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11号开了“微信公开课pro”,是2016年第一场比较正式的微信对外发声。国民应用发声,不出意料地瞬间朋友圈刷屏。其中张小龙在最后抛出了"one more thing":即微信将推出应用号。
用户关注了一个公众号,就像安装了一个App一样。在平时这个号不会向用户发信息,会很安静地存在那里,等用户需要的时候找到它就好了。这就是应用号的功能。
有人不理解,应用号是什么。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想到百度的吉祥三宝:框计算、轻应用、直达号。我猜内核上应该还是类似,就是第三方在流量平台上构建light app(轻量级网页应用)。这个事情不但百度做了,Facebook做得更早更彻底。在之前的文章中讨论过,Facebook通过开发者生态,将自己变成了一个类似网络应用操作系统的平台。微信大概也想这么做。
轻应用存在的理由已经被无数次宣传过(主要是被百度宣传),也有越来越多的开发者接受“低频应用不需要做App的观点”。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微信原来的服务号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要另起应用号实现轻应用。要知道,当初把微信订阅号和服务号分开,就是为了前者满足阅读需求,后者实现“连接一切”的霸气愿景。
仔细想想不难发现,订阅号和服务号虽然收发信息的规则多有不同,但是本质上仍是同样的基础架构。用户使用服务号的方式类似于“短信方式”,需要向服务号发送特定的信息,才能得到相应的服务回复。稍微复杂一些的业务逻辑,都需要跳转到服务号自己的网页上进行具体操作。这种操作方式的结果就是:服务号挺难用的,虽然流量很诱人。
这就好像操作系统的命令行时代,在Dos这样的平台上,所以的操作都通过键盘输入指令来实现。对习惯抚摸屏幕进行点选的普通用户,命令行或者短信模式显然不是最优的选择。
过去一段时间,微信也做了一些有趣的尝试,即向H5网页开发者开放了类似支付、扫一扫之类的基础能力。但是,在服务号本身比较难用的情况下,这种能力显得没有太多用武之地。
应用号释放的信息,可能是微信操作系统,终于要走上图形界面的Windows时代。这个变化是好是坏,能不能走出和百度吉祥三宝不一样路线,让我们拭目以待。(因为听说以拭目以待结尾的文章都是软文,所以我觉得有必要用一下这个词。)
考拉产品观察是我的个人观察,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原始链接及版权声明。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言之有物,不妨点击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