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上海一周,主要目的是去跟开发的同事对齐一些事情,心态还是发生了不少的变化的。
1、人物篇
1.1 岳闯
前XX的测试总监,这次我也是主要跟着他,他虽然年纪比我大不少,但是却非常的平易近人,没有架子,而且愿意且乐于向我传授他的经验和教训,而且闯哥讲解东西特别擅长举例子类比,让别人听了理解起来容易很多。除此之外还会主动指出我的各种不完善的待改进的地方,我跟他说话时候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在其他的大BOSS面前的那种的大气不敢出的感觉。这次出差跟在岳经理的后面,确实了解了不少东西,非常感谢闯哥。他有一次提到说不让我叫他闯哥,说没有一点威严,让我叫他岳工,当时因为项目需要,他正在电脑上做合作方员工的经理的考试题,我就顺势戏称他为岳经理了。当然这个称呼用的比较少,以后自己的工作方面还是得多向岳经理请教。
1.2 谭威与老党
谭威,他的说话的超强的逻辑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会议上,能时刻控制议题的发展方向,推动会议的进行不被卡死。在一块吃饭的时候,别人说个问题,他也是能迅速的抓到重点,直奔主题发问相关信息,毫不拖泥带水。对了,他特别年轻,而级别特高。
老党,说话缓慢而温和,一种儒雅的学者气息散发出来,感觉他跟个淡泊名利的君子一样,老党在图像图像的技术造诣极深,是公司的六级专家,项目的部分架构是他设计的,这个月就是在看老党的各种方案的设计原理了。
1.3 Charles与符博
Charles是从美研所过来的,他给我仔细的讲了很多项目中的技术细节,讲的深入浅出,比较清楚,而且讲话一直笑嘻嘻的,让你没有生疏感。不过他现在还接受不了支付宝和微信的实名认证等,他认为这是隐私被侵犯了,不过中国的大城市基本可以做到带手机出门不用带现金,已经超过美国一个身段,还是挺让他感慨的。对了,我还问他给公司把高通的高管Golf挖过来,公司给他多少“猎头费”,他很抑郁的说只有五十美金的荣誉奖,哈哈。
符博,不是姓符名博,而是说他是博士,我现在对博士比较尊敬,他们是世界科研界的中流砥柱,研究的都是最前沿的人类还没有解决的事情,所以我觉着被人叫做某博特别有气势。我知道我现在不想读博,所以也就短期内没有被人叫做张博装逼的机会了。符博人一看,就感觉是那种特别好的人,他也给我讲了项目的不少东西。
1.4 于先宇与徐俊
他们两个是新员工,一个是清华的,一个是上交的,一来时候,于先宇说我不像个刚入职不久的新员工,倒像是个老员工,我也不知道他是再说长的老呢,还是说我自来熟的做事行为。因为平时中午吃饭没有跟他们一块儿,而且我现在参与的项目,他俩没有参与,交流略少,不过问他们一些问题,他们还是会很热情的帮忙。其实把他们两个放在这里,我想表达,都在一个公司了,见到清华的不要觉着高不可攀,他们其实也很好交流,虽然我200%的确定,考研我肯定去不了清华,但是现在在工作成果与输出上要有跟他们正面怼的心态(竞合关系),不能怂啊。
2、事件篇
除了平时跟开发的交流之外,就是在我回来的前一天,与本科的在上海的同学聚了一下。之前在公司的餐厅,很偶然的我碰到了宋稳,而且还是碰到了三次,最后一次是马犇正好过来找宋稳了。然后本来就约好的李成林、以及田英英和她的“后宫”,加上知道侯哥也来菊厂了,大家一商量就直接都一块儿凑一下吧,最后去了侯哥和王莹家,自己做饭自己吃。
三年不见,真没有想到我们这一届本科分开后,又有好多人聚到菊厂,加上在南京的佀莹莹,北京的袁文强和我,据说李超超也签华为了,上海的成林、侯哥、宋稳,不知道其他城市的研究所是不是也有咱们的人。
三年不见,大家都有了些变化,比如侯哥瘦了而且健谈了……见到老同学还是很开心的。
3、心态篇
3.1 确定了下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其实这一个月,我是有点懵逼的,我知道我应该写测试方案,但是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写,不知道怎么下手。来这边后,耳濡目染闯哥的竞品分析,加上闯哥对我的指点,说我的精力应该放在去理解开发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而不是只是测试执行,还推荐了京东上一本电子书《Android应用性能优化最佳实践》,然后我从微信读书一搜,居然有,然后就买了。
