人的保护,所以吉利。但是这样的顺从是有原则的顺从。

思:晦藏行迹。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译文六五:箕子处于光明受到伤害之时,利于守持正固。

    《象传》说:箕子的守持正固,其意义在于明是不会息灭的。

    解读六五爻以箕子之事为喻象,说明六五最靠近昏君,深陷黑暗之中,并身罹内乱,当此时,应守持正固,晦其明。晦其明不是没有明,而是用晦,以自守其志,否则极易被伤害。就像箕子在明夷之时的做法,佯狂为奴以免于害,而内心坚守正道不变。箕子的行动从一个侧面说明时世虽暗而道不可没,立身纯正则危不足忧。

思:晦其明不是没有明,坚守正道不足忧。

19、《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译文《彖传》说:背离分散的情况,犹如火焰燃烧时火苗向上,湖泽流动时水份润下。又如两个女子同居一室,各自志向不同,走不到一起。和悦地依附于光明,柔顺地前进向上,处事适中而又与阳刚相应,所以说小心行事是吉祥的。天地上下隔离,却在同做化育万物之事;男女阴阳差异,交感结合的心意却相通;万物各不相同,在天地间禀受阴阳之气的情况却相类似。在乖异睽违之时,如能因时而用,作用很了不起啊! 思:万物不同才是原因,万物相同是不可能,不同孕育了万物不同的精彩,但他们的思路与宗旨却是相同。

这主要从在上位的睽卦主爻六五来分析,六五具有柔进、得中、应刚三大特点,符合小心行事的精神。上下和衷共济之时,便是对立的双方在祥和之气中重归统一之日。睽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天地对立,才能孕化万物;男女对立,才能繁衍人类。万物差异,才合成这个和谐的宇宙和世界。有睽才有合,有对立面才有统一体,对立统一才能使万物生生不息。

思:小心行事的前提是柔进、得中、应刚。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译文《象传》说:本卦上卦为离,离为火;下卦为兑,兑为泽。上火下泽,两相乖离,是睽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综合万物之所同,分析万物之所异。

    解读明哲君子观察到泽与火虽然都能利人,却由于润下和炎上的不同性质而分散背离,因而领悟到应该求大同、存小异的道理。没有异的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同正是以异为前提的。这就启示我们,在人际合作中,不仅要异中求同,和衷共济;还要同中求异,保持自己的主见。

思:既求大同又求小异,同是众,异是己。

初九:悔亡,丧马,勿遂,自复。见恶人,无咎。

    《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译文初九:不必悔恨,丢失了马匹,不必寻找,它自会回来。途中碰见坏人,也不会有灾祸。

    《象传》说:遇见坏人之所以无灾祸,意在消除恶人的恶意。

    解读睽卦讲的是在人际关系中发生背离时的对策。初九是背离之始,矛盾刚刚发生。这时还有不少回旋的余地,只要处理得当,完全可以化解矛盾,改善关系,导致悔恨之事可以消亡。此处指出初九处“暌”的原则,即“和同”和“守静”。处在初九的地位,应该学习牧马人的这点小聪明,一方面要静心等待事态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即使是与你撕破脸的恶人要求见你,也要接见,万不可因为厌恶此人而拒之门外,以免激化矛盾,造成无穷后患。须知,愈是恶人,愈不可刺激他,让他吃闭门羹怎么成!这就是“见恶人无咎”的道理。

思:越是恶人越不可刺激他,如果他愿意见你,不让其吃闭门羹。

20、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译文六五君子能够解除小人的隐患,吉祥,并使小人也相信不改恶从善是没有前途的。

    《象传》说:君子能够解除小人的隐患,小人必将畏服退缩。

    解读六五以柔爻居于君位,是解卦的卦主,所以在用人方面尤其细心,要严格甄别君子与小人,对君子则绝对信任,用贤不贰,对小人则坚决清除,去邪不疑,让人们都知道“君子维有解”,即完全能够解除小人的隐患,使得小人没有丝毫空子可钻,从而迫使小人相信只有改恶从善才是唯一出路。六五的“吉”,就不仅仅是指“君子维有解”了,更重要的是由于君子坚决地清除小人,去掉了小人的侥幸之心,从而“有孚于小人”,使小人相信在六五这样的君子面前自己完全没有出路,要么改邪归正,要么自行退出历史舞台。所以《象传》说:“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思:自己首先要固本正源,保持诚信与不断进取的精神,时时更新大脑,才能远离小人,区分君子和小人,让小人能够知道自己不改正时没有出路的。

21、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译文上六:王公用箭射击踞于高高的城墙上的恶隼,一举射获,无所不利。

