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贴士
全文1960字
建议阅读时间 4分钟
从一开始看到《无声告白》,我便再也放不下这本书了书的第一句话,就像磁铁一般把我深深地吸住了。“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i]一个年轻的年纪与我相仿的女孩死去了,我急于想知道她的死因。直到读罢全书,我明白了问题的答案。但是,全书给我影响最深刻的不是莉迪亚,而是她的母亲,玛丽莲。她在全书中分别扮演了女儿,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但是无一例外,都挺失败。
玛丽莲从小就追求与之不同。她非常反感母亲作为家政课的生活。她是唯一学理科的女生,为的是以后能够去当一名医生。她是骄傲的,因为她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哈佛大学。但是,谁也没有料到,她爱上并主动追求当时正在试讲课的教授詹姆斯.李。就在她快要拿到学位证书的时候,她怀孕了。她选择了和詹姆斯结婚,放弃了她追求的医生梦想。
或许错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玛丽莲放弃了她的学业,和一个异族的男人结婚了。她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或许并没有考虑到以后,而是仅仅在乎那一种快感,因为如果她这样做她的母亲将会非常恼怒,这让她很得意——她就是不愿意像她母亲所说的那样去生活。结婚之后,她生下了内斯和莉迪亚。生活原本应该这样平淡无奇地过下去,但是她的母亲的死唤醒了她内心潜在的不甘心。她是如此渴望当一名医生,而不是在家里做着她从前最看不起的家政。她不是没有挣扎,她突然出走补习,去在最后关头发现自己又怀孕了,不得不又放弃。
命运的再一次捉弄让她失去了所有的斗志。她于是不再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而是投向了她最喜爱的女儿——莉迪亚。而莉迪亚,恰恰因为母亲当年的出走而留下阴影,一心不希望让母亲失望,所以她一直说“好的,好的”[ii]。但实际上她一点也不好。她并不喜欢理科,她在理科方面的成绩也很差,她父母对她的过度关注也使她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可悲的是,作为母亲,玛丽莲对此一无知晓。
我不想贸然评价玛里琳,因为我知道,每一个梦想破灭对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来说是多么残忍。我也知道,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她确实有她生活的艰辛,但我想探索的是,如果时光倒流,玛丽莲能够去改变什么选择,让她的悲剧不再上演?
或许,她不应该做的,是与詹姆斯发生关系。她不应该去爱上一个异种的被她妈妈认为“不对”的男人,她更不应该怀上他的孩子,或者说,她不应该为了孩子而放弃她的学业。她更不应该,直到母亲去世才想起她的未完的梦想。在生完第一个孩子内斯之后,她明明可以选择再去进修,可惜她错过了。甚至,在生完来得很不合时宜的汉娜后,她依旧可以重新开始,但是她没有,她犯了一个大多母亲都会犯但明明最不该犯的错误,让她的女儿去替她完成梦想。于是,她把所有的关爱和焦点都投放在莉迪亚的身上,也未曾去考虑,这份沉甸甸的爱莉迪亚是否消受得起。
她的其他两个孩子呢?内斯,作为男孩,他从小就比较怯弱敏感,易受伤害。但是,父母从来没有多看他一眼,甚至在他小心翼翼地宣布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书后,情况也没有改变。最小的孩子汉娜,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最敏感也最乖巧,最会察言观色也最善解人意。因为她本来就是意外出生的,所以在家里根本就是多余的。她最常呆的地方就是桌下,柜下----一切可以掩盖她不被看到的地方。这两个孩子,心理方面,都和莉迪亚一样,有一定的问题。
玛丽莲,她本来可以是一个好的女儿,好的妻子,好的母亲,但是,她为了一个执念。把一切都放下了。看书的人为她而着急,但是她自己却是像走火入魔一般,不肯回头,直到最后,赌出一个血淋淋的现实。书中并没有写到她最后觉悟了什么,只是我为她感到悲哀。如果她不原谅詹姆斯,那么,她还能做什么?
书的介绍上写“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是从莉迪亚的角度看的,但是,从玛丽莲的角度看,我却看到了不一样的解读,每个女性都应该读这本书,因为它会让你在阅读中去反思,你要怎样去扮演好一个女儿、妻子同样也是母亲的角色?是否应该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偏见?是否可以遵循孩子的天性让他们无忧地成长?是否可以爱得适度,是否可以雨露均泽?是否除了成为丈夫的依附体,你还可以是独立的个体?是否能够适时审查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呆呆地任由悲剧发生?
伍绮诗的文字细腻温婉,一个悲伤的故事,读来却哀而不伤。让人深陷其中,在淡淡的忧伤中体会思考。“这个故事令人心痛,伍绮诗非常巧妙地将这部复杂、跨越多个年代小说的线索串联在一起。《无声告白》是一部难得的佳作,独具魅力,她深入写出了这个美国家庭里每个人内心的秘密。读完的时候,仍让人泪流不止。”[iii]
You>,书的原著名,意为:你不知道的事。或许,多些留心与在意,那么,即使你不说,我也同样可以明了。
[i]选自《无声告白》原文第一章,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ii]同选自《无声告白》原文。
[iii]《洛杉矶时报》,该报是美国西部最大的对开日报,其影响与地位仅次于《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被称为美国的第三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