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前后两年的时间里看了三遍。第一二遍不过是匢囵吞枣,看得我昏昏欲睡,特别是第一遍时,深觉痛苦万分,好在还是开启了第三遍的阅读旅程。第一二遍就像做些铺垫与基础,第三遍再阅读时也感通畅了不少,也有得一些浅显的自我思考。
《1984》是出自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乔治.奥威尔之手,是一部经典的反乌托邦小说。讲的是世界呈呈三个超级大国鼎力的局面---欧亚国、大洋国、和东亚国。这其中便具体给我们呈现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即在“老大哥”统治下的大洋国。
The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老大哥在看着你。
在这样一个极权统治下,世界毫无隐私可言,每位民众,至少是需要“重点关照”的没一位民众,每天24小时都置身于警察的监视下或是淹没与官方的宣传报道中。其他一切可与外界沟通的渠道一概被掐断。
小说里的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便是这千万人之一。身边处处是电屏监督你的一言一行;无处不在的老大哥画像注视你;隐藏在人群的思想警察紧盯你;身边的朋友、亲人会随时告发你。在这样的极权统治下,你不能有自己的言行,你不能有不适当的表情,你不能说不恰当的话。所有言行必须紧跟着“老大哥”的规划附和着人群整齐前行。你要把你的所有的热情参与到组织活动中。
每天例行的“两分钟仇恨节目,跟着大众一起疯狂咒骂阶级敌人;
与其他政府职员一道服务于统治阶级,纂改历史,销毁历史,还不得不让自己相信眼前是真理;
需要时刻警惕自己有没有触犯思想罪,你可能会因为思想罪消失的无影无踪,被完全消灭存在的痕迹。
其实看了这本书,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自由“。很显然,大洋国的人是没有丝毫的自由可言。主人公亦是这样。他的表情、言行、思想时刻都是出于被监视的状态。他与姑娘约个会,做个爱也必须像特务完成任务般进行详细规划,行事万分谨慎。这简直就是行尸走肉的生活。可我又要说他是”自由“的。
当他踏入小店买下笔记本那刻,他就在这世间获得了最后一丝的自由。当他坚信无产者有坚不可摧的力量,当他出于本能写下满篇的”打到老大哥“,当他承认2+2=4这个真理,他就已经开始在挣脱思想的牢笼,重新得到思想的自由。而在小说里,无产者是自由的,他们不受监视,他们有言行、思想上的自由。可那有什么用?他们的一切都是被牵着走的,他们看似的自由不过是被一层有一层透明的玻璃给他们紧紧套住,根本没有踹息的机会。
他们听到的是能被听到的,看到的是能被看到的,他们不会去思考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时间、没有能力去思考。他们只有眼前的繁琐,从来不能从细枝末节中跳出来。所以他们才不可能称之为自由。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我除了知道自己无知这个事实外,我一无所知。“那么我想换一句”我最大的不自由就是无知到不知道我到底自由不自由“
就像2+2=4是真理,可大浪潮非说2+2=5。你为了不掉队,只得紧跟大浪潮,都不肯花时间想想2+2会不会等于3?
那么于我而言自由是什么?从前中学时代甚至大学好一段时间都认为自由就是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可我们大多人都是生活在密密麻麻的网格中,多数时候这样的自由也许才是束缚你的牢笼。在我看来,高度的自律等于自由。因为在每一个看似自由却不自律的行为之后,都会给你带来更大的痛苦。
随心所欲的吃了几次垃圾食品,导致身材走样,又不得不重新开始你的减肥计划;
放弃复习时间勉强得到一个及格的分数,那么在未来找工作的时候,你一定处于被挑选位置;
把满满工作推到最后,只做了个60分的成果,又不断陷入不断自我怀疑的烦恼中;
为了逃避压力,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回来后,压力不减反增,又一次次懊恼。
这些看似自由的选择其实都是让你更加不自由的选择,它们只会让你跌入追寻所谓“自由”反而深陷困境的怪圈。
康德说,自律是我们与众不同。
自律是我们更加自由,我们只有摆脱欲望、懒惰。痛苦的控制,不断保持浪潮中自我思考的能力,我们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获得相对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