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讲古诗: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州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事实证明,现代学生是很难理解古人那种羁旅愁役,思乡怀远的情绪的。因为交通与通讯的便捷使得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现在人们不再有旧时的山长水远,不再有牵动愁肠的驿路遥远。电话和飞机正在使故土和故人随时可至,就象附近某个加油站或杂货店,无法积累和强化游子的激情。长别离既已不长,长相忆也就无所可依。
每年我都会回故乡走走看看,那个小山村承载着我童年的美好记忆。我会在我家破旧的老屋面前久久伫立,我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地回想起儿时的情景:这里当时安放着一张简易的小木床,我与弟弟曾在这张床上睡过;那里当时放着一架石磨,我与姐姐曾在那里一起磨过玉米粉;这里是当时的伙房,我曾在这里帮母亲烧过火;那里当时是客堂,是我们全家吃饭的地方;我与姐姐、弟弟曾经在这里捉过迷藏,玩过游戏,也曾打过架;在这里,父亲曾呵斥过我的不争气,也曾叮咛教导过我读书做人的道理;我们曾围坐在灶堂前听母亲讲遥远的故事,听她唱古老的歌谣,也曾听她讲外公被错划成地主而遭批斗的辛酸往事……一桩桩,一幕幕,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历历在目,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如果时间允许,我还会去村子后面的那几条通往山上的羊肠小道上走一走,在小道上漫步时,我脑子里会清晰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当年我曾坐在这块石板上看蚂蚁搬家;当年我曾在那块石头上休息过;我儿时爬过的树现在长得更大更高了;当年我耕种过的田地现在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松树……
每次回到故乡,我仿佛在走进一个遥远的梦,我的心变得异常宁静,尘世的喧嚣与世俗杂念都远我而去,我虔诚地轻轻地走在故乡的土地上,生怕吵醒了故乡。每次离开时,我都会回望故乡,心里涌起暖融融的感觉,怀着依恋和不舍。
然而最近几年,我发现故乡现在悄悄地变质。土墙屋一座座被拆除,有的还是刚修没多久的,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从外墙装修到屋内设计都大体一致的水泥楼房。喝酒时不再用原来的陶瓷酒杯,而是一次塑料杯;立体音响里轰轰扑来的,不是记忆中的花鼓、唢呐和山歌,而是我在东莞深圳上海北京都听到的电子流行音乐。这样的故乡,不知今后的年轻人还能不能把它与其他旅游地区别,还能不能在其中寄寓特有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