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五:读书要有中心。
原文:“读书必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以科目为中心时,就要精选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的从头读到尾,以求对于该科得到一个概括的了解,作进一步作高深研究的准备。读文学作品以作家为中心,读史学作品以时代为中心,也属于这一类。以问题为中心时,心中先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采关于这问题的书籍去读,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问题的意见,以供自己权衡去取,推求结论…… 读书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组织。比如看史书,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则全书中所有关于这问题的史实都被这中心联系起来,自成一个系统。以后读其他书籍如经子专集之类,自然也常遇着关于政教关系的事实与理论,它们也自然归到从前看史书时所形成的那个系统了。”
读书要有中心,这样的阅读才会给我们带来持续的快乐,阅读的兴趣也就自然而然会产生。比如你读了东野圭吾最畅销的推理小说《白夜行》或《嫌疑人X的化身》,不禁惊叹于这位推理小说家驾驭长篇推理小说的功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带着意犹未尽的兴趣你又去读他的短篇小说,比如“坏笑”小说系列——《怪笑小说》、《毒笑小说》、《黑笑小说》、《歪笑小说》,你又会为他脑洞大开天马行空不走套路的想象力所着迷。然后当你读到他的《解忧杂货店》,你才惊觉他不仅是推理小说高手,更是幻想治愈小说的高手,他用自己的文字告诉站在人生十字路口边彷徨迷茫的我们下一步将何去何从。这时你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东野圭吾迷,你还想了解更多他自己的故事,于是你阅读了《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以及《东野圭吾自述:我的晃荡的青春》,他真实记录了自己无忧无虑中裹挟着心酸苦痛的“晃荡青春”,也描述了自己如何借助写书来摆脱工作中的烦恼与不快,并走上了专职写作道路的经历。我之所以举东野圭吾的例子,其实就是想说明读书有中心的意义,假如你读的是文学作品,那么以作者为中心的好处就是你会去读这个作者的很多作品,从中可以了解他的写作风格、人生阅历及思想体系。假如你读的是历史书籍,那么以年代为中心去读一系列有关这个时代的作品,便会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风土人情了然于胸。
读书要有中心,这样的阅读才易成体系、易成章法,而不是乱如丝麻,毫无头绪。有了体系,也会更方便日后的归纳整理,如此才能将读过的知识消化吸收,收为己用。比如我最近想学习收纳整理术,便索性围绕这个中心去读相关的作品,比如《小家越住越大》、《收纳的艺术》、《从零开始学收纳》等相关书籍,如果看到相似的收纳技术,我会简单略过,反之,如果看到不同的方法,我便马上补充进来。在这个中心下,我会get到更全面的收纳整理技巧,也会时不时在自己家和办公室去实践这些方法,当发现整理后变得更清爽的小家和办公室,一种难以形容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便会充满整个内心。
所以,围绕着中心去读书,自然会别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