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不差阅读、一字不差聆听、一字不差说话,曾经是我们最擅长的能力,小时候我们心无旁骛,注意力非常地集中,后来,我们越来越没有耐心,脑补能力越来越强,以致于,我们以为自己GET到了。
去年的时候,我因为要学习大量的东西,非常多次地观察到我自己的状况。明明阅读了一句话,却因为有一个字没有读到,不得不重新把这句话再读一遍;明明在听写一句话,听到A字,却把A字记成了B字,待到复习的时候,还以为原文错了;还有,就是明明想说一句话,却硬生生说出了不同意思的另外一句话。事补,这些现象可能无关紧要,过去了也就过去,但对于一个要学习大量东西的人来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越学到后面,就越觉得,前面概念掌握的准确性,至关重要。重要到,怎么强调其重要性都不过份。
因为特别留意了这些不准确性的现象,我知道自己的脑袋瓜没有以前那么精准了,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人普遍遇到的困难,他们再也不能好好学习了。而我却知道,如果踏过了这座高峰,以后的益处是无穷的,我更愿意去训练我的大脑,使它重新焕发生机。而且,经过半年来的训练,只要我愿意,我是可以做到一字不差地阅读的,而且也收获了这项技能带来的无穷好处。接下来,我将进阶一字不差地聆听、一字不差地说话,它们将为我打开了新的世界。
当然,我在这里,也要记录下来,“一字不差”怎么做到。我们的大脑的认知过程,是“输入——传递——分析——输出——检查——反馈——纠正——输出”的链条,一般来说,大脑会偷懒,在分析那一步甚至在分析以前,就告诉我们,自己已经懂了。事实上,并非如此,当我们使用学习的技能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所以,一定要做到输出那一个步骤。而我在之前学习的时候发现的错误,也就是因为有输出,才能进行检查,后来做到纠正。
从而我再做任何事的时候,就一定要把它做出来,看一看,到底有没有懂,一目了然。
最后,回到一字不差地阅读、一字不差地聆听、一字不差地说话,它们的输出机制是什么呢?就是朗读。说得粗一点,就是舌头要跟着动。声音高低不要紧,只要舌头动了,反馈机制自然开启了。再说得形象一点就是默读,但是舌头要跟着动起来。此时,只要你读错了、听错了,你的舌头自然会打结,你就知道,哦,这里读错了,回过头去再看一遍。当这项技能成为习惯以后,就会很自然地运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