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最近郭郭不在我身边,但是关于教育的信息量比较大。我每天在家校网一日好事打卡,已经坚持了两周,发现一个规律:坚持的人就剩下六七个,这六七个孩子每天的生活比较规律,钢琴、围棋、网课。嘿嘿,郭郭一个都没上,每天的学习时间加起来也就一个小时,完成了就开始跑出去放飞自我,追鸡摸狗放炮仗。
我自我感觉良好。 正当我充分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时,同事告诉我一个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她家老大初二,想考济南一所顶顶尖的高中,门槛是高一入学前得自学完高中的理化课程。退而求其次,想考济南顶尖高中的话,语数外满分450,得考到420以上,也就是说数学英语要基本上满分,语文得135分以上。
我总跟自己说,你学习这么多心理学理论,得时刻提醒自己别把孩子逼得太紧张,毕竟你到高二才发力,好歹考了个二本院校,还混了个研究生毕业。其实我心里总是不踏实的,万一我家郭郭的同学都发力早可咋办。现在不是高一高二发力的问题了,是能不能考上高中的问题了。我小学升初中时考了136.5分,我记得特别清楚,数学68分,语文68.5分。升高中时,是班里最最垫底的。
写到这里,我特别佩服我爹妈,怎么可以这么淡定!还是他们对我的期待值本来就很低。。。 我想像我妈这么淡定,我妈一直安慰我说,你初中就是中上游又不拔尖,上了高中垫底是很正常的,高中三年呢,慢慢来。现在想想,我妈就是安慰我,也安慰她自己。
仔细想想,我高二之前真的是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任何规划,上课时迷迷糊糊,考试时也迷迷糊糊。直到高二时分科,我坚决选文科,毫无退路可言,我才对考大学有了概念。恰巧那时得了一场大病,每个月都要到济南去抓药,从小县城出来看到济南的高楼大厦,我直接越过了我们地区市的大学,把大学高度抬高到了济南市。咦,如果当时是去北京抓药,我会不会把高度抬高到北京?失策了。
那一天,和郭郭一起听清华大学的老师讲课,郭郭问我育英中学厉害,还是清华大学厉害。我一下意识到,这孩子格局太低了,赖我和他爸,都没有给他普及清华北大还是各种常青藤高校,连他爸爸的母校山大都没有普及到位。我连忙给他普及了硕士、博士相关常识,他说他把目标定在博士后上,又能上班又能研究知识,真是双赢。
考不考的上,十多年后才见分晓,现在种下了一颗种子,好好培育才是正道。 我又问他你的梦想是什么,他很不好意思的说想当心理咨询师,我心里五味杂陈啊,当什么不好当心理咨询师,想把自己累死吗。我笑着问,为啥?他说,让不开心的人开心呗。我又问还有吗,他说还想当手机维修师。。。我说好呀,让全世界都能用上你设计的手机,简直太棒了!
第二天郭郭回了姥姥家,很开心,因为没有托管班老师的吐槽,没有妈妈天天检查他的作业。我有些担心他天天这么悠闲开学后不适应咋办,于是把他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发给了老师,老师很认可,说假期里阅读、运动和家务活比学习更重要。
我稍微放宽了心。 可同事和我的聊天还是让我有些焦虑,北京的朋友聊孩子教育时,我就像吃瓜群众,一边看戏一边喝彩,还一边感叹北京的孩子家长累。同事说,她家老大当年上小学时也是按部就班,没操多少心,也没上多少辅导班,幸亏语文和英语基础好,不用花太大力气,但是现在数学还是保证不了回回140分,也没有功夫提前学习高中的理化生。
抓重点,幸亏语文和英语基础好。那如果语文和英语基础不好呢? 这是关键啊,再仔细一琢磨,我高二时逆袭的主要原因是我语数外不差,喜欢政治历史,地理开窍了。没事就手工归纳总结知识点,一看地理书脑子里就开始想地球公转自转,和立体几何挂钩。那年好像是头一年考文综和理综,正和我心意。
又抓着个重点,点线面想结合,不能单纯的记知识点,逻辑思维是关键。
还有一个关键,我会认真的整理错题,竟然还自己学会了现在比较流行的康奈尔笔记法整理易错题目。当时仅仅是为了把错题记住,不想再犯类似的错误而已。 还有清单学习法,完成一项就打钩。
哎呀,没想到我竟然是个天才。那些考上985、211的同学们,肯定也有类似的学习方式,要不然为啥现在市面上的培训机构和图书都在教孩子画思维导图、教孩子各种学习技巧?