    《象传》说:王公以弓箭射击高踞于城墙上的恶隼,是在解除悖逆者造成的险难。

    解读恶隼指的是六三。六三小人窃位,处下体之上,犹如恶隼踞于高墉之上。对这种小人,将其猎获,当然无所不利,故爻辞说“获之,无不利”。《象传》说“公用射隼,以解悖也”,喻指王公清除叛乱小人,解除险难。《系辞传》在谈到解卦时引孔子的话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可见“公用射隼”并不是偶然的事件。上六处解卦之极,危难已经解除,但新的隐患随时可能萌生,所以他随身暗藏着“器”——武器,时刻警惕,故一旦出现恶隼便可一举射杀。

思:危难虽已解除,但人只要活在世上,就不能随时放松自我的追求,除了自己内部的弱点需要消除,外界的事端也要看出端倪,时刻进化,保持大脑清醒,做到不笨。

22、君子观此卦象意识到在修身立德方面也应有所减损。减损什么?怎么减损?那就是“惩忿窒欲”。人有七情六欲,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作为一个君子,应该认识到人往往会因为一时情感冲动而做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来,因此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制止匹夫之怒。至于“窒欲”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周易》并不是提倡禁欲,但对于过分的欲望——贪欲、邪欲则要制止。

思:惩忿制欲,贪欲邪欲要制止。

23、《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译文《象传》说:本卦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震,震为雷,风雷激荡,是益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惊恐于风雷的威力,从而见善则从之,有过则改之。

    解读如果说《彖传》是从自然界、人类社会这个角度谈增益的问题,那么《象传》则是从个人修养这个角度来谈增益的问题。益卦上体巽为风之象,下体震为雷之象。风烈则雷迅,雷激则风怒,二者互相增益其势,所以说风雷相助象征增益。君子从风雷相益之象中认识到个人在道德修养上也要有所增益。具体的途径就是《象传》所说的“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看到别人有善言善行就向往之、学习之,知道自己有了过错就迅速改正之,这样在道德修养上当然就会有所增益。

思:见贤思齐,根据自己的情况。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不要固守自己的错误。

24、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译文九五:怀有真诚信实地施惠天下的心愿,毫无疑问是非常吉祥的。天下万民也必将真诚信实地回报我的恩德。

    《象传》说:怀有真诚信实地施惠天下的心愿,说明非常吉祥是不用问的。天下万民回报我的恩德,说明(九五)大得损上益下的心志。

    解读九五以阳刚中正之德居尊位,下应六二,犹如怀有诚信惠下之心,即爻辞所言“有孚惠心”。天下之民受其恩惠,当然是不待问而必有吉祥,故爻辞说“勿问元吉”。九五以至诚益于天下,天下之人当然亦至诚爱戴,真心实意地回报其恩德。爻辞“有孚惠我德”即此意。这里心与德是一回事。在九五看来,惠益下民是自己的心愿;在百姓看来,这就是赐予他们的恩德。九五有至诚惠民之心,作为反馈,民则至诚回报九五之德。“惠我德”的“惠”与“有孚惠心”的“惠”不同,后者是施惠,前者是感惠,有回报的意思。

思:益,施惠和感惠,真诚信施施惠天下。

25、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译文初九:强壮在足趾前端,冒然前往必不能取胜,反而导致咎害。

    《象传》说:不能取胜而冒然前往,必然招致咎害。

    解读夬卦初九以阳刚处乾体之下,用壮于初,急于前进,去上除君侧之奸臣,但冒然前往,且无上应,必败无疑。卦辞以“壮于前趾”取象,说明初九果决有余,审慎不足。《象传》说“不胜而往,咎也”,就是指明这一点的。初九爻辞启示我们做事一定要“慎始”,尤其是像除奸这样的政治斗争,没有调和的余地,所以行事更要预先考虑周密,万不可恃强而躁动。否则非但不能实现斗争目的,连老本也得搭进去。强壮一定要与智谋相结合,聪明人是决不于暴虎冯河这类傻事的。

思:不可恃强而躁动。

26、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译文九四:臀部没有皮肤,行动犹豫不决;若能牵系着强健的羊,悔恨必将消失,可惜听了此言并未信从。

    《象传》说:行动犹豫不决,说明九四居位不妥当;听了此言并未信从,说明九四耳朵听到了心里却不明白。

    解读九四以刚居阴,又脱离了下卦乾体而进入上卦的兑体,刚健不足而和悦有余,因此性格怯懦,没有勇气去果决除奸。这种犹豫不决的情形就如同一个人臀部受伤失去皮肤,既坐不下,又行走艰难,故爻辞用比拟之辞说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爻辞所说的“牵羊悔亡”,就是九四的一条出路。羊是强健刚劲之动物,这里喻为九五。“牵羊悔亡”的意思是说,九四若能上承九五之阳,犹如牵系着强健的羊,则可补其刚决之不足。但很可惜,九四以失正之刚,一意孤行,所以听到此种劝告却并不信从。孔子作《象传》,写到这里也很惋惜,说九四“闻言不信,聪不明也”。“聪不明也”是说耳朵很灵敏,什么都听到了,但内心却不明事理。自身有缺点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一条道走到黑。

