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创业是天堂还是地狱?正在亲历创业者的即时分享

# 十年后的经验与心得

2013年3月,我、程诚、啜雪冬、李鑫,四个人坐在一个小餐厅里,那时我刚做完一个咨询项目,身心俱疲。闲聊中,我提起了“也许可以做一个让人们分享自己梦想的网站”。然后,我们开始了整个历程。

回想到五年前,四个人在复旦的篮球场上认识;一年前,从复旦毕业后,我去做管理咨询,帮企业和能源企业做战略或运营改进项目,程诚继续读医学院,雪冬去继续追求自己的电影梦想,李鑫则去研究税务法则。后面逐渐加入的成员们那时还在各个地方写着代码或操作着设计软件。从3月一直到现在,这些人为了创造一个全新的事物而尽全力努力。而在此之前,这些人都没想到,2013年11月14日,一个叫「十年后」的网站会在上海的某个角落正式上线。

十年后总的来说是一个关于未来的社交网络。它是一个基于未来时间轴的社交网络,让用户可以分享自己的未来梦想和计划,随时记录关于梦想的想法、心得以及资料,并基于梦想进行社交。

项目从2013年3月份开始筹划,到9月份逐渐进入正轨,11月上线,一直走到2014年。作为初次创业者,在整个经历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对于十年后来说,我们在产品上没有做好的一点是,在一开始没有意识到一个社交网络的存续是要基于一定规模的用户群的。一开始我们很重视内容的质量,所以会去各个社交平台上去逐个邀请对人生和未来有深刻思考的用户,并没有做公开推广。但是这样的用户群(虽然都是我们的理想用户)规模并不能实现足够的多样性与交流共性,也因此支撑不起一个社交网络的运营。后来我们迅速转型开始去做了一些公开推广。

另一点没有预料到的问题是:我们之前认为基于未来的社交方式将迅速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用户需求和行为习惯,很快,人们就会如我们所愿,开始记录对未来的思考和关于梦想的想法以及资料。事实上,的确有很大一部分用户在这么做,但是我们开始忽略了对互动的鼓励。

直到现在,这个问题仍然没有一个清晰度回答:如何鼓励用户在创建自己的内容之外,去对他人的内容进行评论或交流?

这就是陌生人社交网络的一个弊端:人与人之间并不互相认识,因此处于八卦或关心去进行交流的可能性并不大,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有可能交流:1. 高质量内容;2. 志同道合的人的内容。而在像十年后这样一个陌生人社交网络的发展初期,能够被它吸引来的人多是不喜欢琐碎社交以及热闹社交的人(这和熟人社交网络不一样,新兴的熟人社交网络的初期使用者更有可能是更喜欢琐碎社交化和热闹社交的人),而这些用户创建的内容多偏向于自我化,而自我化的内容不易引来互动。这其实也是“转发”和“赞”在初期可以帮助保持用户活跃度的原因。

而目前,为了解决互动频率的问题,我们正在开发问答墙和梦想连线,这两种功能的产品逻辑分别是:问答墙可以让用户根据某个梦想或整个人生计划进行提问,而这种提问本身则意味着对交流的需要,其他用户因此可以去贡献自己的经历与思考,我们预期这项功能会产生一个正向而有价值的交流机制。梦想连线则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梦想与别人的联系起来,快速获得更新,我们预期这项功能会给用户一种更深的代入感与交流欲望。

而在推广上,我们研究了各类社交应用的推广途径和渠道,并比较综合地对线上(微信、微博、人人、豆瓣、知乎等)以及线下(媒体、大学、NGO、其他团队)的推广路径进行了尝试。在初期,我们思考了如下问题:

1. 我们的初期核心用户更可能来自于哪里?

2. 他们会是怎样的人?

3. 他们一般会接触哪些网络信息以及线下信息?

4. 他们会更加接受什么风格的信息?

