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与华方法·读书笔记{039}
从成本角度出发“设计”广告语
温故知新,照例先来回顾上篇所学。
上篇我们知道了,不存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时候不该做品牌一说,品牌从你起名字时就开始了。
所以,命名即战略,命名即成本。名字决定你做这件事的成败,也决定着你做这件事的成本大小。
那么你有没有好奇过,名字好像的确有必要,但我们为什么还需要一句品牌口号,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广告语?
同理,广告语,基于成本而生。
怎么理解?
此处要在成本原理的基础上,再结合传播三大原理来理解。
品牌存在的目的是在降低消费者选择成本、记忆成本、决策成本、使用成本、传播成本的基础上,从而实现让消费者“传我美名,买我产品”的两大目的。
那么,如果实现与消费者低成本甚至0成本沟通,让消费者一看到我,就能记住我,最好还选择我,选择使用后再爱上我。我们就需要结合消费者的四个角色,设计相应的道具,从而达到降低相应成本的目标,而广告语就是基于此需求下的存在。
而对于这句广告语的评估,我们要运用“消费者四个角色”的逻辑:
受众:降低发现和记忆成本。购买行为发生前,没有消费者只有受众,对于受众而言,我们首当其冲要做的是如何让他们第一时间发现我并能记住我,也就是降低发现成本和记忆成本。
购买者:降低选择和决策成本。对于货架前发现我之后的受众,有了成为购买者的可能性,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包装设计”、“购买指南”等信息刺激,降低他的选择和决策成本,最好直接形成购买冲动。
使用者:降低使用成本,创造使用体验。对于已经把我“带回家”的消费者,我们需要给他明确的使用记忆。简单易操作,好吃好用等,属于“降低使用成本”层面;而“如“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等,就是通过为使用者创造“美好愉悦”情绪价值暗示,创造使用体验。
传播者:降低传播成本。根据播传原理我们知道了广告语不是我说一句话给消费者听,而是我设计一句话让消费者去帮我传给别人听。所以它最好既能在决策环节,“说动”消费者去实施购买行动,又能在使用后的传播者角色中,降低消费者之间的“人传人”传播成本。
【小结】
√ 广告语不是让消费者听我说,而是让消费者帮我传
√ 广告语基于成本而生
√ 创作一句口号,一定要代入消费者四个角色,验证其成本高低
【学以致用】
应用今日所学,我们可以同步思考一下“不在乎天长地 只在乎曾经拥有”,算得上一句“好广告语”吗?
【明日笔记:品牌第二原理:品牌成本原理04 广告是基于销售预期的投资 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