思:听别人的意见,不是小人的,反复思量,听且聪。刚健足是首要,然后和悦。

27、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译文九五:要像铲除苋陆草那样刚毅果决地清除奸佞小人。这样做合乎中道,没有咎害。

    《象传》说:这样做合乎中道没有咎害,说明九五的中正之道尚未光大。

    解读九五与九四有相同之处,两爻都居于兑体,都是刚健不足而和悦有余。所幸九五处中位,可以避免九四“其行次且”又“闻言不信”的悲剧。但无论如何,九五毕竟处于兑体,故爻辞发出“苋陆夬夬,中行无咎”的告诫。爻辞并不是描述九五所为,而是针对九五爻象存在的问题发出的告诫之语。希望九五要有斩草除根的精神,坚决果断地除掉小人,不可偏于和悦,以免被奸臣的糖衣炮弹击倒。所以孔子所作《象传》认为爻辞既然发出“中行无咎”的告诫。正说明九五虽居中位,但中道尚未光大。这是警钟长鸣,希望人们不要在果决除奸的正义事业中功亏一篑。

思:不可偏于和悦,以免被糖衣炮弹攻击。

28、《彖传》最后这两句是孔子解释卦辞之后所做的发挥,比照《系辞传》所言“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来看,天地万物的普遍情理不外乎聚合与离散。阴阳和悦顺从就能聚合,互相违逆则离散。而聚合则兴旺,离散则衰止,所以从天地万物的聚散中可以看出事物兴衰的端倪。

思:聚合之妙,在于同类,就如同《遥远的救世主》中的主人公一样,特立独行,部下虽然已经不在他麾下做事,仍然对其人格欣赏至极。

29、《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译文《象传》说:本卦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坤,坤为地。泽水淹地,是萃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洪水横流,祸乱丛聚为戒,从而修治兵器,戒备意外的变乱。

    解读萃卦上兑为泽,下坤为地,有“泽上于地”之象,泽既上于地,则必有水聚,所以象征会聚。不过“泽上于地”,说明水聚合盈满高出地面,随时都有可能冲决堤坝,这是很危险的。正因为有此危险,所以君子观此卦象联想到物聚人盛也可能发生争执变乱,所以要修治兵器,加强武备,以防不测。处在人民团结、国家兴旺的时刻,却想到要加强武备,以防范国家出乱子,的确是高瞻远瞩、居安思危啊。

思:高瞻远瞩,居安思危,做事都有可能互相转化,淡定从容,不急不躁,少说话,多做事,多观察,才是事物本真。

30、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译文初六:心中诚信不能自始至终,导致行动疑乱并与人妄聚。如果能向正应者呼号,就能与真正的朋友握手之间重见欢笑,不必忧虑,往前没有咎害。

    《象传》说:行动疑乱并与人妄聚,说明初六的心志有所迷乱。

    解读初六与九四正应,本该与九四会聚,但初六对九四的诚信之心不能保持至终,以至行动失控,产生紊乱,甚至要与不相干的人妄聚,所以爻辞说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初六之上有九四、九五两阳爻,初六的正应之爻本为九四,但他看到九五居至尊之位,又想去聚于九五,舍其所当聚而求其所不当聚,是有孚而不终,行乱而妄聚。初六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思想混乱。正如《象传》所说“乃乱乃萃”,是由于“其志乱也”。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发展下去必然有咎。但是如果初六能回心转意,以至诚迫切之心向与之相应的九四呼号,九四一定会愉快地与之会聚,两者将握手言欢,变呼号而为笑乐。如此,则初六不必忧虑,大胆前往而没有咎害。

思:找到真正的朋友并保持诚信的交往,而不能中途妄聚,分清哪些是小人,哪些是真正有诚信的人,通过交往就可以知道,万不可妄聚。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译文六二:受人招引而相聚可获吉祥,没有咎害。只要心怀诚信,即使是简薄的祭祀也利于献享神灵。

    《象传》说:受人招引而相聚可获吉祥,没有咎害。说明六二居中守正的心志未有改变。

    解读六二以柔中应九五的刚中,正是处于《彖传》所说的“刚中而应,故聚”的爻位。六二作为柔中守正之臣完全忠实于九五刚中之君,但无事见君有谄媚求宠之嫌,故六二不主动求聚,而等待九五的招引。六二这样做正是他柔中美德的体现,所以爻辞说“引吉,无咎”,意为受人招引而相聚可获吉祥,没有咎害。《象传》怕读者对六二不主动求聚的行为产生误解,故解释说“引吉无咎,中未变也”。指明六二居中守正的心志没有改变,并没有像初六那样变其心而乱其志。六二不主动求聚,当九五有招引而去晋见的时候也不献厚礼,而是带着一颗赤诚之心,这就如同祭祀,只要心怀诚信,即使礼节不是很隆重,祭品不是很丰厚,也是可以的。

