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唐《宋百首详解》——《忆秦娥·秋思》。
先说说读这首过程。
这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一首。唐朝写的语言和现代的白话文很不一样。而且因为时代不一样,会有很多不熟悉的东西。这样在沟通方面,就产生了很大的问题。
因此,第一步,首先是要对翻译成白话文。
在这个翻译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去参考别人的翻译。嗯,那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如果自己带着头脑是思考的话。或多或少也会有一些问题的。这些问题的产生,是读者对理解的不一样。
举一个例子——
秦娥。
有的书上说是秦国的少女。有的说是秦国的女人。虽然少女也是女人,但是呢,我觉得少女和女人的年纪是不太一样。女人年纪稍大少女年纪稍小。
两本书上都是说这个女人醒来之后,想念自己的爱人。如果是女人的话,这个当然没什么问题。如果换成了少女,一个少女在午夜醒过来想念自己的爱人。当然,少女也不是不能谈恋爱。但是总是觉得年龄会稍小。而且一个少女醒过来想念自己的爱人想的那么空虚寂寞深沉幽怨的样子。这不太像一个少女啊。但是这个娥,到底是少女,还是比较年长点的女性?就没办法确定了。不过话说回来,是年长一点的女性还是年少一点的女性很重要吗?
接下来,还有其他没有弄懂的。 词名叫《忆秦娥词》,没有的内容的时候,就纳闷什么是秦娥?等弄懂了什么是秦娥的时候。就理解成就是记忆一个秦国的女性。但是文章里的内容明明是写一个秦国的女性在记忆一些人和事。那为什么文章的题目不叫呢《秦娥忆》?
然后呢,后面又是一大堆不懂的东西。嗯,什么萧声啊,秦楼啊,霸陵啊,乐游原啊,清秋节啊,咸阳古道啊,西风啊,残照啊,汉家陵阙啊。把这些东西弄懂就足够考验一个人的耐心。还要是看你有没有兴趣。
要弄懂上面所有的东西。当然,没有时间和精力一个个的去现场体验。所以就只能依赖文字上的解释。然后呢?只是里面又带有很多作者的主观意识。例如,萧声就说人们自然会想到什么萧史、弄玉吹箫求偶。又说吹箫求偶读词引申为怀念远人。这是很明显是过度解读了。
一开始就”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关于这位秦国女性的睡醒。有的说是被月亮照醒的。有的说是被箫声吵醒的。呵呵!到底是怎么醒过来的,谁知道呢。她怎么醒过来的?很重要吗?我们是在这个文字里面前后上下左右的联系,把她醒陵过来跟这个故事以及心情,所有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然后把我们的思维限制在这里,把自己局限在这里。以此来锻炼自己对信息的解读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
但我们的智力上的能力增长,一定要把基础选择放在这个上面吗?很明显不是嘛。所以活在现代的我们一个重要的问题:能不能找一个尽量符合我们生存需要,同时也符合生活中的需求,又不会让我们变得庸俗,也不会花很多时间但是对生活一无用处的信息。
我们如果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这些古代的信息方面。那么我们现在是怎么活着的?太明显,我们很多的时间就活在了过去。从实用的角度来说,我们将这种文章解读得再精彩,那有什么用。它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难题吗?能够带给别人便利吗?能让所有人生活变得更加简洁和方便吗?明显这个不能,它只能方便个人的发展。这个发展增长人的自私。
工业上的进步和科技上的发展。带给人类很大的利益和方便。但是因为自私,这些都成为了个人牟利的工具。
但是如果从个人的发展来看,这些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见到过有人会从全世界的人类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