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发生在太子横在秦国做人质前后。
话说秦武王举鼎不成重伤身死之后,秦国暂时陷入了国中无主的状态,自顾不暇,一向有野心有远见更有手腕的赵武灵王发现了其中巨大的机会。力挺当时在燕国做人质的公子稷,也就是之后秦昭王,做秦王。
为啥赵武灵王要这么干呢?
说起来也简单,此时赵国正急需一个平稳的发展期来壮大自身。但中原各国烽烟并起,说不定啥时候就打到他赵国的家门口了。而赵国南边的邻居秦国则是最大的威胁。
因为当时秦国兵强马壮,且不说武王发兵打下了进军中原的重镇宜阳,虎视中原,单说武王死后几年里,楚国试图占便宜却被无主状态的秦国挡在国门之外不得寸进这一点,秦国的实力就不可小觑。
赵武灵王正惆怅自己的“胡服骑射”大计如何实施呢,秦国就出了这么档子事,武灵王一看这下好了,我力挺嬴稷当秦王,可以换来至少十年以上的相安无事。事实上也是这样的,秦昭王在二十五年之后,也就是五国联军几乎灭掉齐国之后,才开始攻打赵国,而这一时期的赵国,在武灵王的改革下,实力激增,成为了北方的霸主。
不过,这都是后话,咱们秦昭王顺利登位之后,虽然有太后听政,但他表现出来的外交手腕可丝毫不逊于他老爸秦惠王。
这个秦昭王和哥哥秦武王的性格和际遇,和几百年之后的三国时期江东两大君主孙策和孙权十分相似,武王好勇士,最喜欢到处搜罗力大无穷的壮士为己用,而自己也是个武力值超高的牛人,估计比之江东小霸王孙策,尤有胜之。而两人都是壮年之际意外死亡,一个22岁,一个25岁,一个举鼎被压死,一个打猎被偷袭。两者都有开疆拓土之功和问鼎中原之志,不过都壮志未酬。哦对了,他俩,还都有个长命的弟弟。
而秦昭王比孙权好命的地方在于,他并没有遇到曹操刘备这种枭雄级别的对手,放眼望去,都是魏惠王,楚怀王一类的“冢中枯骨”而已,所以在经过短暂的休整期之后,秦昭王挥师东进,完成了彻底毁灭东方六国的合纵策略,特别是长平之战以后,东方六国其实已经没有了和秦国叫板的实力。
我们想要说秦昭王的套路,是在他执政初期,面对韩魏楚三个国家的时候,表现出的高明外交手腕。
昭王刚继位,先把韩国的武遂还给了韩国,韩国对他感恩戴德,紧接着又把上庸换给了楚国,而且非常守信用的没有耍赖,说给就给了,让被张仪忽悠的咬牙切齿的楚怀王尝到了甜头。这样拉拢韩、楚,离间齐国为首的合纵联盟。果然我们楚怀王和秦国和亲,会盟,离开了合纵队伍。
这下子齐国当然不能饶了楚国,于是找了韩魏两国一起去揍楚怀王,楚国这时候可没啥兵力,因为之前被秦国在蓝田之战里打没了。即便是这样,楚国也没别的办法,只能把太子押出去换秦国的救兵。
秦国很痛快,立刻发兵救援,直接拿下了魏国的蒲阪、阳春、封陵,顺便还把大前年还给韩国的武遂打了回来。各位请记住蒲阪这个名字,马上还会出现。
齐国一看这不行啊,还得搞合纵一起对付秦国,但是秦昭王顺手把蒲坂还给了魏国,然后魏国就不和齐国玩了。这下子楚国魏国都和秦国好,合纵队伍算是散了。
你看,秦昭王这家伙,先拿走本来属于你的,然后看机会再还给你,还让你感恩戴德,这套路虽然看着简单,但想玩好,却不容易,因为这需要实力做基础。就连秦惠王时代,张仪还得靠假摔耍赖才能蒙混过关,因为当时秦楚之间实力不相伯仲,而此时的楚韩魏三国,却是只能由着秦国揉搓了。
不过秦昭王的套路要仅止于此,也不甚高明,最绝的是他把远交近攻和近交远攻两个策略玩出了花样,要交要攻,全凭我大秦国的需要。
话说楚魏两国都被拉拢,可是我大秦国只需要一个盟友就行了啊,所以呢,得弄走一个,嗯,就楚国了。紧接着就发生了楚太子因殴斗杀死秦大夫事件,就发生在齐韩魏打算找楚国算总账之前,然后楚国太子居然还能安然逃离咸阳城,真是福大命大可喜可贺。我不得不怀疑,这位不知名大夫离奇的死,就是随后秦国大肆进攻楚国的最好理由。
可怜的楚太子横,也就是以后的楚襄王,杀人不偿命的便宜可是要你用半个楚国来还的啊。
这秦昭王就像个魔术师一样,我给你了,我又拿回来了,我又给你了,我又拿回来了,你打我啊打我啊打我啊……对着齐楚韩魏四国一套组合拳下来,把对方都给忽悠瘸了。
而作为他邻国的韩魏楚三国,就这么痛,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