思:对于尊者与自己任何时候都要心怀赤城与谦卑。

上六:赍咨涕洟,无咎。

    《象》曰:赍咨涕洟,未安上也。

    译文上六:嗟叹哭泣,没有咎害。

    《象传》说:嗟叹哭泣,说明上六未能安居于极上之地。

    解读《象传》说“赍咨涕澺,未安上也”,就是说明上六对处于萃卦穷上之位的不安心情。上六嗟叹哭泣,心不安宁,说明他认识到不能萃聚、孤苦无助的危险;而能知危惧祸,不敢自安,自然行事谨慎,不会被邪恶所害。另一方面,上六既然嗟叹哭泣,也就从反面说明了他有坚定不移的求聚的心志,最终还是能得以会聚的。因此爻辞说上六“无咎”。

思:知危惧祸、行事谨慎。

31、《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译文《象传》说:本卦外卦为坤,坤为地;内卦为巽,巽为木。可见木植于地中,是升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遵循德义,加强修养,从细小起步,逐步培育崇高的品德。

    解读升卦巽下坤上,巽为木,坤为地,地中生木,以微至著,故象征上升。由幼小细嫩的树苗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这是一个日积月累、从容积渐的过程。君子观此卦象,认识到在进德修业方面,既要顺行其美德,不躁不逆,以时而行,又要从一点一滴去积累,然后才能从微小上升至高大。荀子说得好:“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思:任何事物都是渐进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欲速则不达。

32、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译文九五:心里不安,困于尊位,但是慢慢地就可以摆脱困境,举行祭祀寻求精神支柱方为有利。

    《象传》说:处困不安,正是不得志的时候。可以慢慢地摆脱困境,这是由于九五居中得正的缘故。有利于举行祭祀,是因为这样做可以承受神明施降的恩泽。

    解读正所谓“高处不胜寒”,九五因其尊而益困。九五邻近上六,被上六阴爻所掩蔽。九五开始之时为阴柔小人所困,但由于其刚中居正,有中和之德,慢慢地就会得以摆脱,走出困境。正如《象传》所说“乃徐有说,以中直也。”九五刚猛有力,受困于人,如同笼中虎狮,思想上恐怕难以接受这种残酷的现实。为了寻求心理平衡与一定的精神支柱,就要举行祭祀,求感于神,以获得神灵的保佑与赐福。爻辞最后劝九五“利用祭祀”,正是此意。

思:刚中居正,养中和之德,坚守己责,多问本心。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

    《象》曰:困于葛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译文上六:被困在葛蔓藟藤之间和动摇不安之中,反思一下,既然动辄后悔就要赶快悔悟,这样行动必获吉祥。

    《象传》说:被困在葛蔓蕞藤之间,说明上六居位不甚妥当。动辄后悔而又及时悔悟,行动起来必获吉祥。

    解读这就是困卦中困极必反的道理,困到极点,势必就会走向困的反面。但是上六得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获得的。怪不得上六被缠绕的藤蔓所困,而又濒临于危坠之地,这样一来,上六根本就不能有任何动作,不知上六是靠什么方法解困获吉的。上六动则有悔,受困已到了极致,反倒能使他十分冷静地分析自己为什么“动悔”,这个分析过程就是爻辞所说的“有悔”,即有所觉悟。通过闭门思过,吸取教训,重新制定行动方案,并认真地实施,即爻辞所说的“征”,则可转危为安,获“吉”。

思:闭门思过、重新制定计划、严格执行。

33、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井,羸其瓶,凶。

    译文井卦象征水井:城池村邑可以迁移而水井却从不迁移,井水汲出不见少,注入不见多,来来往往的人们都不断地使用水井。汲水时,眼看水就要提出井口,而汲水的瓶罐却坏了,一定有凶险。

    解读本卦下卦为巽,巽为木;上卦为坎,坎为水。水下浸而滋润,树木得水而生长,这是井卦的卦象。井以水养人,经久不竭,这是井卦的品德。卦辞的“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是讲水井的特点的。上古人们多逐水草而居,水对人们生活来说是绝对不可少的,是人的生命之源。大凡有城池村邑等民众聚居的地方,必定有水井。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城池村邑迁移了,水井却依旧在那儿。而且井里的水汲出不见其少,泉流注入也不见其多,这说明了水井的恒久性。“往来”就是“往者来者”的意思,可译为来来往往的人。“井井”,朱熹的《周易本义》释为“井其井”,前一个“井”是名词用为动词,后一个“井”是名词,意思就是不断地使用水井。水井在这里已被人格化了。井卦通过展示水井“养人”的种种美德,来譬喻人应当修养己身,惠物无穷的道理;同时也极力赞扬水井定居不移,无竭无盈,不断奉献的特点,喻示人要守恒不渝,大公无私。在井水已汲到接近井口,将要出井时,如果汲水的瓶罐坏了,那么就会一无所获,结果必有凶险。这几句实际上是以“井德”喻示,人如果不能善始善终,一定会导致凶咎。井卦不但要求人要具有井德,多修己身,而且还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思:作为老师,我们有这个独特优势,人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与家人一起学习,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修养己身,守恒不渝,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34、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译文九五:大人实行变革,其道如虎身之纹。昭然易见,不须占问就可以相信。