所以,我还不是不要过度自恋,虽然自己有这个能力,但能不能把智商和学习能力遗传给下一代靠命(天生气质),能不能教会下一代,才是真本事(三境)。
和同事聊天的焦虑感仅仅存在了半小时,我就总结出了我的教育方针,共三点,十二个字:
一、抓大放小: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比掌握多少知识点重要。 举个例子:上次班主任嘱咐我不要让郭郭自己提前写下册的生字,养成了不对的习惯,孩子改起来也挺费劲,不如练习一下控笔、复习上册的生字,保持写字的感觉就好。说到我的心里了,我总是急功近利,想着现在早点练字以后不就省事了,省出来时间学点别的多好。哼哼,但是到时候让郭郭纠正写字习惯的时候说不定又得鸡飞狗跳、哭爹喊娘,还是乖乖的打基础吧。
二、教练父母:根据孩子的特点,一边引导一边放手
郭郭是个上进心很强的孩子,总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是一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就会懊恼不已。你不刺激他,他都会按照高标准要求自己,所以只需要不定期提醒。在学生他很听老师的话,老师让斜着划线,他肯定不正着划。寒假没有布置书面作业,发了一张体育打卡清单、一本阅读存折、一本家务存折。我教他每天把阅读、写字和口算任务列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做完就打钩,再把明天的任务写出来。已经坚持了两周,还创造出了新的小任务:每天写一两句的日记。顺便把读英语的任务挪到了下午,因为晚上他要去楼上找表姐玩。
据姥姥透露,前两天郭郭写完控笔练习就着急写口算,有时候会发脾气,姥姥怎么劝都不听,非要一鼓作气把作业一气写完。这一点真是铁随了他妈,他妈当时学si时,半夜十二点不睡觉上平台听课。于是,我告诉他,班主任看到你每天都能完成小任务,特别嘱咐我,让你注意劳逸结合,写完一课作业就休息十分钟,这可是班主任说的哦。这招管用了。
如果我给他留了一堆作业呢?我不在他身边,只有姥姥姥爷守着他,他又不是特别听话的孩子,一炸起来收不了场咋办?我不敢冒这个险,索性把学习任务的难度降低,让他自己掌握好进度,学习清单自己列,阅读存折自己记,英语阅读时间自己掌握。目前每天情绪本质正向的多。
三、有的放矢 这一点其实得分好几层。
第一层是带好节奏,什么节奏?学习规划的节奏,济南是个二线城市,教育资源相对公平,竞争不如北京激烈,但本质上是一样的,而且这两年我明显感觉到,济南的私立小学和中学大有赶超本土顶尖公立学习的势头。实话实说的讲,按部就班的学习确实有靠不上高中的危险,必须从长计议。这两天又看了一边《知否》,上面有句出镜率极高的台词: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回到我和同事讨论的提前学的话题上,提前学什么呢?学知识点是表面,实施还是思维方式。六岁到八岁的小孩子,思维层面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口头复述、重复听才能掌握知识点。到了九岁、十岁,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发展,可以初步摆脱具体形象的支撑,这个时候正好是三四五年级,也出现了让很多家长头疼的“三年级现象”。所以,对于郭郭来讲,我还是倾向于让他压实基础,同时培养他的逻辑思维能力。我在第二节的导图上提到了“最近发展区”和教育的“略前行原则”,简单讲就是站在比孩子稍微高一点的高度,带着孩子走,必要的时候拉他一下,让他学会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挑战时,因为有经验,也有扎实的基础,可以自己迈过去这个坎。
所以,我们带着孩子走,但不是拽着孩子走,拽着走可能走不扎实,这是重复和实践的重要性。我们在必要时拉孩子一把,但不是完全代劳,而是和孩子一起想办法挑战,比如教孩子做导图,给孩子优质的课程资源,这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毕竟,这个世界发展的太快,我们谁都不想真的静待花开,说的残酷点,作为一个普通父母,有时候静待花开意味着坐以待毙。
