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窗户
(否则,它们是墙)
听了你的话,我仿佛受了审判,
无比委屈,又无从分辩,
在离开前,我想问,
那真的是你的意思吗?
在自我辩护前,
在带着痛苦或恐惧质问前,
在我用言语筑起心灵之墙前,
告诉我,我听明白了吗?
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
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
在我说与听的时候,
请让爱的光芒照耀我。
我心里有话要说,
那些话对我如此重要,
如果言语无法传达我的心声,
请你帮我获得自由好吗?
如果你以为我想羞辱你,
如果你认定我不在乎你,
请透过我的言语,
倾听我们共有的情感。
——鲁思·贝本梅尔(Ruth Bebermeyer)
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
让爱融入生活是我毕生的追求——我与他人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使用非暴力沟通时,表达自己或倾听他人,都是好的开端。
你取之于我,
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当你知道我因施与你
而快乐。
你明白,我的给予不是
让你欠我的人情,
而是因为我想活出
对你的爱。
欣然的接受,
或许是最佳的赏赐。
我无法将二者
分开。
当你施与我
我给你我的接纳。
当你取之于我,
我感激你的赐予。”
——鲁思·贝本梅尔唱片集《获赠》
(1978)中的《获赠》一歌
苏菲派诗人鲁米写道:“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我知道如何回应你
当你说我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
我也可以回应你的评论,
但请不要把二者混淆。
如果你想把任何事情搅浑,
我可以告诉你怎么做:
把我做的事情
和你的反应混为一谈。
告诉我你感到失望
当你看到事情还没做完,
但说我“不负责任”
并无法打动我。
告诉我你感到受伤
当我对你的请求说“不”,
但说我“冷漠” 并不会增加你以后的机会。
是的,我知道如何回应你
当你说我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
我也可以回应你的评论,
但请不要把二者混淆。
——马歇尔·卢森堡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面具
总是一副面具
由纤细白皙的手举着
挡在脸前,
那轻轻举着面具
的手腕
十分灵巧:
虽然有时
有点颤抖,
指尖抖动,
但总是
能把面具举好。
年复一年我不禁好奇
但不敢问
终于
无意中
看到了面具背后
却
什么也没有。
她没有脸。
她已成了
优雅地
举着面具的手。
——佚名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应该”怎么样,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也就封闭了自我。因为“应该”意味着我们别无选择。这使我们感到无奈和沮丧。同时,又心有不甘,不愿屈服。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At the core of all anger is a need that is not being fulfilled.所有愤怒的核心是需求没有被满足。
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之类的词语。
当我们要惩罚别人的时候,不妨问问“我希望他基于怎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就会发现惩罚其实是很难实现我们的目的的。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表达愤怒的步骤:1.停下来,呼吸 2.留意我们的指责 3.体会我们的需要 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想起那4种选择:1.责备自己 2.指责他人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当我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时的四种选择:责备自己;指责对方;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让梦想中的世界通过我们的转变得以实现,我相信,除非从我做起,我们的梦想就不可能实现,不幸的是,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先开始改变。
我们总是习惯于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评判他人,而事实上,道德更多是用来自律的,而不是强加给别人。
生而为人,我们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有自己的感受,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好像越来越不愿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被很多条条框框所束缚,习惯了服从权威和现实,而非聆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
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示弱并不是没有勇气,而是一种沟通的策略。
当我们听到批评时,可以学着先去观察和感受对方在语言或者肢体上所反映出的需要,并且思考自己的需要,这样思路会清晰很多,然后我们再去进行沟通。
与别人比较,是悲惨生活的开始。很多人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失去了自信和生活的勇气,甚至生发出”羡慕嫉妒恨“。
沟通有四步:第一,客观表述事实;第二,说出你的感受;第三,说明原因;第四,提出要求。
不要压抑自己,也不要装没事,更不要等着对方来猜你为什么生气,等他来道歉。
直接告诉他,今天这件事,你这么处理,让我很伤心,以后你不要这样了,好吗?
