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看到自己前段时间读书时在纸上随手写下框架,觉得还有点用,但因为当时只把它当成草稿,实在写得太随意,已经乱到让我无法忍受的程度,于是决定重新誊抄一遍留着备用。
原本想着就一页纸,也没多少字,很快就可以弄完。没想到还是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倒不是字不认识,而是有些话可能是当时联想到的,现在再看的时候,我竟然完全想不起来自己是怎么把它们联系起来的。这让我很郁闷,就像记忆被人阻断了一样。
其实这件事发生并不是偶然,跟我错误的学习方法有很大关系。我一直都不习惯回顾自己学过的东西,却总是喜欢不断去接触新的东西。但把自己已经看过或学过的东西抛诸脑后的后果就是,虽然看起来很努力,但其实效率很低。
《考试脑科学》一书中说, 复习才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事。一味去吸收新信息,会阻碍就信息的巩固。人喜欢追求新鲜感本身本身无可厚非,但学习这件事却不可以。
很多人都知道读书有用,但只一味不停地读,什么也不会带给你,反而会让你有产生一种自己好像很厉害的错觉。
读书是否有用不是看读书的量,而是看你因为读书改变了多少。不管是因为读书变现,还是因为读书变得更有涵养,又或者是因为变得不再焦虑·····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必须是从你的身上体现出来才行,否则,读再多的书也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周岭在《认知觉醒》一书中提到了成长权重的概念。他说,成长可以看成是学习量、思考量、行动量和改变量四个部分组成的圆环,处于最外圈的是学习量,其次是思考量和行动量,最核心的是改变量。
真正的成长,看的是改变量,但很显然这个是最困难的。所以追求学习量就成了很多人的选择,因为这个做起来不仅轻松,而且很容易让人产生成就感,因为太容易被看见。比如看了多少本书,听了多少课程等等都可以变成自己炫耀的资本。
可是,看过的书和听过的课都装进我们的脑子了吗,还是看过听过一遍就弃之不管了?相信不少人会这样做,这也是很多人不停读书听课却始终看不见进步的原因。学习这件事是最不能着急的,也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
每个人都可以看成一台信息处理器,每台处理器都有自己储存信息的格式,所以输入的信息必须经过转化才能存储为自己的。而这种存储格式并不是我们一开始就能了解的,它需要不断的摸索才能找到。这个会让人觉得很痛苦,所以很多人只吸收不转化,于是学过的东西就无法储存下来。而那些经常这样做的人,因为越来越了解自己,从而转化的效率越来越高,变得越来越厉害。差距就是这样产生的。
所以我们不能只一味向前奔跑,而是要回过头来看看之前看过听过的东西。去看看信誓旦旦想要学习的东西是否真的印在了脑子里,看看读过的书是否还有知道它讲了什么,老师指出的错误你是否还在继续犯?
不要因为焦虑而总去寻找新的刺激,你没有抓住的东西永远都无法抚平你的焦虑。
停下来,让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才会真的进步。
【无戒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