思考过这些问题后,我们分别得出了以下初步结论:

1. 职场新人、大学生、高中生由于尚处于人生道路的选择阶段,更可能对未来感到迷茫,因而会更加倾向于使用十年后

2. 关于他们的性格和特征,由于初期我们将定位于一个陌生人分享梦想(而不是当下现实)的网站,所以使用的人多半会是如上人群中偏向于内向或安静的个体,他们更倾向于思考与自我记录;而他们对思考和自我记录的追求也可以支撑起他们在网站氛围尚不热闹的时候的使用坚持

3. 在线上,职场人士更多接触的网络渠道是微博,学生接触的更多的是人人,所有人都在用微信,豆瓣相对而言更小众,但是可以基于兴趣小组迅速找到契合的用户,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相关的独立论坛,以及百度贴吧;在线下,职场人士相对较难寻找到,而学生则通过学校渠道可以很容易地聚拢,而NGO活动则是接触两种人群的好渠道

4. 由于我们假设初期目标用户是人群中相对更理性、安静、乐于思考的人,他们所更乐意接受的信息应该是传递深入思考与意义的文案,而非热闹、有趣、搞笑的文案(事实上这样的文案可能会引起更多的传播,但是其吸引来的用户并不是适合我们网站早期社区的用户)

当然,这些结论在网站中后期也在逐渐被调整、验证。比如,我们的早期用户的确更喜欢内心独白式的记录,而且55%以上的用户是20-29岁的人群。

在具体的推广形式上,我们其实也走了一些弯路。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拍摄3部微电影视频(和复旦新闻学院的学弟学妹们合作拍的),但是投放到社交媒体上后,引起的反响反而不如花了一周时间策划并拍摄的照片系列大。一个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微视频在人人上可能只有1000+的浏览量,而一个感人的照片系列得到了80万+的浏览量。这也让我们意识到,30-90秒的广告让越来越多人压根不想打开社交媒体上的视频。虽然广告会帮助视频网站将流量和用户变现,但是长期结果将是社交媒体上的视频活跃度越来越低,而更多的受众群体只能是刻意去收看特定节目或电视剧的用户,这样,视频网站和电视台的唯一区别就在于你用户自己选择节目。

# 熟人社交网络与陌生人社交网络的区别

十年后属于陌生人社交网络,因为我们的假设是,中国的年轻人不太会和自己身边的人去分享自己的真实梦想和想法,第一是因为“Peer pressure”,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后,可能会被嘲笑或怀疑,第二是,如果梦想是和周围人利益相关的(比如跳槽),则也不方便说出。因此,匿名与陌生性将是一个鼓励用户分享真实梦想的驱动因素。

在传播方面,熟人社交网络相比于陌生人社交网络其实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即可以利用用户在现实生活中已有的社交关系进行传播,这是陌生人社交网络所不可比拟的。因为陌生人社交网络的社交机制是:用户可以在上面认识自己在生活中不认识的人(基于共同的兴趣,或共同的梦想,或者因为共同的欲望),但是,这种需求无论如何是在自己的熟人圈中难以满足的。这其实也是陌生人社交网络之所以存在的原因:让用户得到自己从自己认识的人群中得不到的交流方式。在这一点上,熟人社交网络和陌生人社交网络其实有着本质的区别,而这种区别比所谓的强关系、中关系、弱关系要大(虽然这些关系等级的社交网络之间的差别也存在)。因为这两种网络满足的是人们的不同本质需求。

而上面提到的不同本质需求就决定了用户行为:在使用熟人社交网络时,如果产品本身吸引人,人们会推荐给(甚至是强迫)身边的朋友使用,从而形成了病毒式的传播效应。请注意,我在这里提及的“病毒式传播效应”是指产品本身使用和用户数增长的病毒式传播,而非推广或营销材料的病毒式传播,因为后者也会被陌生人社交网络所利用。

而谈到陌生人社交网络,更常见的是“基于兴趣”,比如豆瓣,tumblr,以及各种贴吧或论坛,因为共同的爱好而聚拢人是互联网诞生以来就有的思维,而最近出现的“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则是由于移动端兴起而出现的新尝试。但是,这种网络无法利用用户的已有关系进行传播,即使这些网络制作了绑定微博人人QQ账号的功能,也只不过是让你发现你的哪些好友也在使用这些服务而已,实际上你和你的好友亦可以在其他平台分享这些内容。

