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拷问灵魂的问题。常答常新。
01.
小时候,我是父母的女儿。乖巧、懂事,高考那年,我落榜了,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几天都没出门,曾极端地想过几种si法,但每次想起父母亲就心痛,因为怕他们心痛……
长大后,我是学习的机器。第一次高考落榜后,我突然就长大了。主动选择就读高复班,和106位同命运的孩子做了同学,那时,我们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哪怕是下课时间,教室依旧静悄悄……记得那一年,我几乎每天都在凌晨1点左右睡觉(不推荐),清晨5点起床。
父亲怕我辛苦,每天晚上都要让我去看会儿电视(文艺节目),每到12点就来敲门,让我关灯。于是,我就拿起书本坐在窗台上,借着月光继续复习……
工作中,我是单位的干部。工作生涯顺风顺水,幸运一路得到领导支持。虽然,曾经为某些考核数据与领导据理力争;也为撤并某些薄弱园受到当事人威胁;还为支持建设优质民办幼儿园,差点与隔壁一所民办园负责人开战……
成家后,我是妻子、是媳妇,更是妈妈。和他走进婚姻殿堂应该是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恋爱9年,结婚13年。从没想过我会成为2个孩子的妈妈,哥哥很懂事,妹妹很可爱。10多年来,我陪着孩子一起疯、一起闹,一起读,一起笑。老公边说“疯了疯了”边加入我们的“疯子”队伍;家里改变最大的是公公婆婆,原本传统严谨的他们在每年“家庭春节联欢会”也跟会着做游戏,还主动表演节目……
实践证明,一个家庭的快乐记忆越多,相互支持的力度就会越大,隔阂和不愉快就会越少,也会越短。
02.
如今,虽已过不惑,但对于苏格拉底的“我是谁?我在哪里?要到哪里去?”这个深刻哲学问题,依然迷茫,哪怕知道答案。
如果把一个人的出生点设为A,终点为C,那么,中间那条长长的线就为B。
所以,每个人的一生是否丰富、有趣、有意义,主要取决于B。看清了这点,我们才能找到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今年2月开始,我开始日更写作,为了让自己坚持写下去,加入了007写作社群7年会员,主动把自己关在一个“7天1篇写7年”的笼子了,倒逼自己坚持每天思考。心静了,文字就开始流动起来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和儿子一起看的迪士尼电影《心灵之旅》,多茜娅给主人公乔伊讲了一个故事,她说,
一条小鱼游到一条老鱼旁边,说:”我要去大海。“
老鱼说:”大海?你现在就在海里啊?“
小鱼说:”这儿?这里全是水,我想要去大海。“
生活中,我们常会为了某个目标而忘了,或者鄙视自己当下所拥有的平凡事物。然而,当你用心去体会,那些轻柔的音符,飘零的落叶,喷香的披萨,嘈杂的地铁,甚至是家人的唠叨,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毛说:“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所以说,生活本身,就是至高无上的幸福。
我是谁?
我是我,我身边的一切,经历的一切构建了我,这个丰富、有趣、有意义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