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学后不久,我认识了初中年代最好的朋友——伊静。
在我眼里,她在同学中显得与众不同,有一种城市女孩的气质。她皮肤白皙,五官都小小的,眉毛淡淡的,梳着高高的马尾辫,个子和我一样也是高高的,不同于我的麻杆身材,她看上去要丰满得多。
她比我早来十多天,但已经和同学们混得很熟,下课就嬉笑打闹,让我好生羡慕。在我用眼睛追逐她时,冷不防,她手里一个纸团轻轻地朝我抛来,打在我的头发上。从这天起,我们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熟识后,从交谈中我知道了,她果然来自大城市。她的父母都是江苏人,毕业后分配到了内蒙古呼市,父母把她送回家乡,是为了女儿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在当时的年代,父母高中毕业就属于知识分子了,而她的父母都是大学毕业,绝对的凤毛麟角。她告诉我,父亲还会说很难学的蒙古族语,这让我又好奇又崇拜。认识伊静后,我同时也对内蒙古呼市这个遥远的城市产生了感情,对以前从来没有注意过的人民币上那外形独特的蒙古族文字,也产生了一种亲切的感觉。
我和伊静在一起时,她明显是我的主心骨。
那一天,按说我应该兴奋,因为第二天就是十月一日了,这是早已盼望的事呀,可是我却感到闷闷不乐,有一件小事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
中午,我吃完午饭便去上学,谁知刚走到家属区门口,一位手里牵着一个小孩的阿姨拦住了我,她笑眯眯地问:“你是到西地去上学吧?”我一愣,点了点头。“你认识这个小孩的爸爸吗?”我看了一眼小孩,摇了摇头,那位阿姨踌躇了一会儿说:“小孩的爸爸去车站接家里人了,请你告诉他,让他等到三点再去接……他个子不高,比较胖。”我只好点了点头。
一路上我似乎再没力气走路了,我性格内向,最不愿意干这样的事了,不过已经答应了人家,我能做一个说话不算数的人吗?我慢慢腾腾走出了营区,一抬头看到不远处,伊静正在等我,她住在附近农村的叔叔家。我连忙跑过去,路上,我很想把这件事告诉伊静,但终于没有讲,我嫌麻烦,告诉她不白告诉吗?这事还得我自己去做。
来到了西地,路过车站,我看见许多解放军和亲戚提着包往回走,唯有一个叔叔正焦急地站在那儿,他旁边有一辆自行车。我心里一动,不由细细地打量了他一下,矮个,比较胖,没错!告诉他吗?可要是找错人了呢?
还是跟伊静商量一下吧,走出七八步远,我站定了,把这事跟伊静一说,她一跺脚:“快去说一声,不能让他白等啊!”我一抬头,却看见那叔叔已经骑上车,走了,我一阵懊恼,只好跟伊静朝学校走去。
我很后悔,心想:那叔叔回去后,听阿姨一说,又要返回来,浪费多少时间和力气!那个阿姨一定会生气,会背后骂我的,哎,我真怕再见到她,我说话不算数,老天保佑,别让我再见到那位阿姨,即使见到了,我也希望她不计较那件事,多不好意思啊……
别看伊静挺有主意,其实和我一样,胆子也很小。
放学后,我和她到河东商店买东西,看见商店外面有两个姑娘在打羽毛球。我认得她俩是这儿的女营业员。只见她俩打得正起劲,一边打一边大声地说笑,仿佛这里不是商店,而是她们的娱乐所。
我和伊静看这阵势,只好小心翼翼地从边上往里走,以防羽毛球落在身上。正在惴惴不安,一只羽毛球向我飞来,那胖姑娘的球拍也朝这边拍来,我吓得一缩脖,还算好,胖姑娘“手下留情”,球拍没落下来,否则定会打得鼻青眼肿。
商店里没有其他人,我俩不敢进去,也不敢对两个姑娘说买东西,只得静静地站在旁边“观赏”她俩打球,直到两个姑娘打累了,那个胖姑娘才像刚发现我们,懒洋洋地问:“要买什么?”
不多久后,我们这两个胆小的人,却干出了一件胆大包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