    《象传》说:大人实行变革,其道如虎身之纹,昭然若见,说明九五的美德昭彰炳焕。

    解读九五是革卦之主。九五为阳爻,居中得正,又处尊位,所以称为大人。大人是变革的主体。大人实行的变革,其事理非常显明,天下人知道大人推行的变革是顺天应人、大公至正的,没有什么阴谋可疑之事,就像是老虎身上的斑纹一样昭然可见,天下人看得清清楚楚,无不信从。《象传》解释说:“大人虎变,其文炳也。”“文”表面上是指虎纹,实际上是喻指九五中和之德。正如《周易集解》中引马融的话所说的“虎变威德,折冲万里,望风而信”。可见“德”是多么重要,任何人在推行变革之时,能够做到德行天下,革道显明,天下人自然会云集响应,这样的变革前景当然美好。难怪司马迁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九五爻辞要求领导者要以德治人,以德行事,这对今人仍有很大的启发。

思:以德之人,以德行事。

35、做饭之前要先清洗器皿,所以要“鼎颠趾”,以此喻示从事一项新事业之前,要先调整思想,摒弃旧观念。

思:调整思想,摒弃旧观念。

《象传》说:鼎中装满东西,说明九二要慎于所行,切不可走错方向。我的配偶自身有疾患,终于没有造成什么过错。

    解读爻辞中的“我”指九二,“仇”,即配偶,指与“我”正应的六五。九二本身是刚质,有刚阳充实之象,故说“鼎而实”。但“有实之物,不可复加,益之则溢,反伤其实。”因此九二此时最讨厌有人来帮忙了。令九二庆幸的是,六五来不了。因为六五自身就已乘九四之刚,阳刚之体岂容阴柔居于其上?所以六五时时对自己的命运有所忧患,根本已无暇他顾了,更不可能靠近九二,有所伤害。因此九二虽提心吊胆,如履薄冰,但终究吉人自有天相,六五不能来顾,仍然可以获得吉祥。爻辞说的“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就是这个意思。这又是一个辩证法的实例,“我仇有疾”,看起来是坏事,但由于在这特定的时位,无需配偶来帮忙,因而“我仇有疾”,并没有什么不好的。最重要的是要谨慎前行,特别是要选择好行动的方向。就是说在“鼎有实”之时,容易犯错误,要“慎所之”。

思:谨慎前行。

36、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译文震卦象征震动:亨通。震雷打来时万民惶恐畏惧。而本来戒慎惕惧的人却能够临震自若,言笑和适,如同主持宗庙祭祀的祭主在震雷响动惊闻百里之时,并没有失落手中的祭器和祭酒。

    解读震卦说明,对我们来说,震动的到来是祸还是福是个未知数,因为一方面它能使人恐惧,从而谨慎行事,避开灾祸;另一方面它使人惶惶不可终日,因忧惧而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灾祸的发生。

    《彖》曰: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不丧匕鬯”,出可以守宗庙社禝,以为祭主也。

    译文《彖传》说:震动,可致亨通。震雷打来时万民惶恐畏惧,说明这种恐惧戒慎定能导致福泽。临震而能镇定自若,谈笑和适,说明恐惧戒慎之后行为就能遵循法则而不失常态。震雷响动惊闻百里,这说明无论远近都因之而震惊恐惧。此时即使君主出门在外,作为人君继承人的长子也能够留守宗庙社稷,成为宗庙祭祀的主持人。

    解读“震来虩虩,恐致福也”,是说人遇危难之事而生恐惧之心,然而也因此而使人反躬修己,审慎为之,如此则必因恐惧而反致福泽。“笑言哑哑,后有则也”,是说由于恐惧而知谨守法则,然后致福而欢笑。“惊远而惧迩”是解释卦辞“震惊百里”的,就是说遇震惊百里之雷,无论远近,都势必会恐惧。最后三句的意思是说,在方圆百里皆惊惧的炸雷声中,君主的长子若能有“不丧匕鬯”的修养和气度,那么在君主外出之时,就可以留守宗庙社稷,悠然自如地处理政事,主持祭祀典礼了。总的说来,《彖传》是围绕“震,亨”来立论的,阐述了由震致亨的道理。重点是说身当重任的人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修养,要能够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只有这样,才可以担负起国家或历史的重任,在危难时刻力挽狂澜于既倒,从而扭转乾坤。

