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刘保松
世事洞察皆学问 感受、践行、精进
1.历史传承
中华绵延5000年的文化是靠文字记载、呈现的。
上周在南昌出差时,中午忙里偷闲登顶滕王阁,了解到滕王阁前后一千多年的历史,经过29次反复的破坏、重建。
在我的印象中,以前即使没有亲眼目睹滕王阁,心目中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经典诗词,已经与滕王阁画上等号。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穿透千年历史长河的画卷,依然让人惊叹于诗人的才华横溢。让我们可以领略先人的智慧。
2.保留记忆
个人回头一看,今天应该是最近五个月和姑娘一起朗读故事、分享视频的等100天。我答应陪她分享到她大班毕业(还有15个月)。
再回头看一看,从她出手到一岁,给她写了一年的日记,记录她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的点点滴滴。
我在想,等到哪一天记忆开始衰退时,回过来头看一看,回味过去的文字、音容笑貌,那一定是我最珍贵的回忆。同时,也是我留给姑娘最宝贵的财富(这笔财富我在电脑、移动硬盘及云盘三重备份)。
3.十年树人
今天在和几个客户沟通、汇报时,都谈到了“人手短缺、工作时间长,技巧不够、没有培养,领导身先士卒、冲在最前线。。。”
这是现象与表象,我们都记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现实中,又有多少人等得及、愿意等呢?都想拿来就用。
不过,回头看看现在管理人员的成长路径,最快的也需要5-8年,稍微慢一点需要8-10年,才有机会独当一面。
在新员工前5-6年的职业生涯中,谁给他们有过清晰的规划、指导?基本没有,全靠师傅传帮带,更多的是靠个人天赋去“猜、悟、醒”,成才率大多是“剩者为王”,熬到别人坚持不了的时候,就轮到你了,反正公司不能从外面招聘,全靠校招、内部提拔。
你和新人一起携手,帮助他们准备十年职业规划了吗?你说不可行,那你准备3-5年的规划了吗?再不行,1-2年好歹要准备好吧。
同时,我们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经常会开玩笑说,现在的90后、95后如何与现实脱节、受不了苦、大不了就辞职。。。
4.德行第一
为什么90后、95后底气这么足呢?
首先,反正是吃喝不愁,大不了回家啃老,这是中国的传统,很多时候不是养儿子/女儿,是在养祖宗。凡事物极必反,家庭德行的缺失,需要社会来弥补,再看看这些年乱象,社会的德行谁来弥补?
其次,没有走进他们的内心。昨天晚上我和姑娘聊天,说爸爸早上很早去广州,家里只有妈妈送她去幼儿园,她要照顾好大腹便便的妈妈。早上7:20,不用妈妈喊,姑娘自己起床、穿衣、收拾好自己。平时需要7:30开始喊她多次,就差要生拉硬拽了。
4岁6个月的小姑娘都可以听得懂大人的话背后的含义,何况一个职场人?
只是你没有走进他们,没有和他们成为朋友、彼此信任,没有击中他们内心深处的堤坝、触摸心灵深处的渴求。
人的成长一定是发自内心,才会有持久性和生命力。
今天上午见客户时,碰巧一个老领导六年前调到总行派驻南区的一个机构,兜转几年又回到他原来的办公楼成立最新的南区中心办事处。向他原来的单位要我的电话、找我们做项目,恰好我当时就在他的楼下汇报工作。
老友相见,凭窗远眺;
畅谈甚欢,德行第一。
5.好习惯
好的学习、工作习惯是最强大的,不仅能帮你克服拖延症,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还能帮你把对工作的焦虑,转变成一连串固定的工作流程。
怎么培养好的工作习惯呢?
1.隔绝模式:工作时就像僧侣一样,与世隔绝——适合创意工作者(设计师、策划师)
2.双模式:在两种模式中切换,也就是既像僧侣一样与世隔绝,也有正常生活——适合自由职业者(写作者、咨询顾问)
3.节奏模式:定期,最好是每天,都固定做同一件事,形成节奏——每天三件事(练习、反思、分享)
4.记者模式:就像记者有截稿期一样,保证自己按需写作——找一个极度自律的顾问、教练陪你一起走一段学习旅程。
以深度学习为特征的人工智能扑面而来,你找到适合自己的、不可替代的自动驾驶的学习、工作模式了吗?
世间万物,惟有创意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