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剧《欢乐颂》里,为什么容貌美丽的樊胜美情场屡屡失意,人生艰涩不堪?难道她身后有一个“吸血虫式家庭”就可以让我们理解和接受这一切?
剧中曲筱绡讽刺樊胜美是“捞女”(拿自身去交换资源的贬义词),对照看她处理和王柏川、曲连杰的感情,以及其他爱慕虚荣、过分贪婪和强行索取的表现,实在是有点“可恨”。
虽然她的家庭带来了很多苦难,但这完全是家庭的责任,而没有她自身的原因?
仔细想想,家庭的重男轻女是一方面,但她在内心已经承认了“自己没有资格”又是另外一个方面,她对于金钱、对于爱情、对于拼搏的很多信念都是值得商榷的,很难让人认同。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一个人的“可怜”之处,就在于她完全可能突破认知,很有可能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不用活成她自己和其他人觉得“可恨”的样子。她没有意识到:也许自己正是“苦命”的真正源头,在很大程度上,她活成这样,也是“咎由自取”的!
这么说或许有些凉薄,但相比忍受一个“可恨可怜”的人生,不妨早点来盘点清理我们自身的“信念系统”。
上文讲到华人NLP大师李中莹先生在《重塑心灵》中,认为信念就是“事情应该是怎样的”或者“事情就是这样的”的主观判断,是我们认为维持世界运作下去的法则(这是来自说话者脑里认知的世界,也即是主观的法则),是解释和支持行动或没有行动的理由。也提到了信念形成的四种途径。信念本应是一个人所拥有的工具,来帮助这个人建立成功快乐的人生。
但有些人对一些信念如对宗教里的神一般,为坚持这些信念甘愿辛苦坚持,如果这些信念是类似于“我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正面信念,那当然是好事。但如果这个信念本身是值得商榷的,甚至是“限制性信念”,反而会妨碍我们成长,阻碍我们的成功和幸福。
妨碍成长的信念
假如领导给交代了一个任务,我们感觉是无法完成的。但领导让我们马上去全力执行,这种情况下,你做这个任务时的感受会多糟?
或者家庭开支很大,到处都需要花销,很需要我们能够增加收入,但我们想来想去也没有办法,这时候我们的生活压力会是有多大?
这些都是外部需要和内部信念相矛盾冲突,而造成的纠结。有些信念的纠结可能只是短暂的影响,但如果不能进行化解,导致经常性出现,形成了一种我们思维的“模式”,那肯定是我们的“限制性信念了”。
任何会使一个人减少生活得更好的机会、减少有更好明天的可能性的信念,都是妨碍成长的信念。确切地说,妨碍成长的信念有以下几个种类:
1.使自己失去学习机会,因而不能有所提升的信念。例如:“他哪里会有什么好主意!”“你没有资格教我!”“你是什么身份,竟敢对我提出意见!”“这样做不会有用。”
2.使自己留在原地、停滞不前的信念。例如:“现在已经够好了,不敢妄想得到更多。”“在这个环境里,我们应该知足。”“今天已经这么辛苦,哪有时间去想明天的事。”“保持这个状态便已经够好了。”
3.减少自己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性,限制本人能力发挥的信念。例如:“我不应该那样冒险。”“我不应该这样贪心。”“这样太过分了,我不允许自己这样想。”“以我的身份,怎能随便上前跟他谈话?”“我不敢去尝试,我怕失败。”“做人应该满足,不要妄想。”
4.把责任交给其他的人事物,因而自己无能为力。例如:“是他们不对嘛,为什么要我改变?”“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样的环境,我还能做些什么?”“事情这样发展,我只能叹息!”“他们不做,我也没有办法!”
5.把原因归结为一些不能够控制的因素,因而不能挑战或者改变。例如:“这是天意,没有办法!”“我天生就是这样,怎么办?”“你不能改变世界的定律!”“那是超自然现象,科学没法解释。”“你不能解释的便不应该做!”(这里我们不需要把焦点放在科学能否解释上,而应注意我们能够控制的无数选择。)
6.维持自己一个“没有资格”身份的信念。例如:“我只希望我的人生能安稳,从没想过会有大富大贵的日子。”“我哪会有那么幸运?”“做到像他那样成功?你不是说笑吧?”“有做老总的一天?从来没有想过。”“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活得像李嘉诚?别做白日梦吧!”另外一种“没有资格”的态度就是坚持没有效果的做法,当有新的方法出现时,便找其他的借口去拒绝考虑或接受,例如“他说话的态度不好,我接受不了。”“他想出来的哪里会有好东西?”“用他的方法,那么我的尊严怎么办?”而忘记了追求效果、追求人生的成功快乐,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有这些信念的人,常用冠冕堂皇、不易辩驳的虚泛语言做挡箭牌(例如“应该知足”“做人不可以那样”“安分守己”等)。这些虚泛语言只会使人把注意力放在无能为力和没有效果的地方。
事实却是:每个人,只要有生命,我们总有能力使自己增加一点成功快乐,同时使其他人事物维持在好的状态。很多成就大事的大人物,都是由允许自己有梦想,并在思想上做出突破而开始的。我们有能力、权利和资格在众多选择中决定自己可以有多少成功快乐。
关于身份的限制性信念
一个人最严重的“限制性信念”是三类关于“身份”的信念:
1.“能力性”的限制性信念,即“我没有能力”(helplessness)。例:“我不能放松。”解决的方向是认识本有的庞大能力(capability)。
2.“可能性”的限制性信念,即“我没有可能……”(hopelessness)。例:“我这个病不会好了。”解决的方向是看到希望(hope)。
3.“资格性”的限制性信念,即“我没有资格拥有美好快乐的人生”(worthlessness)。例:“我的命生成这样,是应该受苦的。”解决的方向是感觉到他也可以有美好的人生(deserving)。
在众多的妨碍成长的信念中,杀伤力最大的一个就是“我没有资格”。假如一个人认定了自己是一个不会成功、不能有快乐的人,那么,无论别人怎样说、自己怎样做,在心灵深处都只会找寻自己不会成功、不能快乐的证明。
在中国人中,拥有“我没有资格”这一信念是常见的现象,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容易培养出有资格性局限信念的人。很多受害者的表现,表面上似乎是能力性或可能性的局限信念,但是经过细心分析后,其实都是资格性的局限信念。
思考
请你想一想你最近感兴趣的一个电影、电视,或者周围的某个熟悉的朋友,在TA身上发生的哪件事情,你觉察到有一条“限制性信念”的存在?
是“没有能力”?还是“没有可能”,还是“没有资格”?
(全文完,“ManagerUp职场精进”,“习惯养成”,“回应的艺术”更新中...W.X“中层管理精进”,欢迎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