思:受到震惊之后反躬自身,临危不乱,镇定自若。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

    《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译文六三:雷震之时惶惶不安,此时如果能因雷动而警惧前行,将不会有什么过失。

    《象传》说:震动之时惶惶不安,说明此时六三居位不当。

    解读六三以阴柔之质居于阳刚之位,不中不正,想到自己居位不当,故而整日忧惧不安。所以《象传》说:“震苏苏,位不当也。”不过六三无乘刚之咎使他有了自救之路。他怀着惊惧之心谨慎前行,终日修身省己,终于免除了灾患。王弼在《周易注》中也这样说:“不当其位,位非其处,故惧苏苏也;而无乘刚之逆,故可以慎行而无眚也。”

思:修身行己,免除灾祸,怀着惊惧之心谨慎前行。

37、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

    《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丧也。

    译文六五:震动之时无论往来上下,都会有危险。只要能够慎守中道自然就可以万无一失,可以长久地保持祭祀宗庙社稷的权力。

    《象传》说:震动之时无论往来上下,都会有危险,说明六五应当心存恐惧,谨慎前行。行动上处理任何事情都能够慎守中道,这样就可以做到万无一失。

    解读从爻位来看,六五以阴居阳,是为失位,而且处震之时,下不得六二之应,乘九四之刚,上则遇阴得敌,往来都有危险,故爻辞说:“震往来,厉。”一是六五能坚持心存危惧,谨慎前行,一是能慎守中道,有中和之德。故当危厉来临时,能够万无一失,还能长保祭祀之权,即爻辞所说的“亿无丧,有事”。其实这两个方面,《象传》已经指出了,一是“危行也”,一是“其事在中”。由于能够“震来虩虩”,所以才能“笑言哑哑”。“亿无丧”;由于能够“不丧匕鬯”,所以才能“守宗庙社稷”而“有事”。六五的经验值得借鉴,面对危难,既要小心谨慎,又要积极进取,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

思:心存恐惧,慎守中道。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译文上六:震动之时,因恐惧过甚,而寸步难行,视瞻彷徨,心神不定,此时行动必有凶险。震动时如果尚未震及自身而仅及于邻居时,就预先予以戒备,也就不会有什么咎害。谋求阴阳婚配也将会导致议论纷纷。

    《象传》说:震动之时,因恐惧过甚而寸步难行,说明上六未能获得中和之道。虽然凶险,却又能不招致咎害,这说明上六能见邻居所遭灾祸而有所恐惧,有所戒备。

    解读上六面对震动之雷,极为恐惧,以至于两腿筛糠,不能前行半步,左顾右盼,进退彷徨,而心神不定,所以爻辞说“震索索,视矍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贸然前进,不顾现实,必定凶险无疑。爻辞说“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上六如果能在震动尚未震及其身而仅仅降临到邻居身上时,提前予以戒备,自然就可以免除灾祸,不会招致什么咎害。上六以阴柔之质居震卦之极,势必会困难重重,凶险环生,所以上六才会这般地寸步难移,当然不适宜有何动作。“婚媾有言”中的“婚媾”说的是阴阳相合,处在震卦之极,这种阴阳相合的行动肯定不适宜,故导致言语争执而议论纷纷。“婚媾有言”就是“征凶”之意,告诫不宜妄动。

思:见机行事。

38、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译文艮卦象征适时而止:抑止于脊背,看不见自身,行走在庭院中两两相背,更看不见整个人,没有咎害。

    解读艮卦是由两个三画卦的艮卦组成的纯卦。三画卦的艮卦一阳爻居于二阴爻之上,阳爻性动,阴爻性静,二阴在下静止不动,一阳已升至其上,虽然可动也不能动了,下静而上止,故称艮,艮就是止的意思。这主要是因为艮除止义之外还有山的卦象,这样艮又有安重坚实之意,而这却不是止义所能包括得了的,故不称止卦。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君子能够自我控制,不使思想信马由缰,而保持内心的安定,这样冷静行事,当然没有咎害。人身以背最为止而不动,又是自身看不见的部位,即卦辞所说的“艮其背不获其身”,可见止于背就是止于该止的地方,止其所当止;两个人行走于庭院,由于背对着背谁也看不见谁,即卦辞所说的“行其庭不见其人”。但卦辞的“艮其背”这一番论述只是以人体为喻象,它要说明的,则是掌握止的最佳时位,止其所当止,就能收到好的效果,就如同止于背,什么也看不见,那才是真正的止。卦辞只是个比喻的说法,它实际说的是人要止于心,无外求,也就是自我控制的问题,只有内在的修养提高了,才能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纯正而淡泊,永远也不会遭受什么咎害。

