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成为科学家争论的焦点,现在形成了两派,一派,权且称为悲观派,该派认为,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人类,成为这个地球上的主宰者,到那时,人类将要听命于人工智能,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霍金;另一派,权且称为乐观派,该派认为,人工智能是有边界的,无论如何迭代,也不会超越人类的智慧,永远是会为人类服务的,这一派代表人物是万维钢、吴军这些科学家。
其实,上面的这些知识,或者说内容,都是我最近读万维钢老师的《精英日课》和吴军老师的《谷歌方法论》时学到的。
如果要说我自己的思考,那就是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和迭代,都不可能完全取代临床医师这个职业,我的认识是基于以下几点。
临床医师是个靠逻辑思维和综合所有的检查所见来诊断疾病的,而人工智能是靠大数据分析来诊断疾病的。人工智能所依靠的这些大数据,有些是需要人来为它搜集和整理的,没有这些数据,人工智能将无法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就不可能得出科学的诊断。但,不可否认的是,像放射科医师这些完全靠X光片上的数据来诊断疾病的医学专业,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之所以这些医师职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完全是因为人工智能对大数据的分析而得出的。据报道,人工智能靠X光片上的大数据来诊断疾病的准确率,比人类靠眼睛诊断疾病的准确率要高的多,也就是说,其诊断的误诊率比人诊断还要低,所以,其取代人类来诊断疾病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
临床医师在手术过程中,会根据肉眼所见随时修改手术方式,人工智能只会根据术前所设计的手术流程和步骤来进行手术,不会随机应变。现在,在临床上已经有人工智能帮助人类来完成手术,其手术操作的准确性确实比人类要高,但它对疾病的变异无处理能力,还是要靠人类来修改手术参数,它才能完成手术。所以说,人工智能不能完全取代人类,来诊治疾病、完成手术,但它可以帮助人类轻松地完成手术和诊治疾病,其实这也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方向。
临床医师是有血有肉的人,对同样是有血有肉的患者具有同情心和爱心,人工智能无法代替人类去关心患者、同情患者。尽管前几天报道,美国科学家已经研制出具有64种表情的机器人,会用不同的表情和人类对话。但是,我想,如果患者面对脑袋上全是电线、具有不同表情的机器人来给自己检查与诊断,患者会完全信任吗?或者说,一位患者面对面目慈祥、满头白发、态度和蔼的老专家,和面对同样有表情,但却是机器人的“大夫”,会有什么样的心里反应,会信任后者吗?
对于像万维钢、吴军老师这样的既是科学家,又是专栏作者的人,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临床医师这个职业。而我对计算机原理一窍不通,只能从另一个侧面来进行粗浅的分析,是否科学先不要评判,但我的这种能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的精神,也值得自己给自己点赞,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