但是,熟人社交网络的弊端在于,其存在的目的的让你和你的好友交流,所以如果网络的特性不吸引人,就很难传播开,“因为你的朋友在用,所以你也要用”的思维同样可以演变为“因为你的朋友不在用,所以你也不会去用”。因此,熟人社交网路需要一个热点去引爆用户增长,并利用这样一个“势”去完成原始积累。这个过程的速度很关键。而如果这个积累的速度太慢,前后批用户没有同时进来,也不会有太大意义。

而陌生人社交网络在这方面的一个优势就在于,可以慢慢成长,因为它所存在的意义不是让人们和熟人进行交流(在十年后这个特例中,甚至是避免和熟人进行交流),所以人们可以在上面发现陌生人,而陌生人的范围就比熟人广泛。因此,陌生人社交网络的增长与积累速度可以由创业团队根据自身能力、产品完善程度与运营功力的综合把握来相对自由地掌控,而不用担心“突然死去”的问题。

最近,SecretWhisper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匿名社交的风潮,满足了人们匿名的倾诉欲。尤其是Secret,它的中国徒弟“秘密”最近在中国创投圈和IT圈掀起了一场匿名吐槽和爆料的风潮,但是说到底,这些应用只是让人们倾诉单纯的秘密与过去的隐秘经历,后续社交性不强,而且由于其鼓励负面灰暗的内容创造,更是断绝了基于内容进行深入交流的可能性,从而顶多成为倾吐和人生攻击的平台,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社交平台。

而「十年后」希望让人们系统性地思考并分享关于未来的真实想法与计划,并基于共同的梦想与人生体验进行社交,如果人们有关于未来的共同想法,这种关系或者交流必然可以持续下去,因为用户在这里共享了自己的未来人生,预计会在用户中产生更强的社交粘性。而十年后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周活跃用户占总用户数30%,月活跃用户数占总用户数60%)。

# 中国创业界现状

Copy to China的这个现状也不用我讳言了。对于做产品和人和创业者来说,这是一个捷径,因为可以借鉴国外已经成熟的推广、品牌、运营、产品模式,只要稍作修改与本地化工作即可。

而投资人其实也更倾向于这类项目。因为这种项目的模式在国外已经被证明了,可以很轻松地说服投委会。事实上,中国的投资人最强大的一点就是其批判性思维能力,而成功的投资者需要的是真正的判断力。真正的判断力需要投资人对一个全新事物可能潜力的判断,而不是对某种行业大势的判断,比如谈论互联网金融、大数据、O2O这样的概念。如果需要用这样的改变去为自己的投资决策解释,那只能证明投资人本身的判断力缺失。因为概念会引来投资,但是不会说服用户。

当然创业最重要的是人,是人的执行力。很多硅谷的最新产品或最新功能,如何在中国去实施和推广,也需要人去做,而把这些事情做好,也需要能力。同样一个模式,在中国和在美国会被人做成两种模式,前段时间对微博和twitter的差别讨论就是一个例子,虽然说微博完全不是twitter有点掩耳盗铃的感觉,但是微博对于信息流的处理方式和对内容的宽松限制的确是一个和twitter不同的产品方向。

但是,对于我来说,互联网的意义应该是创造新的东西,去面向一种颠覆型变革。互联网这个词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有的人认为它能改变传媒界,有的人认为它能帮自己卖煎饼卖到天下无敌,有的人认为它能让人感知到神的村子啊,但是对于我来说,互联网精神就是创新、叛逆和反传统。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十年后的创新模式一定会成功。事实上我不能保证。但是我能保证的是,自己能够不断地去观察用户并试图为他们创造出一种新需求。

# 琐碎化信息社交

现在所有的社交网络大多都是关于过去的信息,虽然加速了信息传递,但是相对而言也造成了信息的碎片化和琐碎化。过去的事情是否值得记录?当然值得,否则所有类似应用的存在意义就都会消失。但是,是否有必要记录如此多而繁杂的关于过去和当下的信息?