思:止于心,无外求,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译文《彖传》说:艮,抑止之意。该止的时候就止,该行的时候就行。不论是行还是止,都要适当而不丧失时机,如此则抑止的道理自然就会光辉灿烂。艮就是抑止,抑止要抑止在恰当的地方。卦中的六爻上下两两相互敌对,不相交往,各止于其所。因此看不见自身,行走在庭院中也两两相背,看不见整个人,没有咎害。

    解读从《彖传》“动静不失其时”一句来看,似乎止不仅指静止,也指行动。止的确还有行的一面。止于止是止,止于行也是止。止与行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正因为这一点不好理解,所以《彖传》才特别加以说明。“时止则止,时行则行”,道出了止与行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不懈地干一件事,就是止于行的止。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这种新的情况要求这件事必须停止,不宜再干了,这时就要止于止,即抑止于停止。这里的“止”也是坚持、自我控制。《彖传》中说“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就是这个意思。无论是行动还是抑止,都要切合时宜,抑止为宜则止,行动为宜则行,在这里“时”是决定性的因素。把握住“时”,也就是把握了抑止之道,这样艮止的道理就会被发扬光大而变得光辉灿烂,卦辞说“艮其背”,《彖传》说“艮其止”,可见背就是止,或者说是止的最佳处所。下面一句“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从卦形上来分析的。艮卦上下两体都是二阴在下,一阳在上,阴阳各止其所,安然不动,是相背不见之象。换言之,一与四、二与五、三与六均不相交应,不相应谓之“敌应”,故《彖传》说:“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爻位,所以卦辞才说:“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

思:把握时也就是把握了抑止之道。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译文《象传》说:本卦为两艮卦相重,艮为山,可见艮卦的卦象是高山重立,渊深稳重。君子观此卦象,以此为戒,谋不踰位,明哲保身。

    解读《象传》所谓“兼山”,就是指两山并立。艮卦上下艮均为山之象,如两山相重并立,故孔颖达《周易正义》中说:“两山义重,谓之‘兼山’也。”在《周易》中,两雷两风两水两火两泽都有互相交应的可能,唯独两山对峙,不可能有任何往来,谁都不作移就,各在各的位置上互不相涉,有抑止之象,故《象传》曰“兼山,艮”也。所思所虑一旦越过本位,自然就会走上反面,成为邪欲。孟子对梁惠王说:“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不夺不厌。”要抑止这种祸乱,只有使彼此对峙,如两山并立,永不相犯,这样才能各安己分,各司其职。《曲礼》中所谓的“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实是官不侵职的训戒。至于《大学》中说的“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更可见抑止要适当其位,思虑要切合时宜,不能超越本位,以免放纵。位者,所处之分也。万事各有其所,得其所,则止而安;若当行而止,当速而久,或过或不及,皆‘出其位’也。”

思: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思想,不能越位思考,最多最多也只是引导,否则都是出其位也。

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译文六四:抑止自己全身不使妄动,没有咎害。

    《象传》说:抑止自己全身不使妄动,说明六四能自己抑止自己,司守本位。

    解读六四已经进入艮卦上体,不再止于一点,把上下体割裂开来,而是总止其身,这比初六与九三要好得多。六四虽然没有中和之德,但是以阴居阴,位得其正,在实行抑止之时,能够做到心静身安,抑止自己全身,情况当然比九三要好,六四可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象传》说“艮其身,止诸躬也”。若欲止别人,必须先止自己。《韩非子?外储说上》曾记载说:“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紫,当时千素不得一紫,公患之,告管仲。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自诫勿衣也?谓左右日:甚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朝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如此自止其身,反躬修己,恐怕是没有什么咎害可言的了。

思:反躬修己。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译文六五:闭口少言,讲话有分寸,自然没有悔恨。

    《象传》说:闭口少言,讲话有分寸,没有悔恨,因为六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人谨守中正之道。

    解读抑止其口,只是不让妄说,并不是要求永远保持缄默。在言语之时,时当言则言,时当不言则不言。六五居于尊位,言不轻发,发必有序,这样就可以免使后悔的事情发生。如果言出无序,就会招致咎害。祸从口出就是这个道理。六五以阴质居阳位,居位不当,本该有悔;但六五得中,又得阳相和,有中和之德,即《象传》所说的“艮其辅,以中正也”,故恶言不出于口,悔恨也就消亡了。

思:言出有序,有分寸。

译文《彖传》说:渐渐地向前行进,就如同女子出嫁按照礼仪循序进行,可以获得吉祥。渐进获得正位,说明前往可以建立功业。渐进而又能守持正道,这可以端正国家。渐行而居于尊位,这是由于具有阳刚中和的美德。只要守静而和顺,行动起来就不会走入困穷。

