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的理所应当与有恃无恐,与其坐享其成,不如投身其中
作者:石宏博
其实这个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的理所应当与有恃无恐,只不过好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并不大成熟罢了。
首先说理所应当,这里指的是,或者说,我们常常看到的错误情况是,“我是你爸妈,所以你要怎么怎么样”,“我是你领导,所以你要怎么怎么样”,“我是你儿女,所以你要怎么怎么样”。理固然如此,但是如果占有一个位置,一种角色,不顾环境的客观事实,和人的主观意愿,而总是对他人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又没有相应的认知与手段,感情,这就是德不配位,是会必有灾殃的。
再来说有恃无恐,我们先来看一首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因为担心游子迟迟不能归来,他的衣服会破旧,所以才会临行密密缝。这种担心是劳作的动力,也是父母的胸怀。
没有经历过生活风浪的人呐,不懂得世事的无常,对事物也没有全面的认知,也不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与方法。
因为担心,所以去劳作,因为劳作,所以有成果,因为保护成果,所以勇敢。在这里,担心是勇敢的根源,那种不正当的无畏,恰恰是失根的结果。
所以综上所述,德不配位与不正当的无畏,往往是,脱离实际、脱离实践的结果,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干就完事了。
你不解决问题,问题早晚解决你。
现代的教育环境,很大的一点问题,就是让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实际,脱离了实践,让孩子们没有了眼界,让孩子们没有了生活。
他们不懂得,“理”是需要学思践悟的,社会的“理”也是需要维护的。与其期待着,有恃无恐的坐享其成,不如好好了解一下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形成了独立的人格,不再那么幼稚了之后,才有着生存的资格。
享用成果,与其他人交流沟通,分配利益,这些行为发生在,上面提到过的保护成果成功了以后,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不过,无论如何,这些的根本都是上面提到的劳作或者是干,不同行业不同位置,它们的体现不一样,也有着不同的干法,它们的来源,都是一种担心,处理好这种担心,把它转化为劳作或者是干的动力,这也是一个健康人格所必须的。
什么样的人是让人厌恶的,或者说是站不住脚的呢?往往就是,不想着自己有什么,也不想着自己没什么,不想着贡献甚至不想与他人交换,而仅仅想着,他人就应该怎么样,自己就应该生存。
这样的人,社会从为了维护自己的健康的角度出发,是不会让这样的人有好的结果的。
生活没有那么多的理所应当,也不会允许那么多的有恃无恐,与其幼稚地期待着坐享其成,不如做一个在生活当中,摸爬滚打,矢志不渝,活生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