在这个时代,每一个关于当下的信息种类都在被互联网创业者挖掘:去了哪儿、吃了什么饭、看了什么电影、看了什么书、和什么人在一起、使用什么牌子的铅笔,各种应用在挖掘各种信息被记录和分享的可能,而目的是统一而明确的:希望让人们能够通过分享同一种信息而聚合在一起。

因此,社交网络让人与人越来越近,它让你能够看到你所关注的人每时每刻的动态,他们去了哪儿,吃了什么,看了什么电影,喜欢了什么明星,看了什么有趣的视频。

更大的一个趋势是,熟人社交网络(而非陌生人社交)成为越来越多创业者的选择。陌陌是个特例。因为,正如之前所提到的,熟人社交网路有快速传播和可导入已存在关系链的先发优势。近年火热的硅谷应用,诸如Instragram, Quora, Snapchat, Pinterest,无一不是导入已有社交账号而利用这种关系链而成功,而他们发掘的点,则是“和你的朋友分享一种新的信息”。

但是,这导致了一个后果,即你的朋友们的生活离你越来越近,你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观察他人上,然后再花一些时间试图拍一些照片,写一些文字,斟酌、修改,希望让你的朋友看到「你希望他们看到的你」,你当然不会把「真实的你」给他们看。我们像小孩一样需要别人的关注和转发,希望从那些动作中获得认可,为此你不惜制造出声音,发出不是自己的声音,伪装成远离你真实生活的情绪或样子。但是,这些不是真正的交流,因为这些照片、视频、分享中没有真正思想的存在,因此你看不到人们的想法。这些信息能告诉你你的朋友现在在哪儿,看了什么好玩的照片,这些信息真的太多,以至于让你没有时间思考,也没有时间和真正有趣的人进行真正的交流。

你和朋友聊天时也看手机,上班时也上网,地铁上也看别人在干什么,你不是和网友聊天,而是在和身边的人交流,你所认识的人。这个时代的网络只是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你想了解谁的生活都可以,但只是皮肤一下两厘米的深度。而你自己,也只不过体现了两厘米的深度。可怕的是,最后,你会以为,自己真的只有两厘米的深度。可以说,在那上面,你不是你自己。你离「自我」越来越远。

# 熟人社交网络的稀释效应

正如之前所论述的,熟人社交网络的一个特点就是扩张迅速,但是这其实意味着,更多新用户是因为他们的好友在这个网站上,他们才会加入,而这些次等兴趣用户的加入其实会稀释整个网站的活跃度,让网站内容目前逐渐碎片化和肤浅化。

如果计算一个数值,衡量网站内用户平均对网站本身特性的感兴趣程度,那么熟人社交网络的这个数值随着不断扩张,一定是在逐渐下降的。注意,这里所说的“网站本身特性”,指的是网站本身差异化的特征。而网站站内用户平均对网站本身特性的感兴趣程度下降,必将导致站内UGC的独特性被稀释随之而带来的大量的转发(如果该应用设置了该功能的话),以及不相关内容。网站或应用没法保证这批用户是由于对产品功能本身的任何而加入,也没法屏蔽内容。这因此成为一个严肃问题。

因此,随着站内用户平均对网站兴趣程度的下降,用户数量的增长反而会稀释站内氛围。而如果你的好友都不分享个人的信息和内容,你如果写一篇很长的日志就会显得寂寞或者怪异。这就意味着:劣币会驱逐良币(这个比喻从字面意义上很恰当,虽然从真实意义上和原文没有任何关系)。即大量的稀释内容创造者会引导,甚至“逼迫”高价值内容创建者不去产生原创内容。人人和微博都已经面临这个问题(只有大量的转发,没有原创内容,内容越来越不个人化),微信的社交机制其实和人人没有区别,未来也一定会出现这个问题。

但是,在谈到低质量用户与高质量用户的关系时,我当然也意识到,任何论坛或社区,都会有潜水者和内容创建者,但是潜水者并不会会降低内容的平均质量。而低质量内容创建者(或者说非理想社区内容的创建者)会反而影响到活跃用户,并重塑他们对社区内容的认识,并对社区氛围产生负面效果。

# 关于未来信息的发掘可能性

社交网络的目的与意旨多是处于对信息的记录,而几乎所有的社交工具都在发掘各种信息记录的可能性:声音、视频、文字、地点,以及这些内容类型的再细分。但是,这些信息都是关于当下。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可能做一款社交产品,让人们把眼光聚焦于未来?

