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兼演员迪恩·马丁,在歌曲《明天》中捕捉到了这种“稍后思维”(later thinking)的精髓。
在这首歌中,马丁唱到一扇破损的窗户、一个滴水的龙头,以及其他拖延的后果。他反复唱着一句歌词:“明天马上就到。”词作者很了解这种经典的拖延思维效果:既然“将来做”总是更合适,于是“现在”可以做得很少。
拖延思维是一种心理上开小差的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回避紧迫而重要活动的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具体内容可以千变万化,却传达出同样的信息。“我得把这个点子再斟酌斟酌”或“我先睡会儿、休息好了再做”等想法,很可能是正在拖延的信号。
当你感到疲乏而难以集中注意力时,打个盹儿当然是个好主意,不过如果你正打算睡,却发现可以跟朋友聊上几句,而且马上就精神抖擞了,那么这个“打个盹儿”的想法就变得很可疑了。
“明天再做”的思维“
明日复明日”的陷阱,机巧而复杂。不过,你还是可以在另一个层次上运用这种思维。
在“明天再做”思维的外衣下,你执行一项任务的条件依赖于先完成另一项。这样你就有理由推迟那些原本紧急的任务了。通过这种条件化的思维形式,你就成功地把一项意外任务与另一项拴在一起,然后把它们统统推迟!
你想拿到MBA学位,因为你能预见到它对你大有裨益,你想得到这些好处。你坚信从课程中得到的知识和学位给你带来的地位会开启光辉的职业前途,并且获得收入上的显著增长。
但是,你对自己说,你得先收集和消化所有相关的MBA项目信息,以确保正在申请的项目是最好的。然后,你在搜集材料的时候拖拖拉拉。当你拿到材料后,你又拖着不去看它们。
好一个美妙的“明日复明日”情节:面对紧要的事情,你却通过新的细枝末节,去逃避真正的挑战。
另一种关于紧急事件的思维是,你觉得应急的状态会让你变得积极和灵感迸发。感觉良好是你行动的绿灯。所以,除非你被逼到绝境,否则你很容易受到诱惑,推迟所有你不喜欢的事情。
另一种情绪应急状态是,你得等待有灵感时才开始。但是,像归档工作单这样的任务,谁会有灵感呢?
你喜欢做什么,并不是一个问题,问题是,你不断推迟行动,被动地等待不可预期的情绪状态的来临。或许你也会不时地体验到一种情绪状态,在那种状态中,你的问题是可控的,你不会受到负面事件的影响,可以非常有效地完成你通常会推迟的任务。
因此,“有灵感时你会做得更好”也不是毫无道理的,可问题是,这种情况多久才发生一次呢?
分享《终结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