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和菜头的公众号更新后,一个读者评论文章没有干货,于是和菜头回复“你那么喜欢干货,一定是脑子进水太多了吧”(大意)。
文章是什么早就忘了,但这句回复一直记在脑子里。近来我也常常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都喜欢干货、期待干货?
因为这世界太过喧嚣,因为我们太急功近利。
我们恨不得十天在简书签约,恨不得一个月公众号粉丝破万,恨不能看几篇干货后就成为专家,恨不得把知识像空气一样大口吸到自己身体里,然后去变现成真金白银,我们想看一篇或几篇文章,就掌握了某种外语,就学会编程或绘画,就成为了理财或健身达人。
所以干货类文章成为最受欢迎的作品。
《我是如何*天成为简书签约作者的》,《简书文章上首页的*个诀窍》、《实用写作技巧**条》、《我是如何从**小白到月入*万的》、〈做到这*点,改变你的人生〉、《他通过**实现财务自由,你也可以》、《理财,你不得不知的*条》、《学会这*条,掌握外语很简单》……
以上标题为本人杜撰,请勿对号入座。
多么诱人,你动心了吗?你舍得不看吗?反正我会动心,也会看。没有人不想签约,没有人不想上首页,没有人不想财务自由,没有人不想成为掌握*门外语,又会绘画,又会做PPT,还会编程的牛人、大伽。
读了很多谈写作的干货,看了不少文章,然而,我依然是我,简书写了四万字,才只有不足半百的粉丝,才第一次上首页,当然,我知道四万字太少了,也不过一篇短的中篇小说的篇幅,根本谈不上积累,虽然多年来博客和论坛也写过,近一年来也写公众号。
做公众号的,没有人不想做成咪蒙那样的大号(即使你不想像咪蒙那样备受争议),咪蒙也写过《如何成为下一个咪蒙》,足够干,想必读过的人太多太多,貌似还没有人能成为或取代咪蒙。
喜欢干货,因为我们太渴望成功,但干货真的有用吗?或许有一点,但远没有标题所宣扬的那样有效,也没有我们期望的那样有效。那些诀窍和技巧,看看可以,但不必迷信,干货看得太多,可能还不如不看。有人说我们懂得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所以理论于人也许只是一堆名词,一堆道理,并没有多少实际的效果。
喜欢干货,因为我们总想抄近路,总想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摘桃子,总想省略那一步步艰苦的探索和跋涉,好快速成才。然而,这世界是公平的,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一步步迈过才能到达终点。省略的那个过程,总要有一天绊倒你,所以历史上有“伤仲永”,也有“江郎才尽”。
干货,生活小窍门一类的可以参考,红烧肉和酸菜鱼的做法可以抄食谱,但深度知识,还是系统的课程学习来的靠谱。
想学某一行专业知识,如果不系统学习,永远都只能是门外汉,碎片化的干货文章只能提供皮毛,只能给你把门打开一道缝,如果没有大量的实际操练和学习,就无法得其门而入。而写作,能做的,只有读和写,好书读多了,你才知道什么算是好文章,写多了,你才会稍微知道怎么能写得好,才能向好文章逐渐靠近。
鲁迅先生曾写过《作文秘诀》,开头说,“现在竟还有人写信来问我作文的秘诀”。在文中他回答“作文却好像偏偏并无秘诀,假使有,每个作家一定是传给子孙的了,然而祖传的作家很少见”。
这世界没有速成,即使速成的也会速朽,少读干货,也许你会不再那么浮燥和焦虑,也许你会沉静下来,耐心学点什么,或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