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扬州,耳熟能详的诗句莫过于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
故人口中的三月,是农历三月,以新历换算,正是人间的四月天。
扬州虽然名扬天下,但地处江浙沪朋友圈中,不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更是"前有魔都,后有金陵"。虽是金子,却在一堆更硕大更有话语权的金子钻石中颇有些落寞:一如说起西湖,人们印入脑海的必是那天堂之下不问是劫是缘却总能讨得上千年诸多看官流不尽泪水的白蛇许仙相见结缘的断桥西湖;而论起中国美学及建筑史上的傲骄与集大成者,翘楚总是离不了同样是天堂之下的小桥流水一一那是人家的苏州园林。
好在扬州生性低调。而这低调想来总是有些缘由:扬州的极尽繁华之际当是在明清之时的盐商盛世。明清时期的扬州,政府把盐业垄断管理机构两淮盐运史和两淮盐运御史设在扬州,使扬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盐集散地。而盐税,是明清及之前中国政府的最重要税收来源之一,虽然并非食盐产地,但仗着发达便利的水陆交通,特别是连接南北中国而又有着运输成本极大优势的大运河,扬州在这场经济角逐中脱颖而出。
那年月,白花花的食盐从这儿流向全国各地,而流回的却已是白花花的银两。这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当数两淮的盐商,而带来的财富几乎可以用"富可敌国"来比拟。
财富是有了,但在那个"士农工商"排名的年代,商人地位却是低下的。巨额财富与低下地位的不对等,盐商虽然可以极尽奢华的生活但却不得不低调,而扬州这座以盐商为主导的城市也不可避免的打上了"低调"的烙印。
行走扬州的街头,满目的民居多是灰壁黛瓦马头墙,一派徽派建筑风范。问了度娘,方知原来当年盐商多是徽商 ,在扬州扎了根,回不去的乡愁靠着这一水家乡一般的家园,从此,可以把他乡当得故乡了。
在那些并无太多娱乐生活的年代,起大楼盖大厝是豪门的不二消费。而这其中个园当属代表与典范。
个园号称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但事实上,四大名园的正选却是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
颐和园与避暑山庄是皇家园陵,无论规模品味当仁不让,拙政园、留园的胜出怕更多的是赢在主人官宦与士大夫的身份与地位吧。
个园是清嘉庆二十三年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虽是经商带来的富可敌国的财富,但因了商人社会地位的低下与那个年代士人对铜臭的嫌弃,黄总也总是有意无意的避嫌。
个园内满园的各类竹林,并因此取了"竹"字一边作为宅名。许是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给黄总带来灵感,也让黄总在"食肉无味"的富足阶段有了更高层次的人生追求。
个园中最大的特色便是"四季假山"的构思与建筑,以宜雨轩为中心,
在面积不足五十亩的园子里,开辟了四个形态逼真的假山区,分别命以春、夏、秋、冬之称。游人沿着顺势的方向,可尽览四季秀景。
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的意境。假山以形状各异的太湖石归类,辅以机巧的立意设计,如春山形似雨后春笋、生机勃勃;夏山辅以绿树池水锦鲤,纳凉观赏两相宜;秋山种有红枫更是全园最高处可登高远望、临风赏月;而冬山石头状圆似雪更似人生圆满,又组合成一头头小狮子状敢与泠洌寒冬抗争,而假山一边又特意留得一扇窗望得见春山,更留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无限寓意。
值得一提的是秋山的底部设计成类似"谜宫"的曲径迴廊,可供家眷们嬉戏玩乐,"谜宫"中部特意留得一方"天窗",除可取光外,小"天窗"上方植有一株桂花树,"天窗"下特意摆下石桌石凳。石桌凳在"天窗"正下方,行人无法从窗孔下行走,可免得窗孔中的落物无意伤人。而花开时节,却不时有小花朵从窗孔落在石桌上,带来满屋若有若无的桂花香气。
而扬州的景观头牌当仁不让则属"瘦西湖"。"瘦西湖"实则以运河水而建,人工的水道与杭州的天然西湖比较,自然要"瘦"与"苗条"得多了。
扬州西湖虽"瘦",但观景更胜一筹,一眼便可将两岸风光收进眼中。加之园林的设计师机巧,两岸遍植柳树、碧桃。阳春三月,正是桃红柳绿莺啼时分,又恰柳絮如烟漫天,加之岸边间或几株洁白得一尘不染的"琼花"、"绣球",此时若有一艘画舫经过,耳边是飘来的呢喃可人的吴越小曲,此时两句话语不禁涌上心头:
"想当英雄垂暮年,
温柔不住住何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