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会快乐吗?
如果会,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如果不会,我们又是怎么判断的?
植物会不会希望自己生出小宝宝?
——植物有没有欲望?
我们怎么判定?欲望到底是什么?
《青蛙与蟾蜍——好伙伴》里有篇《恶龙与巨人》的故事,谈到青蛙和蟾蜍想知道自己到底勇敢还是不勇敢。
什么是勇敢?
如果称之为勇敢,那么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是什么?
很多时候成人对孩子说,要勇敢,要勇敢,其实成人很少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所以真的要去谈论勇敢的时候,才发现根本说不清楚!
一个孩子说,奶酪是草做的!理由是“奶酪是牛奶做的,牛奶是牛产出来的,而牛是吃草的。”
你也许觉得“逻辑错误”、“荒谬”,但孩子确实在应用了哲学中的逻辑推理!
事实上,成人如果不说教的话,不太容易说清楚这里面需要“修正”的逻辑关系的。
两艘建造于1846年的帆船在之后不久的一次海战中沉没,1981年又被打捞上岸,经过一番修整和建造(85%的木料都被重新替换掉),可人们仍然称这艘船是很古老的帆船!
到底是新船还是原来那艘旧船?如何判定?
这就是哲学中的忒休斯战船悖论。
种子袋子上写着“莴苣种子”,孩子问:“我们怎么知道这是真正的莴苣种子?”
成人如果难以回答,也不要就认为孩子这是抬杠,其实孩子的问题却涉及到哲学中的“认识论”(或“知识论”)。
什么是知识?若是强有力的定义,我们所知甚少!
而知识的弱定义,我们也要试着探寻其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语言是是什么?
语言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语言如何产生的?
“孩子们甚至已经隐约地概括了大部分的语言理论发展史”——这仅仅是一些孩子的谈话。
时光旅行是可能的吗?
如何用哲学中的逻辑推理去解答?作者用与孩子的对话向我们生动、清晰地展示出来。
伊恩(6岁)非常烦恼,因为他父母朋友的三个小孩霸占了电视,使他不能看自己最喜欢的节目。妈妈伊恩沮丧地问:“为什么三个人的自私就比一个人的自私更好呢?”
这是多么好的问题!如果只是觉得孩子无理取闹,不听话之类,那么显然就忽略了孩子的话涉及到伦理道德问题!
狗会有“未来”的概念吗?
我们如何思考明天?
我们对未来能知道什么?
刚刚满3岁的史蒂夫看着爸爸是香蕉。
“你不喜欢吃香蕉,对不对,史蒂夫”爸爸说。
“对,”史蒂夫回答,“如果你是我的话,你也不会喜欢。”说完之后,史蒂夫想了一会儿,接着又说:“那样的话,谁会是爸爸呢?”
即便是三岁的孩子,也能够进行假设和逻辑推理,上面的对话很清楚地显示了这一点。
而发展心理学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哲学发展!
译后记:陈鸿铭
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
改变与孩子对谈的方式,不仅可以协助孩子全面发展,也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和自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