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三件小事儿:
第一件事儿是我的咖啡馆在2018年初刚从猫与薄荷搬迁到现在Lullaby的时候,很多朋友来捧场,其中一个新朋友给我提了一条建议:你应该用书架隔一下,然后放上装饰品和书就更有感觉了。我笑脸盈盈说,哇!谢谢你,这真是个好建议。
现在两年过去了,我压根没有采纳这个建议,但这件事我却记得很清楚。
第二件事儿是最近新疆姐姐带我去一些单位推广她的民族新品,也是有意想带我认识新朋友。去之前,她给我发了很多语音强调说她心里有事一定要跟我当面说。见面后,她把她罗列在笔记上的点一条一条给我说了,全都是和我的店的经营有关。这其中,她先询问我的想法,又告诉我她看到和感受到的现象,最后给出一些针对我个人的建议。看着她认真罗列的笔记,我很感动。作为专业前HR的她给我的建议真的很受用,也和我最近学习到的知识完全契合。可以说,我非常愉悦接受了她的大部分建议。
第三件事儿是我本周上瑜伽课状态很差,瑜伽老师对我说,自信一点!人该逼自己的时候要逼一把!我当然明白她想传递给我的能量,但那个时候我就是不想努力了想放弃了,这和毅力无关,是和情绪有关。针对这个不同的观点我和老师进行了深度讨论。因为我想要她了解我更多,我们的关系更深。
我说:不是每个人都像你一样热爱瑜伽,不开心的时候瑜伽一会就开阔了。我不是你,我不开心就愿意睡觉听音乐一个人呆着。
她说:没错,下课。
然后我们又愉快地讨论了孩子家庭更多更多。
这三个小事儿都和建议有关。
我们在生活中避免不了给别人提建议、听别人建议,当然随之而来的可能是采纳建议、或者拒绝和忽视建议,也有可能对一个建议觉得可笑和愤怒。但能够肯定的是,如果是一个有效建议,那么对双方而言,都是愉悦的事情。
有效建议,我把它定义为让你特别愿意采纳的建议或者是哪怕没有采纳也给你带来了收获和喜悦的建议。
姑且先说一说提建议这个事。提建议的人基本上是善意的,他是希望你通过建议让事情更好地发展。要不别人自己开心呆着,何必来管你的事呢,对不对?所以除了专业性建议以外,提建议的人往往包含两层意思:热心,投射他的渴望和理想。
那么接受建议的人呢?为什么会高兴去接受一个建议?或者会不高兴接受一个建议呢?
在上面第一个事件里,我是直接忽略了别人的建议的。但我笑脸盈盈。为什么?因为我和他不熟,没有建立起亲密的感情基础。也正是因为不亲密,那么他是不会明白,一个咖啡馆不在屋子中间摆设书架的动机在哪里。这个馆主是因为自己的宝宝开始爬行才进行搬迁的,也因为经营的同时要保证这个不谙世事的婴儿的安全。但心里真心感谢他的热心建议,没去多解释,因为,当时的他只是个看客,说完这一嘴儿也就走了,孩子得自己带,店也是自己开,我们不会有更多交集。
在第二个事件里,我基本上接受了姐姐的建议。因为她是在询问我的想法后给出的建议。因为她基于我本身的需求和认可之上给出建议,这就是一种合作思维。也是我最近学习到的重要知识。我看着她眼睛冒星星,还对她说说,你说的话我怎么那么听得进去呢?即便她只是谦虚地说,我是过来人。我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是因为自己被认可了。面对要提供建议的对象,她接纳了我的不同,没有指责,没有评判,只问需求,问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那么是不是不管什么建议都全部笑纳,再按自己的想法行事呢?这里头就要说到关系了。
我在第一个事件里善意地笑纳了客人放书架的建议,却在第三个事件里直接当面把瑜伽老师给杠了。这看上去有些前后不一致。
别人的建议接不接受的确是自己的事,但是要不要回馈给提建议的人:其实我拒绝你的建议。这里我有自己的主张。
如果只是想赶快把这个话题结束,好的,我收到你的建议,我感谢你的建议,但你的建议对我毫无用处,这也不关你的事儿,你提出建议我笑着答应,一片和谐没有争论没有冲突,我们分开了还是各自安好。就是这样泛泛之交的关系。当然可以了。
如果我想你对我了解更多,我很在意你是否明白我的需求,我希望我们的关系是紧密的,那么我一定会告诉你,我不接受你的建议,因为你不够清楚了解我的需求,你没有在认可我的基础上去给我帮助,你只是在向我传递“你错了、你可以更好”这样的信息。那么,我一定要跟你争论,哪怕冲突,我也要让你明白为什么我没有接纳你的建议。我们的讨论是为了加深彼此的理解,为了在这个关系中更链接紧密。也为了你能和我站在一起,重新提出对我真正有帮助的有效建议。
如果我特别特别在意你,我在没有看到你需求的基础上瞎热心给你提出建议,我当然希望你告诉我,Shut up ! 你没有get到我的点!
而不是看着你笑脸盈盈地对我说,好的好的,谢谢你的建议。然后眼睁睁地看着你有你的打算,把我的建议抛诸脑后。当然,你完全有权利这么做,因为那是你的需求。只是,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和我的这段关系。因为这个行为也让我意识到,原来我是被阻隔在真实的你之外的泛泛之交,你不愿冲突,不愿多费口舌。这当然不会影响到我们之间继续正常的交往,但是你在我心里的位置,已经和从前不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