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认为自己平庸的人终将平庸,坚信自己在某些方面有天赋的人,通过刻意练习,最终也会被誉为天才。
北京媛创文化传媒CEO刘媛媛,曾在媛创学堂26天写作训练营中“反复提及“刻意练习”,那时候我在想讲究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抱着怀疑的态度读完本书,虽然不能说真的可以成为天才或者说培养出天才,但也算深谙其道。
这本书是有著名心理学作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和著名的科学、技术和医学作家罗伯特·普尔合作撰写的。
他们通过对运动员、音乐家、棋手、医生、商人、教师,等不同领域的细致研究,暗中观察,采访,测试,并且探索这些杰出人物的心理状态、生理机能以及神经解剖学部分,从而得出结论天才本不存在。
任何人只要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刻意练习,都可以成为天才。
01,天才是训练的产物
那些国外所谓的天才,中国所谓的神童,他们真的是一出生就比我们智商更高....更会学习...更会思考吗?
艾利克森用:史蒂夫的超强记忆力试验,那些比GPS还精准的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偶然间成为盲棋大师的阿廖欣,将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培养成了女性象棋大师的拉斯洛,“帕格尼尼奇迹”一根弦演奏的秘密,“莫扎特传奇”“儿童作曲家”的秘密等大篇幅的案例来证明,天才都是训练的产物。
很多人都听说过“神童魏永康的故事”。
13岁考上大学,20岁被中科院劝退,29岁又考取了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
因为其母亲曾学梅的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的”,对魏永康的刻意培养,使小小年纪的魏永康成为了神童。
魏永康3个月时,曾学梅便时常在儿子面前读唐诗,用卡片教儿子认字。2岁的魏永康已经认识了上千字,8岁便进入了县城重点中学读书,13岁考入了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考入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
成也母亲,败也母亲。
曾学梅教会了儿子如何学习,却忘了教儿子如何生活离开了母亲照料的魏永康成为了生活上的白痴。
没有生活常识,天热穿厚衣服,天冷穿薄衣服,没有自理能力,整日衣冠不整,脏衣服到处都是。他既不会他人相处,更不会察言观色。每天只知道窝在被子看书,连考试的时间都记不住。
在魏永康20岁时,最终被学校劝退。
意识到自己对儿子的失败有着不可推卸责任的曾学梅,开始对儿子进行第二次的培养。就像教小孩那样,又一次耐心地教着自己的儿子如何做一个正常人。
魏永康渐渐学会了自己洗衣服,打扫卫生,削水果等,重拾了生活的勇气。学会了关心他人,懂得了货比三家,还会跟采访的记者热情的打招呼,给司机送西瓜。
2005年,魏永康被上海一家航天研究机构邀请去上班,他在上海期间还收获了爱情,一位叫付碧的姑娘走进了他的生活。2009年,魏永康考取了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
天才也好,白痴也罢,取决于你怎么培养。
人生就像天平,你把重心放在哪边,它就会朝哪边倾斜。
02,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一种有目的的练习,而且知道该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怎样去达到目标。
艾利克森在第四章黄金标准中,详细的讲解了刻意练习的特点。
首先刻意练习要求我们走出舒适区,不断的尝试刚好超出能力范围的事物。而且要付出近乎最大限度的努力。
然后设定目标,制定计划,通过微小的改变积累,构成更大的改变,来提高技能。
在刻意练习的过程中,要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紧跟设定目标。
最后它需要大量的反馈。当有人指出问题,或自己发现问题,随时作出调整,控制练习。
刻意练习还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大脑实际拥有无限的适应能力,只要你愿意,你可以通过练习改变大脑的结构,构筑我们的潜能。
大师和新手比究竟强在哪里呢?
答案是:心理表征,即思考时的心理结构。这种心理表征,有助于帮我们找出规律,理解,保存,组织,分析,乃至最后的决策。
那些杰出的人物,就是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改变脑回路,创建高度化的心理表征。
因此技能越好,心理表征就越好,心理表征越好,练习就越有效,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道理。
当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可以把刻意练习运用到你的工作或者生活中了。
03,刻意练习的运用
正确的使用刻意练习,首先要拒绝三种错误的思想。
第一种是心态上的,认为自己没有某些方面的天赋。
第二种是思想上认为只要长时间的做一件事情,就一定会很擅长。
第三种错误是认为只要足够刻苦,就一定能够更加优秀。
人人都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来帮助自己大幅度地提高。但是如果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某件事情,并不是提高绩效和表现的秘诀;它会使人们停下前进的脚步,并且缓慢地下滑。除非你运用一些专门用于提升那些特定技能的练习方法,否则,即使加倍努力,也无法让你有更大的进步。
在我写作的道路上,《刻意练习》这本书给与的帮助可以说是最大的。
我是从今年的7月份开始学习写作的。这期间我一直坚持不间断的练习,保证每天大量的输入和定量的输出。虽然进步是有,但是依然不明显。
就在我即将放弃写作的时候,这本书让我看见了新希望。我决定遵照书里面的内容来先给自己定一个导师,然后尝试使用刻意练习。
我确定了自己准备投稿的平台“媛创文化”,然后开始把逆流而上的每篇稿子做一个拆分。
从标题开始,分析她的写作模式,结构。她是以什么形式开始的第一句?是观点,还是事件?她每写一个观点后面跟的是案例,还是感受?为什么要说这么一句话?她的文章一般都是分为几个小标题?是一种什么调性?
分析了10天后,我按这种写作模式,给芽芽投稿《女子为躲男友深夜开房,女前台和65岁男保安成替罪羊遭暴打》,顺利过稿发在了媛创课堂刘媛媛的头条号上。
我一鼓作气,又写一篇《纠正你的认知误区:别把强势当强大》,再次过稿。
这使我坚信刻意练习确实有着惊人的效果。正确的运用它真的可以使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更好。
如果你愿意一直刻意练习下去,你将被誉为天才。
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和我一样从中受益。就如同本书的作者艾利克森那样所希望的那样,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掌控自己的潜力,使我们的子子孙孙都受益,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