我还去见了性能测试的孟德益,当时他比较忙的,跟我说的不多,但是我问他性能测试要不要看代码,要看到什么程度,说了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话:你得知道别人修改了什么,收益是什么。以及他问我那些测试工具用的怎么样?我当时非常尴尬的说不大会用。然后他也给了我一本扫描版的书《High Performance Android Apps,Improve Ratings with Speed, Optimizations, and Testing》。
所以,我现在想法是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a、了解项目相关的Android系统的知识,比如显示原理啊、VSYNC、Triple Buff、choreographer等,做到能听明白开发在做什么,这么做有什么影响或者收益,应该怎么测。
b、熟练使用工具,比如systrace,traceview、monkeyrunner,以及写脚本实现操作的自动化,减少人工测试的误差。
集中在这两个方面是不是正确的,还需要节后向各位老大去请教。
3.2 面对从来没接触的知识,应该怎么办的问题。
工作了肯定会面对大量的你从来没有听过的知识,首先要抛弃学校里养成的什么都是循序渐进的思维,因为时间跟本不允许,而且找不多项目所需要的点,效率极低。在学校里,你可能会有专门的先学过拉普拉斯和傅里叶变化的课程,然后才去学习自控原理,工作了需要你立刻出结果,就不允许那么做了。你可能买了《鸟哥的Linux私房菜》,但是这本书太厚了,真正工作需要了,你是没有时间从头看到尾的,因此你要做的就把它当做字典,去查询它。
现在我认为知识应该这么去看,比如我在看XX系统的设计方案,里面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从来没有听过的名词,这时候先硬着头皮读完吧,这个时候肯定很不舒服,感觉认识,每一个字,却看不懂一句话什么意思,读完毛都没有记住,接下来就可以开始挑里面的名词去搜索查询了,也许在你搜索时候还会出现新的不了解的名词,那就递归的去查吧。差不多了之后,在回来,再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读设计方案,看不懂,再重复以上步骤。黄老板的测试方案,七八十页,我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读了五六遍了,后来又问开发要了设计方案,里面全是架构图和接口定义,再回头看测试文档,慢慢的开始懂一点了。
以上的方式肯定会引发一个弊端,就是学到的东西特别零散不成体系,上面只是为了工作结果输出的权宜之计,我们应该在不是很忙的时候,去买书或者看官方文档,一是储备知识,另外就是把前面的零散知识融入到完整的框架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
PS:这只是我这一周的一点学习新知识的想法,可能后期会修正,或者彻底翻转,不要过于喷这一点,求同存异,欢迎交流。
3.3 项目目标必须对齐
这是一个很显而易见的事情,但是我之前并没有根深蒂固的印入脑子,表现为我有点怕我导师,所以就没有及时的、持续的沟通,导致deadline快到了,想要的结果还没有出来。
目标有不明确的地方,去问啊,不要怕被批评,现在不问清楚,后期出了篓子,可就不只是被批评几句的问题了。
4、其他
上研所对王者荣耀的执念很深啊。
中午吃完饭坐在休息处几个人就一块儿来一局;坐在楼外面的台阶上四五个人拍成一排走一拨;排队买饭时候搞一次;甚至边吃饭时候还用手机看别人这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