第二层是提前规划。还是提前学的问题,语数外毋庸置疑。就郭郭而言,上学之前读了大量的绘本,可是他开口少,我只能用我这孩子内秀来安慰自己。今天和清水老师沟通,她推荐了很多王芳老师的音频视频,我打算利用碎片化时间和孩子一起听。小学阶段没有幼儿园阶段时间充足,如何提升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效率非常重要。对于数学,我一直庆幸自己有个1对1VIP私教,每天放学后半小时的附加作业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觉得多此一举,现在想想,那些题目并不难,但是持之以恒的练习打牢了我的数学思维,以至于在我高二想好好学习的时候,数学是最轻松的一门。可惜,郭郭并不像我,有一个数学素养高的妈妈。虽然我带货能力挺强,上了两年火花思维,使劲分享二维码,挣了一年的免费课程。但是通过一年级上学期的观察,我发现郭郭这孩子更适合从小小的进步上得到成就感,学的越多,他越觉得数学课没意思。干脆,停了数学课,下学期老老实实跟着老师进度走。当然,根据“略前性原则”,还是要让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二年级暑假试试整合心理数学,一方面压实基础,一方面锻炼逻辑思维。至于英语,大济南的公立学校到三年级才开设英语课,慢慢的跟着毕老师的线上课程来吧。
其实我们要明白的是,之所以会鸡娃,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提前掌握知识后,有时间在紧张的课余时间里提升弱势。
我很庆幸来到昕亚老师的群里,这里的家长各有所长,大家焦虑点都集中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但又表现在孩子的情绪和亲子关系上。所以,第三层最重要。
第三层是心理解压。孩子可能并不知道他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课后作业,为什么要考高中考大学,但是他知道如果不好好学习,爸爸妈妈就会发飙。延伸一下,工作之后,他的思维模式是这样的,我得好好工作,不好好工作老板会发飙。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将来找到一份自己喜欢工资又高的工作,但是这种概率挺低。有这样一句话,不要轻易骂年轻人,因为他们一生气就辞职;可以使劲骂中年人,怎么骂他们都不会辞职。 我们为何因为正面管教聚在一起,还乐此不疲的学习?说到底,我们大部分情况下面对孩子的挑战性为无能为力,或者说我们想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积压了很多情绪需要发泄,需要找到突破口。我们认为孩子你不好好学习,你就得不到好的工作和生活。这句话有一定道理,学习本来就是一个辛苦的过程,需要重复,大脑是懒惰的,下意识里会拒绝学习,除非喜欢。
喜欢是什么意思,就是感兴趣,发自内心的感兴趣。可能天生就对自己胃口,上来就想学习,也可能台下十年功才会有台上十分钟的荣耀。总之,体会到了价值感,才想为之继续努力。
正好,通过践行,亲子关系改善,夫妻关系和谐,这不就是价值感吗? 这不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解压的过程吗?
如果用到教育上呢?我在单位养了一盆绿萝,为了省事,我倒了慢慢一盆水,可是绿萝就是不长新叶,反而只剩下了可怜的几片黄叶。同事安慰我说,不要浇那么多水,隔三差五的你倒一点就行。果然,一周之后竟然长出来不少小叶子。
这像不像我们养孩子,恨不得给他把所有的优质资源一股脑喂给他,可是学无止境啊,知识更新换代这么快,你就这么笃定你的孩子能在学生阶段掌握他这一生所需要的技能?即使是工作,也得劳逸结合,隔三差五来个团建和心理辅导,何况孩子一学就是十好几年,难道每天都要像百米冲刺一样跑马拉松?傻子一样的往前跑,忘记了隔一段距离就会有食品供应站,还没跑到终点已经没有一点力气。
我们要做的是在他跑不动的时候适当鼓励打气,问问他需不需要能量补给,无法替他跑到终点, 家是孩子的港湾,很简单,遇到挫折的时候避一下风雨,整理一下行囊再出发。
接近五千字的践行,实际上楞简单:我今天上午的清水老师聊了半晌,她告诉我很多整合心理数学和大语文的东西,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