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有部电视剧《荼蘼》,女主人公郑如薇原本是在台湾一家泡面公司做业务员,某次在家附近的便利店“邂逅”建筑工程师汤有彦,之后他们如许多平凡又甜蜜的情侣一样幸福又吵闹地在一起了。而对他们的人生来说,最大的转折点在如薇有机会调去上海发展,这样的机会或许在每个人的人生中、每个家庭中都会遇到,如果是你,会怎么选择呢?
(荼蘼,花语“末路之美”,夏末花开,总给人一种“开到荼蘼花事了”的悲伤。)
故事情节就以如薇的两种选择方案展开,方案A:如薇选择为了男友留下,然后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或许同样的“退让”在下次人生的机会前也会发生,她继续成全丈夫的事业,却发现丈夫有外遇的可能。方案B:她选择去了上海,独自一人在魔都打拼,却和男友渐行渐远,她成为独立成熟的职场精英,却发现她想要的喜欢的“爱情”不在了。
方案B中展现的如薇,为了从上司那学到更多的所谓“职场经验”而心甘情愿做上司的情人。他们交谈的经验,或许听上去像冰冷的适者生存的“捷径”,为了有人陪自己吃晚餐,两个孤单的人加在一起,即便爱情不再那么重要,在一起有如荼蘼般暂时的幸福足矣。
如薇一直希望自己只是稍微不平凡点,可她未曾仔细琢磨这样的简单究竟需要付出多少的代价才能有!而且“稍微”究竟多少算“稍微”?我们没法了解内心真实的满足,只是在未得到前“安慰”自己,我只想要一点点不同怎么就那么难。
我的梦想只是稍微不平凡点。
有人说,人生是分片段不同进行着,但某个场景却似曾相识,当回忆起似水流年,那个不经意间一颦一蹙流露出心声,如果当初……或许就是另番情景。但我们有没想过?走过常年不见光的密林,攀过无数陡峭的岩石,当看见温暖的阳光、呼吸清新的空气,过去的一切都过去了,崭新的一天将会到来。
著有《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史蒂芬·柯维博士,曾说过,改写人生的剧本,成为自己的第一次创造者。我们在每次分水岭上,如果坚持以终为始,朝着这个方向一直走,不放弃、不懈怠,总有在度过困难时候后的开心。
请朗读约瑟夫·爱迪生下面这段话:
当我面对伟大人物的墓地,妒忌之心荡然无存;当我阅读历代佳丽的碑文,贪婪的欲望顿然消失;当我在墓碑旁遇见泣不成声的父母,禁不住悲从中来;当我看到父母的坟墓,忍不住感到为那些即自己即将追随的人而体味的痛苦是如此地空虚;当我看到王者与其废黜者的墓碑并肩而立,生前为不同观点唇枪舌战的文人墨客的遗体相邻而居,不禁感到那些内讧、派系斗争、人间是非的渺小。再查看墓碑上的日期,发现有些就在昨日,有些却可追溯到600年前,于是不禁想到当最后审判日那天来临,我们都将同样接受上帝的审判。
不管人生是否真可像电视剧《荼蘼》那样有多种方案可体验,请认真思考,今后要去的方向,有没做好以终为始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