思:守静而和顺。

渐卦艮为下、巽为上,下艮为山,为止,止则凝滞不躁;上巽为风,为木,巽则欲动不急。在下的不动,在上的缓动,这正是渐进的气象。只要能够具备此种守静不躁而又谦逊和顺的美德,自然是“动而不穷也”,行动起来永远也不会走入困窘之境。

思:守静不躁而又谦逊和顺。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译文初六:大雁渐渐飞到水边。遭到年幼无知之人的怨责,但虽然有言语中伤,却没有咎害。

    《象传》说:年幼无知之人有所怨恨,但从初六渐进不躁的意义看来,是不会招致咎害的。

    解读渐卦卦辞取女子出嫁之象,而爻辞都取鸿雁渐飞之象。鸿就是大雁,大雁向来按序次而飞,这很切合渐进的意义。“鸿渐于干”的“干”是岸的意思。初六是阴柔软弱之才,不具备一飞冲天展翅万里的条件,又处于渐卦之始,居位卑下,宜于渐到水边,而不适宜深进,故爻辞说“鸿渐于干”,这是很合理的。对“小子”的理解要特别注意,小子并不是贬义词,而是指不得其位的年幼无知的人。这类人的特点是目光短浅,见眼前而不能推知以后。他们认为鸿雁可以飞得很远,而现在却只渐进到河边即止,于是大发怨责之言。初六大可不必去在意人们这些谗言恶语,关键要认真地审时度势,渐进不躁,只要进身以正,不违礼义,自然就可以获得最后的成功,一时的言语相伤又算得了什么?正如但丁所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初六的作为是至为正确的,身处其下,所以要进,阴柔之才,所以不必躁动。如果依照小子之见,初六用刚急进,恐怕会欲速而不达,甚至还会招致咎害。

思:审时度势。

38、归妹卦,由下兑上震组成,卦形作“”,象征“嫁出少女”。卦名中的“归”字,是古代女子出嫁之称;“妹”字犹言“少女”。上卦“震”为雷,其义为“动”;下卦“兑”为泽,其义为“悦”:大泽上响着震雷,欣悦而动,喻示“嫁出少女”的欢愉情状。全卦以“嫁女”作譬喻,揭明“阴”应当以“阳”为归宿,则天地得以和合、万物得以繁殖的道理。

    归妹:征,凶。无攸利。

    译文归妹卦象征嫁出少女:只要有所行动就会有凶险,不会有什么有利之事。

    解读渐卦的“女归”说的是古代女子出嫁与人做正妻的那种遵循六礼的明媒正娶,而本卦“归妹”却主要反映古代女子不待明媒正娶而自嫁与人做偏房侧室的婚姻情况。实际上在《周易》全部六十四卦中,卦辞没有一点好处的,只有归妹与否两卦。我们从卦象上来看,归妹卦兑下震上,兑为悦,震为动,欣悦而动本是喜事,故有归妹之象。但是一旦动而不当,偏失正道,好事就会变成坏事。卦中从二到五爻都不正,初九与上六虽然得正,但是阳都处阴之下,居位也并不为佳,这样行动起来当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换一个角度看,该卦兑为下,震在上,兑为少女,震为长男,少女在长男之下,是老夫配少妻之象。对于这样的婚嫁来说,其男女之情胜过夫妇之义,按照古人的观点来看,这也是失其正道,女子不经过男子迎娶,竟然主动从男,不合礼义,结果必凶,更不会有利。卦辞说“归妹:征凶,无攸利”,言其“凶”,并不是要从根本上否定“归妹”,只是告诫如果归妹之时偏失正道,结果必然凶险无疑。

思:如果偏失正道,必凶险无疑。

《象》曰: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译文《象传》说:归妹之卦,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卦为震,震为雷。可见泽上雷鸣,雷鸣水动,用以喻男女心动相爱而成眷属。这是归妹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在长期的婚姻生活中,体察到婚姻的成功与失败。

    解读归妹卦下兑为泽,上震为雷,谓泽上有雷。雷动而泽随,随阳动于上,阴感而随从,有女子从男之象,所以说象征嫁出少女。君子看到这种归妹之象应该悟知夫妇之道要“永终”,即一旦成为夫妇,就当白头偕老,使生息嗣续不断,后代永久其传。这种少女配长男、少妻嫁老夫的婚姻极容易因生离隙而遭破坏,因为这种差龄婚姻往往只是少女一时情悦而动,缺乏坚固的道义基础。正因为知其应当“永终”,才知其易敝,所以预先防备,以思永久其终。这种戒备审慎意识可以推而广之,因为不仅是夫妇有反目之时,天下之事都是有终有敝的,只要从坏处防备,就有希望争取到好的结果。

思: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坏处防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126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254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445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185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178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970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27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27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00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883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99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46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1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0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23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2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