当然,“关于未来”的社交网络,第一点会被批判的地方在于,未来的东西与事件是不确定的,既然本身都未确定,何来记录之说?但是,在十年后上,每个梦想实际上本身不是内容(因此可以说,十年后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写信给未来的自己的应用),相反,每个梦想实际上是一个信息组织的框架,而基于这个框架,用户创造内容(UGC)可以被分类到各个梦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十年后类似于一种基于兴趣的社区。用户创建的内容还是当下的想法以及事件(怎么会有人去“记录”未来的东西呢?),但是,十年后会告诉他么,你们记录的想法,不能是无目的性的为了记录而记录,为了分享而分享,而是要和未来的某个梦想或事件相关。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来看,十年后本身也是一种鼓励用户思考的机制。如果仅仅是记录的话,除了让用户有更多东西和好友分享,并没有为他们创造真正的价值,而有价值的产品,也许可以为用户本身创造一些价值。当然说到这些就离题太远了。

“关于未来”的社交网络,第二点会被批评的地方在于,类似的目标制定网站和to-do list的产品已经很多,而成功者寥寥,人们是否有交流梦想的欲望?如果说到这一点,其实这个批判点就是在说:人们究竟会更关心今天好友吃了什么,还是关心自己的人生是否能成功?不可否认,后者更为宏大,所以看上去也许更难把握或控制,而前者看上去更加日常化,所以会被扣上“刚需”之名。但是,再往深思考一点,关心自己吃饭和宠物健康,以及关心自己的人生方向,这两种需求,从本质上来说,到底哪种更强?换句话说,哪种需求是更小众的?

很难评判。

找到有着有趣未来规划的人,也许距离自己的生活很远。人们也会认为,这样的一个社交网络,其内容更新的频率不会比人人微博微信高,但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人们现在没有在互联网上高频率地分享和未来有关的梦想,这是因为人们本身没有这样的需求,还是因为现在的互联网产品没有提供这样的功能?

# 关于社交模式潜力大小的判断与认同

很有名的一句话:需求是被创造出来的。成功的社交产品,都不是基于一个使用场景或用户痛点(满足用户痛点而成功的产品应该多是工具类产品),而是创造出一种大多数人没有想象过的新模式。比如在Facebook、twitter、snapchat出现之前,人们不会有一种明确的痛点,要和好友快速分享140个字之内的信息,或分享阅后即焚的照片。当然,这些产品的成功仍然是基于需求,只不过是基于对人性本身深处的欲望的满足,而不是浅显的“痛点”。

但是,之前提到的那句话实际上让无数的创业者得到了自信,试图去凭空创造需求,而忽略了去研究人群的真实心理和真正欲望。

痛点可以被创造,需求可以被掌握,但是欲望不能被创造。如果一个应用可以满足人的内心真实欲望,那么它就可以成功。Snapchat的出现没有满足任何的显在痛点(在它出现之前,很少有人会想到要和自己的好友分享阅后即焚的照片吧?),但是它满足了美国青少年“展示搞怪自我和生活疯狂或不堪一面”的真实欲望。同理,它的中国抄袭者都没有成功,这可能是因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社交方式与美国不同,我们希望把自己好好雕琢、好好整理后,再发出一张完美无瑕地照片,而不是展现自己的疯狂一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5,898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401评论 2 3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3,058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539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382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319评论 1 27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706评论 3 38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370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664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15评论 2 31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476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326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730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00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75评论 1 25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683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87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社交红利阅读笔记 书名:社交红利(修订升级版) 作者:徐志斌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正文前笔记: 推荐序1摘要 社交...
    凫水阅读 8,864评论 4 26
  • 读你的诗 如饮琼浆 随文字跳跃而癫狂 那些美妙的意象 精致的构思 妥帖的描绘 如一个雅致的姑娘 行走在长满青草鲜花...
    流浪猫70s阅读 191评论 3 2
  • 回想起自己从小到大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有一件事记忆犹新。 那还是很小的时候,放暑假到农村奶奶家里玩,和小伙伴到...
    善纯阅读 156评论 0 0
  • 上一章 下一章 一道人影从天而降,落地击起层层石浪。 来人便是悟空。 ...
    傅人阅读 4,764评论 20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