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子山的两年,是我人生中过得最闲适的一段时光,没有考试,更没有升学的压力,我有充足的时间发掘自己的爱好,更有相对富裕的时间借由阅读认真地倾听自己、与大师对话。去年的6月6日,我曾与你分享6本好书;今天,2017年7月7日,我愿再为你分享7本书,好书。
《山河之书》余秋雨
余秋雨说,一个人,迟早会经历一次极大的恐惧。他的恐惧,深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一位美丽的女教师告诉他宇宙之广阔,那种恐惧是一种对天、地、宇宙的敬畏,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所带来的不确定感。
我也时常恐惧,对自身无知的恐惧。在没有机会走出山西、没有机会超越学校和家两点一线的禁锢之前,余秋雨的书是我驰骋在祖国大地上的脚,是我懵懵懂懂观望世界的眼睛。透过《山河之书》、《千年一叹》,我好似沿着古丝路,一路到莫高窟、到鸣沙山下月牙泉、到西域喀什、到阿富汗、到两河流域,一直走到地中海。透过他的书,我抱槐山西,感怀天涯眼神,向往峥嵘岁月,期待走遍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如今,我可以去到比远更远的地方,但我仍希望走一走他曾走过的路,感悟他的文,写我自己的故事。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上个月,高考成绩新鲜出炉,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接受采访时的一席话瞬间占据头版头条:“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家里又好又厉害的”。一时间,各大微信公众号纷纷解读,类似《北京状元:一个精英的养成,家庭因素究竟有多大》、《你努力的天花板只是人家的起点》等文章层出不穷。
恰好,《万历十五年》里也有一段描述:一个农民家庭如果企图生活稳定,并且获得社会声望,惟一的道路是读书做官。然而这条道路漫漫修远,很难只由一个人或一代人的努力就能达到目的。所以表面看来,考场内的笔墨,可以使一代清贫立即成为显达,其实幕后的惨淡经营则历时至久。
我想,读史书的意义就在于此:生命有限,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安迪·格鲁夫
硅谷著名风险投资人本·霍洛维茨在他的著作《创业维艰》里讲:除了安迪·格鲁夫的著作,我还没有见到哪本管理学书籍能教会你如何在逆境中当好CEO,就像史蒂夫·乔布斯和安迪·格鲁夫那样。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讲述了格鲁夫所带领的英特尔经历的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生产存储器转向生产微处理器。放弃目前盈利、但已是一片红海的优势产业,转而去探索可能会失败但却是蓝海的新业务,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其秘诀就是永葆一颗“居安思危”之心、时刻留意“战略转折点”、敢于乱中求治。穿越死亡之谷,才能见到彼岸花开。
《无声告白》伍绮诗
《无声告白》的开篇是一句不紧不慢的陈述:“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莉迪亚,一位不满16岁的少女,她死了,自杀。“他们”包括莉迪亚的妈妈、爸爸、哥哥、妹妹,以及世界上的其他人。
也许,在世界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确实有不少这样的家庭:为婚姻牺牲掉自己梦想的愤愤不平的、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的母亲,打着“我是为了你好”的旗号本质是让子女弥补自己不完美过往的父亲,战战兢兢、想方设法满足父母给自己设定的期望的子女。
父母对子女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不是吗?你爱他,不是因为他聪明、不是因为他可爱、不是因为他听话,你爱他,只是因为,他是你的孩子,仅此而已。父母对子女的爱应该是有界限的,不是吗?你爱他,不是因为他能够实现你未完成的梦想、不是因为他能弥补你过往的创伤,你爱他,只是因为,他是你的孩子,仅此而已。
作为子女,学会区分自己想做的和父母希望你做的,在任何时候都遵从自己的内心,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很重要,就像《无声告白》告诉我们的那样:我们“终此一生,都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实的自己”。
《人间失格》太宰治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生而为人,说出这句话,该是何等的抱歉。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半自传体小说,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童年、青年和成人阶段三张照片背后故事的叙述,娓娓道出主人公叶藏是如何一步一步丧失做人的资格、过上“可耻”的一生的。
这部短篇小说是沉重的,连连引发我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在我看来,没有谁的人生是轻松的,因为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没有谁的责任是可以逃避的,就像“工作是对人最好的慰藉”那样,每个个体都要在承担责任之中寻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
这部短篇小说是凝重的,连连引发我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在我看来,决定个体价值的是个体本身,而不是他人。小说的主人公叶藏总是用滑稽的言行、表情取悦周围人,但是他并不快乐;在周而复始的取悦他人的不快中,他的自我价值感一再降低,卑微到尘埃里。做自己,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不是吗?如果大家都一样,又如何区分出你、我、他?
取悦无法带来幸福,逃避无法抵达终点。
《精进》采铜
对于这本书的认识,我经历了过山车似的大起大落。之前有很多朋友推荐,还要一些公众号大V;于是,着急忙慌得买了一本来读,却发现它属于“成功励志”类,一股浓浓的、令我反感的鸡汤味道;转念又一想,既然很多人推荐,不妨姑且一看,看看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推荐它吧。
细细读来,确实“别有一番风味”,至少和其他鸡汤文不一样。其中,这本书带给我的、最不一样的是某些思维方式的转变。就像,过去我们一直被教育要把手表调快几分钟,以免迟到;其本质是以快制快,即用比其他人更快的速度换得内心的从容。但作者却试图换一种视角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我们把手表调慢5分钟,是否同样可以获得这种平静与从容呢?答案是肯定的,至少在作者这里是灵验的。
其实,我并不关注把手表调慢5分钟是否真的可以换得内心的从容,我更在意的是我能否学会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个变化的世界。
《极简人类史》大卫·克里斯蒂安
“大历史”就是在更大的范畴内,简述人类过去的历史。这个大的范畴到底有多大?着实可以以宇宙为框架。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宇宙是静止的;准确说来,是没有意识到宇宙也有年龄、也会经历出生(“大爆炸”)、成长、成熟,甚至是毁灭。
天文学家说,宇宙出现在大约138亿年前,即“大爆炸”;我们所在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约有35亿年。相比于地球,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不过是地球历史的小小瞬间;而且,即便是最长寿的个体、最具有主角光环的个体,相较于整个人类,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生命是如此短暂、脆弱,功名利禄更是过眼云烟;既然如此,不如以一颗豁达的心,看待人生百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