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消费主义?
市场经济社会中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会价值观现象,是指导和调节人们在消费方面的行动和关系的原则、思想、愿望、情绪及相应的实践的总称。其主要原则是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它是当今庸俗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言之,消费主义就是在告诉你:你消费了什么就代表了你是谁。
因此不管你的收入如何增加,为了匹配你因此而增高的 “社会地位”,你的消费总是如影随形地变高,让你始终无法获得太多的结余。
关于消费主义,尤瓦尔 · 赫拉利在他的《人类简史》一书有很精彩的论述:
消费主义告诉我们,想要快乐,就该去买更多的产品、更多的服务。如果觉得少了什么,或是有什么不够舒服的地方,那很可能是该买些什么商品(新车、新衣服、有机食品),或是买点什么服务(清洁工、心理咨询、瑜伽课)。就连每一则电视广告,也都是个小小的虚构故事,告诉你买了什么产品或服务可以让日子更好。
最近 5 年,中国的中产阶级快速崛起。他们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收入水平在过去的 5 年里以很快的速度增长,逐渐接近了欧美对于中产阶级的定义。恰恰在这个时候,主流舆论开始谈起了一个词:消费升级。
什么是消费升级?说白了,就是让你把多挣的钱以各种方式花掉。
收入增加了,是不是应该买个劳力士犒劳一下自己了?都已经年薪几十万了,还开普通合资品牌的中级车怎么行?至少也应该买一台宝马 3 系吧。现在休假谁还去新马泰啊?不去个奥地利或者澳大利亚,朋友圈都没脸发。
哦对了,现在还流行北欧看极光,南极洲跨年,马赛马拉看动物大迁徙。
而如果去日本旅游,不吃个米其林三星的怀石料理,那是万万不行的。
在消费主义的大旗之下,这些消费行为非但不会被认为是奢侈浪费,反而会被包装成各种美好的事物,让你于情于理都无法拒绝。
买劳力士是为了 “追求人类机械工艺的极致”;出国旅游是因为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买席梦思的床垫是因为 “人的一生有一半的时间在床上度过,为什么不对自己好一点”;最新流行的知识付费,那更是理直气壮:我学习,我自豪,199 包年,有什么理由不买买买?
3
即便你逃脱了这一切,也无法逃脱中产阶级头上顶着的两座终极大山:房子和子女教育。
在中国,由于长时间的一胎制,直接把所有的小孩变成了奢侈品。几乎所有有能力的中产阶级家长,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以应对日趋升级的竞争。
因此,各种针对中产阶级子女的 “消费升级” 方案应运而生。在《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文中,就包括:
女儿去一趟美国游学,10 天 20000 元;
女儿平时在家需要请阿姨照顾,5000 元;
7 月份钢琴考级,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课,200 元一节,一共 2000 元;
游泳班 2000 元;
英语、奥数、作文 3 科培训班 6000 元;
这么几项加起来就要 35000 元了。
这并不是全部。光是双语幼儿园的收费,就可以从几千块到一年 20 万不等。更不要提子女教育的终极投资:学区房了。
那就正好说说第二座大山:房子。
房子应该是投资啊,不算消费吧?
你错了。十年前曾经有一本风靡一时的理财书籍,叫做 “穷爸爸 富爸爸”,里面提到的最重要的一个常识就是,自住房产属于负债,而非资产。因为自住房并不能给你带来正的现金流收入,相反,为了维持住在里面,你还有很多的支出项目:水电、物业、折旧等等。
尽管过去十年,在京沪深有房的就是赢家,但是对于大部分只有一套房的中产们来说,这种大幅的房价上涨非但不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反而增加了焦虑感。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中国中产阶级的死穴就是房子。
我曾经看过一篇北京和纽约房产的对比。最高端的住宅北京纽约几乎同价,也几乎同样豪华和高档,区别出现在中等住宅。美国纽约可以买到漂亮的中等价格住宅的预算,在北京只能是市中心的老破小,或者是远离市区、配套不完善的社区。
在中国的中产阶级从收入到生活方式都无限向美国中产靠拢的今天,住房水准成为了隔离两者生活水平高低的鸿沟。
而在消费主义成为主流价值观的今天,耳濡目染美式中产生活方式的中国中产,在面临如此巨大的居住水平差异时,想要改变现状,面对高昂的房价又无能为力。如何能不焦虑?
4
为什么消费主义会在近代开始盛行?其实恰恰因为这是推动整个自由经济体系前进的重要基础。
再引用一段《人类简史》的精彩阐述:
然而,如果根据商人的资本主义伦理,所有的利润都该再投入生产而不是白白浪费,这样一来,消费主义伦理和资本主义道德该如何共存?没问题!
就像过去的年代,今天也有精英分子和一般大众的劳力分工。在中世纪欧洲,贵族浪掷千金、尽享奢华,而农民则是省吃俭用、锱铢必较。但今天情况正相反。大富豪管理资产和投资非常谨慎,反而是没那么有钱的人,买起没那么需要的汽车和电视机却毫不手软。
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的伦理可以说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将这两种秩序合而为一。有钱人的最高指导原则是——“投资!” 而我们这些其他人的最高指导原则则是——“购买!”
是的,这就是消费主义盛行的天机:中产阶级越奉行消费主义,他们就越难累积足够的资产;而没有资产的中产阶级,只能通过维持自己的努力工作,用劳动时长来换取或高或低的收入,满足与之匹配的消费需求。
而他们努力工作所生产出来的消费品,又被自己蓬勃的消费欲消费掉,而不至于呆滞在工厂里成为库存。
这个完美的闭环使得资产阶级可以通过投资不断扩大生产获得更大收益,中产 / 无产阶级中的大多数则永远无法完成阶级跨越,限于无休止的消费 — 生产循环中不能自拔。
这,就是消费主义的阴谋。这就是为什么你已经年薪百万,还焦虑不已的原因。
有没有看过一个新闻?
美国银行理财网站的调查发现,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后,美国人的应急意识有所增强,储蓄率回升。但是总体的储蓄依然不足,只有不到 37% 的美国人有足够的积蓄可以随时拿出 500 美元或者 1000 美元的现金来应对紧急的状况。
是的,有 2/3 的美国人,拿不出 1000 美元来应急。
那么他们拿什么来购买资产?
一个活生生血淋淋的,被消费主义彻底绑架了的国家案例。
按照消费主义的路走下去,你将穷尽一生,无法自拔。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想到一个词与之对应“极简主义”,是的!
佛格斯·奥康奈尔的《极简主义》有7大理念
1.事情其实很简单
2.弄明白自己要什么
3.任何事情都有连续性
4.如果不去做,永远都做不完
5.事情的结果往往和预期不一样
6.明确界定事情的结果
7.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对于生活,这里需要问自己一个一生缠绕自己的问题“弄明白自己要什么”,这个问题很难,每个时期的你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和答案。难道堪比三个哲学上的终极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现在的你,你要什么?
PS:问题涉及到你的经济收入、物质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