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的路径
如果某条信息清晰易懂,但充满了难以置信的论据,那么你会轻易地反驳之,而不会信服。
相反,如果该条信息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论据,那么你在思想上会更为赞同,很可能对其信服。
任何有效的宣传都必须限制在很少的几个点上,并且不断重复这些口号,直到每一个公众成员都理解为止。
中心路径:令人信服的论据——计算机广告注重性能宣传。
外周路径:令人喜爱的状态——饮料广告注重青春活力氛围的营造。
信息的传达方会影响接受方对信息的接受
信心十足,衣装得体会大幅提升可信度。
知觉到的信赖性
如果接受方认为传达方并没有努力说服自己的企图,这时传达方的信赖度也会很高。
我们会认为那些站在自身利益对立面的说话者是真诚的。
语速越快的说服者越有说服力
如果说服者看起来非常专业,值得信赖,说服就能令人信服。
相似性具有吸引力
培训销售人员有时要求他们“模仿顾客”:如果顾客的双臂或者双腿是交叉的,那么你也应该这么做;如果她微笑了,你也要向她微笑。
相似性与可信度哪个更重要?
如果说服与个体的品味、价值观或生活方式有关,那么相似的说服者最具影响力。如:对于油漆店的顾客而言,刚刚买了和自己购买计划相同数量的普通顾客的说辞比买了其20倍数量的专家更有影响力。
而如果说服的主题是判断事实,例如悉尼的降雨量是否比伦敦要少?不相似之人即专业人士的确认的确能增强信心。因为专业的人能提供更加独立的判断。如:在讨论牙齿卫生时,一流的牙科医生(与自己不相似但具有专业性)要比普通学生(与自己相似但没有专业性)更具有说服力。
理智与情感
有良好教育背景或者善于分析思辨的人更容易接受理性的说服。而不感兴趣的说服对象则会选择外周路径,他们更可能受自己对说服者的喜好影响。
说服对象如果心情愉悦,信息的说服力更强。
说服信息能引发说服对象的消极情绪反应,也有说服效果。人们的恐惧程度越高,感觉越脆弱,说服效果越好。
正面说服与正反说服——反面观点作出回应
如果人们已经(或将要)了解反面观点,正反两方面的论证就更有说服力,效果更持久。
如此类标语:“请不要将铝制罐头盒投入垃圾箱!情投入一楼入口处的回收箱。这样做可能会给你带来不便,但这的确很重要!”——回收率达到了80%,远高于其他信息呈现方式。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如果两种信息接连出现,并且接受者要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反应,那么最先出现的信息最有利——首因效应。
如果两种信息在时间上上分离的,而要求接受者在第二种信息出现后立即反应,那么第二种信息最有利——近因效应。
任何能增加流利度的因素,都能增加可信度。
句子押韵也能增加流利度和可信度。“积谷防饥”和“积谷防灾”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是前者看起来更加有道理。
年龄与说服
青少年期和成年早期是世界观定型的重要时期,部分原因在于此阶段的经历能给人留下深刻和持久的印象。
态度免疫的意义
如果对个体观点的质疑遭到反驳,更可能巩固而非动摇个体的立场。
邪教是这样运用这条原则的:提前警告其成员,他们的家人和朋友会攻击邪教的思想和理念。当预期的挑战出现时,成员已经做好了反驳的充分准备。
应该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效果不佳的说服还不如没有。
效果不佳的劝说,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引起说服对象的防御心理,使得他们对于随后的劝说变得更加“铁石心肠”,不为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