不要害怕发脾气。
真正高情商的人,会认为,发脾气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
我以前说过,所谓情商高,就是心中有他人;
所谓情商高,不是虚伪,而是温暖。
但这不是说,我们心中要没有自己,真正的情商高,是把自己当朋友,与自己和解,对自己也要温暖啊。
学会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让别人猜。社会的节奏很快,人们都在匆匆忙忙地前行,打理自己的生活,的确没有很多时间去细细顾及你的感受。所以很多时候,要学会清楚、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非暴力沟通,是以爱为起点和支点的,希望人们能够通过使用非暴力沟通,达到爱自己的目的。
在人与人的沟通中,适当的示弱,能够达到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效果。
与别人比较,是悲惨生活的开始。很多人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失去了自信和生活的勇气,甚至生发出”羡慕嫉妒恨“。
一个过度道德化的社会是可怕的。很多时候,道德评判本身就是一种暴力。
真正的倾听,是放下自己心中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去体会他人。
我们越是投入服务生命的乐趣中——服务生命是唯一的目的,我们也就越爱自己。
隐藏自己的感受,绝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往往和人们的成长经历,教育环境密切相关。
自责是一种自己的需要没得到满足时的悲观表达,过度自责只会让我们陷入惩罚,而不能找到解决事情的办法。
依靠权威去要求别人做事情,并不一定是别人发自内心的行为,这会造成彼此间心灵的隔阂。
非暴力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她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与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有时候,时间紧迫,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沟通,这个时候,我们就会选用强制力去保护自己和他人。
尽管有种种相似之处,生活的每时每刻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张新的面孔,我们从未见过,也不可能再次见到。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
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难。那简直是奇迹;那就是奇迹。有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做到,实际上,绝大部分的人还不具备这种能力。
“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要想获得心灵的成长和人生的幸福,请按自己的节奏慢慢来,慢下来,慢慢来会比较快。
非暴力沟通对于我来说,是暴力对我没有用。
在我看来,学习非暴力沟通的关键在于,改变自己的观念,建立非暴力沟通的意识,学会注意力的运用。
要想请求得到积极的回应,请告诉对方这样做对你有什么好处,而非对他有什么好处。
非暴力沟通是马歇尔的经验,我们是借助这样的经验尝试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处境,它不必然有用,但具有指导作用,我们可以据此发展自己的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
避免或化解矛盾冲突的关键,是彼此把对方的需要和自己的需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考虑。
一方面,人人都需要爱,它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要素;另一方面,爱是一门艺术,可以学习和发展它。
爱自己的表现,当遇到自己有情绪时,先问问自己:此刻有什么需要没得到满足?然后再问问自己:做什么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观察现实和觉察感受是真正智慧的表现。
把解决问题指向觉察需要和满足需要将事半功倍。
满足需要要有所行动,行动才使改变真正发生。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功夫,跟有经验的人学习,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温暖、力量和深刻。
我理解把非暴力沟通用于生活,首先不是为了更好,而是为了避免更糟。
应用非暴力沟通要始终提醒自己,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学习让自己更好,不如学习如何爱自己。
1倾听是理解加反馈,而不是解读。理解有三个层次:意思、意图或目的、人(感受和需要)。
不把处境和自己看成是问题,我们更有能力应对。
对话中,听到评判、强迫和拒绝说明你在解读,分析评判在先,关注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才能增进理解。
当你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全力以赴时,痛苦就不会来打扰你,而且能够获得想要的支持。
NVC的倾听是全身心的倾听,用全身心表达一种愿意在一起的心愿,用好奇和我不知道的心态对待对方的表达,创造一种信任和安全的谈话氛围,让对方尽情表达自己。过程中保持持续的关注,并进行理解和反馈,直到对方停下来。
某种思想和方法在我们这里之所以有用,是因为我们相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