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吴晨光老师的一次讲座《如何制造一篇10万+的文章》,总结的很多道理,以为我们在写作上都值得借鉴、参考,也是文章的架构与写作的经验,所以将笔记整理一下。
吴晨光,前搜狐总编辑,现任一点资讯副总裁、总编辑。畅销书《超越门户》主编,NewMedia联盟核心成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媒体第六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2016年12月,出版「自媒体之道」。同月获得高级职称「正教授」。
本次分享从四个方面(1、选题的可读性与必读性;2、采访的核心与非核心;3、写作的主题、逻辑与文采;4、标题的制作技巧 )来说明主题。
从历史来看,一篇文章仅仅靠标题党是绝对不可能成为经典文章的,东施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成为一个美女。整个选题的逻辑与选择、文章的逻辑结构、采访写作的加入程度、包装的精到程度,依然是构成文章能否达到10万+的很重要的因素。一篇好文章,离不开八个字:“选题”的确认、“采访”的对象、“文字”的优美、“包装”的元素(标题、导语、图片)。文章运营是第二层次的事情,就象赵本山说的“看广告不如看疗效!”真正好的文章,内容质量一定是优质的。
一、选题的可读性与必读性
选题不好,文章就没有意义与价值。选题是一篇好文章的前题与基础。选题的两个方向:可读性与必读性。可读性是指,选题放在这,大家就感兴趣。从可读性来看,暴力的、涉性的、明星娱乐、八卦等,都可以成为选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能局限。必读性是指,文章一定要有意义与价值。从这两方面去构架你的素材与文章,才有价值与长久。
选题的可读性包括六个层面:
1、时效性:选题离现在越近,关注度越高;
2、地域性:与你本人越近,关注度越高;地点越重要,关注度越高(比如北京高于其他地方);
3、名人参与:选题里是否有名人参与。比如今天直播的如果是名人,听得人就多;
4、矛盾与冲突究竟有多少:越激烈关注度越高。比如所有的新闻里面战争关注度最高,但又以核战争为最。所以朝鲜一有核试验,就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包括1945年的广岛、长崎,人们都难以忘记。因为核战争是战争中级别最高的。
5、人情味:《知音》就是靠人情味起家的。所以选题里面,有多少人情味、同情心、感情输入在里面,也决定了文章的关注度;
6、贴近性:能够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你的生活,乃至影响到你的生命。比如疫情(非典)、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雾霾等。比如柴静记录片《穹顶之下》,开头从生孩子讲起,有人情味,选题有贴近性(环境污染)、有矛盾与冲突(人的生死)、制作者又是名人。所以受到全国关注,是去年最受关注的新闻事件之一。
关注度高,有时也并不代表是一个完美的选题,还涉及到一个选题重要性问题。选题的终极标准是它对人的影响究竟有多少?
可以分三个层面:
1、影响多少人:100个人与1万个人绝对是不一样的。
2、影响什么人:我相信众生平等,但新闻就是这样,影响七个普众与七个常委,价值绝对完全不一样。
3、影响到你什么程度:比如疫情到来,究竟只是皮肤上起了几个红点,还是感染病菌的高死亡率。影响的深刻程度也决定了选题的重要性。
当然还有其他变量与因素。还有最最重要一点,就是网上传播,要敏锐地抓住公众的情绪,也是社会情绪。比如去年一个新闻,上海姑娘嫁到农村,生活不习惯,让家人接回去。引起众多人关注。这就是我国城乡之间的巨大隔阂与差异,在这里一个反应。有时候人们并不关心内容真假。中日矛盾也是这样,稍有一点摩擦,就抵制日货,砸东西,都是现实情绪在网上的一种表达。
第二个环节:采访
对自媒体来说,更多的是平时素材的一个积累,或者是一种观点,或者是一个评论。以前的采访是面对面的访谈与提问,现在更多的是指素材的搜集过程,或者说获取素材一种方式。
采访的四个层次:
1、核心的信息源里拿到核心的料,这是最高级的。
2、并不核心的信息源拿到核心的料;
3、核心的信息源未拿到核心的料:
见到了核心人,但只应付了你两句,但总算见到了;
4、并不核心的信息源又未拿到核心的料:
见到了不核心的人,说了不核心的话,等于白干了。
自媒体时代,如何采访?现在大家都忽略了采访,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的丰富程度、真实程度,包括怎样去获取,都需要我们去思考。一件事,一般要采访三个不同的互不相干的信源、人,才可验证事情的真实。现在有1200万个公众帐号,有时候捕风就是影。实在是对自媒体群体公信力的一种伤害。有不说的真话,但绝不说假话,这样你的权威、影响力才会增加。
第三个环节:写作
有几个基本点:
第一:文章的主题要非常凝练、凝聚。
我们要找到更细节更凝练的主题,不能枉顾左右而言他。比如环境问题,里面主要矛盾是雾霾,但这主题还是比较大,我们写雾霾什么呢?它的来源、对人健康的影响,再拆分:多大程度就会导致肺癌的发生,还可再拆。更细节更凝练的主题,让我们写作找到方向。
第二:严密的逻辑组织素材。
有了凝练的主题,开始组织素材。所谓严密的逻辑就是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时间逻辑、空间逻辑(比如我今天去了三个地方……)、因果逻辑(常用,比如吴老师分享,是因为他已有南方周末150万的文章平面媒体经验)。 因果逻辑在新闻里面,因为是一个速度频、时效性,往往先果后因较好。
第三:文字的打理。
在逻辑之后,就是文字的打理。虽然我们不会象古人那样去推敲,但基本还是要有的,推荐王国维《人间词话》(必读),讲活了文字的境界,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又‘绿’江南岸”。但我们的公众号,由于是一个速成品、速度品,所以就很粗糙,流传不下来。所以我们对文字最好有一个精致的追求。静心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除了商业化外,也是我们写作、公众号、一个10万+文章的终级目标。
最后讲标题制作。
(《霾霾霾霾霾北霾霾霾霾方霾霾霾霾霾霾》,这是吴老师用过的一个标题,用文字排列)有时即使有好的选题、采访、很牛的写作,但如果标题不好,在这种公众化、碎片化、三分钟决定看不看的时代,很容易被埋没,所以标题很重要。
标题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真实。
不搞标题党,利用各种文学修辞。如:《鹿死谁手-长颈鹿过高架桥被撞死》、《虎口夺食-动物管理员贪污1500万被抓》等。
第二重,简洁。
只要能一个字表达的,就不用两字。
第三重,精彩。
利用各种修辞手法对主题和核心内容的表达,如排比、对偶、谐音等去做标题吸引人。
总之,做好文章是基础,放弃浮躁的思维。如果产品不好,做什么样的广告,产品都无意义。任何一个时代,审美都是一样的,东施不可能成为美女。但是在这样一个新的传播时代、互联网时代,很多东西值得借鉴,比如标题的长度,我们要适应现代的风格。建议大家要从好的选题、扎实地采访、很好的文字、不标题党的好标题,四个方面去架构,才是做好一篇好文章的基础。
2017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