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正牌强国,齐国的霸业只是在齐桓公时昙花一现,秦国不怎么和中原诸侯国打交道,贯穿大部分春秋历史的就是晋楚两大国争霸。楚国按说实力是很强的,大家看地图,楚国国土基本把长江流域给涵盖了,物产和资源都很丰富。过去总以为秦国的兵器比别的国家好,其实楚国才是武器最先进的国家,因为楚国铁矿多,冶炼铸造的技术也先进,春秋时期普遍使用铁质武器的就是楚国。大家都知道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吧,那个卖矛和盾的人就是楚国人,这很符合当时的状况。
但楚国又相当郁闷,因为在与晋国近百年的争霸中,他基本上处于下风。只有在楚庄王的时候曾经扬眉吐气过。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国君称公的多,比如之前说过的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为什么到了楚国就叫王了?原来王这个称呼是只有周天子才可以用的,春秋礼崩乐坏,大家都给自己脸上贴金,不管过去封的什么爵位,现在都往大了说,但毕竟周天子还在,面子上还要过得去,于是大家最多都自称“某某公”。楚国也算诸侯,但当初只是个子爵,中原那些小国家谁也不拿他当回事,搞的楚国国君很恼火,气的说:我就是蛮夷咋的了,我就不按你们那套来!所以在西周后期楚国国君就自称楚王了。吴国、越国也和楚国情况类似,中原国家不带他们玩,人家自己干脆就称王了。
楚庄王姓芈(mǐ),叫芈侣。芈本来是个生僻字,去年一部《芈月传》倒是让大家都会读这个字了。芈月在历史上是有这个人的,她是战国时期嫁给秦惠文王的楚国王室女子。楚庄王留下两个成语,我们经常用到,一飞冲天和一鸣惊人。庄王即位后三年不管理朝政,天天吃喝玩乐,大臣去劝他,说:有一种鸟好奇怪,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为什么呢?庄王说:这鸟虽然三年不飞,可是一飞就要冲到九霄云外,虽然三年不叫,可是开口一叫就能把所有人都惊吓住。于是他开始清理朝政,诛杀奸臣,任用贤臣,很快就把楚国建成了富强的国家,并且在邲(bì)之战中打败晋国,成就霸业(晋楚城濮之战是在卫国境内打的,邲之战是在郑国境内打的,你们两个大国打仗就打呗,却非得在别人家里打,到了这时候,霸主的霸真的成了霸道的意思了)。
这都是从司马迁的《史记》上抄来的,史记这本书的优点和缺点都是文学性太强,楚庄王的故事很有感染力,但我小时候听了就觉得莫名其妙——既然他那么厉害,为啥要等三年呢?其实楚庄王三年不飞不鸣是有原因的,楚国的王室贵族势力一直很大,庄王即位时,没有能力自己亲政,他要等待时机从掌权的贵族手里夺取权力。楚国这个特点贯穿他的历史,战国时楚国没能发展成与秦国匹敌的超级大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强大的贵族势力阻碍了楚国改革家的改革努力。
楚庄王死后,楚国陷入动乱,再次被晋国压制,并且即将迎来一个可怕的对手——吴国。
吴越春秋
吴国在春秋中后起忽然崛起,是春秋时期的一件大事。晋楚争霸一百年,中原小诸侯国不堪其扰,后来两边都消停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吴国崛起,使得楚国把防守的重心向东边转移。这个过程中晋国干了相当鸡贼的事,晋国为了牵制楚国,向吴国派出了军事专家,教会了吴国先进的战术,出这个损招的人,是一个跑到晋国的楚国人。而另一个楚国人,直接跑到吴国,带着吴国军队差点把楚国灭了,这人叫伍子胥。
你们如果去长沙的岳麓山玩,会看到有一块匾写着“惟楚有才”,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话叫“晋实用之”,楚国出人才不假,可惜都给别人培养了,这是值得楚国人深思的。
伍子胥的父亲是楚平王的大臣,被楚平王冤杀了,伍子胥一怒之下投奔吴国,立志报仇。他和春秋后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联手,带领吴国军队杀入楚国都城,几乎灭亡了楚国。这个时候是吴国迅速崛起的时代,当时的吴王叫阖闾(hélǘ)。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吴国崛起的同时,他身后的越国也在悄悄壮大。在与越王勾践的战斗中,阖闾被箭射中脚拇指身亡(好奇怪的部位),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为父亲报仇,打败了越国,而且北伐齐国,西征楚国,一时间出尽风头,成为当时的霸主。
越国虽然被打败,可越王勾践是个厉害角色,他卧薪尝胆(在树枝铺的床上睡觉,时常吮一口苦胆),表示绝不忘自己曾经受到的屈辱。他任用了两个大臣文种和范蠡,据说范蠡为勾践出了一招美人计,从民间找到了一位绝世美女,叫西施,他们把西施送给夫差为妃子,夫差沉迷与西施的美丽,荒废了朝政,最后被越国的军队打败,吴国灭亡了。
到底历史上是不是有西施这位女子?没有确切的证据。但西施的传说深入人心,大家都相信她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并且把西施列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四大美女中只有两位是能考据的历史人物)。我个人觉得,把女性作为一种战争的手段,不管对吴国越国,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对西施姑娘,更是一件不公平的事。
越国灭亡吴国,一时间成为大国,中原诸侯纷纷道贺,越王勾践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但越国兴也匆匆,亡也匆匆,战国初期,越国出兵伐楚,被楚国的反击打的一败涂地,直捣国都,越国灭亡。楚国算是间接报了吴国之仇。
吴越百年春秋,尽付笑谈中。我们的春秋历史也近尾声,即将迎来的是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