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元年。这个考试,便是以前的司法考试,有人称之为中国第一考,有人认为是最难的考试。事情是不是这个样子,且不去讨论,毕竟有公务员国考在,热度与难度与其难分伯仲。但无论如何,司考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每年考试人数有五六十万之众。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法考,绝对是个有影响力的存在。
这样一个尤物,不去尝尝滋味,确实可惜了。所以,我报名,我参考。特别是2018年是元年。新鲜的事物,总是引人期待。
9月22日,第一战——客观题。试题分两卷,分值各150分,共300分。考试时间每卷180分钟,上下午各一场,考试地点在广东财经大学。个人最大的感觉,就是跟着感觉走,而且考完之后还没有感觉。往年,司法部会公布试题和参考答案,往往可以估分。但今年,都不公布。于是乎,极大的不确定性但笼盖四野。试题很鲜活,答案也很难确定,譬如高空坠狗、遗赠小三、天降陨石,很不常规。卷二试题,更是令人出现一种“单选题好似多选题、多选题好似单选题”的错觉。
好在从考试到公布分数与分数线时间不长。9月27日,成绩公布。司法部开通网上成绩查询通道,以“让数据多跑路”的方式,让考生通过公众号等方式获得成绩。个人分数218,分数线180,意料之中却又出乎意料。意料之中的,是通过应该没有问题,毕竟从年初开始付出了努力,碾压式复习了各个部门法,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过,还算挺扎实的;意料之外的,是分数蛮高的,考前两个月,因为工作调动,复习有些间断和放松的。惰性就好似魔鬼梅非斯托,他一直诱惑你跟他做交易,用你生命真诚的努力换回惰性与蹉跎。
10月20日,第二战——主观题。考试形式,开卷,司法部为每名考生配发《法律汇编》,考试地点广州一中初中部。考前,培训机构就分析,这并不是什么好事,那些通过翻法条就可以作答的题,今年就不会出了,难度会大大提高。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法条书的利用率比较低。学得好的,基本用不着翻,即使翻也能很快定位找到;学得不好的,答题时间尚且不足,翻法条就更没有了实质意义,即使死磕一道题目,找到了法条正确地回答了,但综合交费比如何,也就不用说了。
主观题的形式,与司考时代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很鲜明,案例源于生活,不是为了考点而设计,显得生硬死板,特别是刑法和刑诉题,感觉很有场景感。考试时间,是超长的4个小时;题量,是五个大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个,刑法一个,刑诉一个,民法民诉商法合起来一个,行政法与公司法二选一。给人的感觉,题量不大,问题也不难。于是心安大半,悠闲提笔。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错觉。长期以来,不怎么提笔写字,从构思到成文,需要的时间大大超出了预算。结果前两个问题,各用了整整一个小时,考试时间过半,后面还有三个题,第四题还是个有13问的超级大题。于是,开始不淡定,开始狂奔向前。一些问题也就来不及周全,只能调动已经掌握的知识,尽量沉稳有序地把语言组织得好一点。军人的经历,指不定什么时候会在心理上助你,或是职业习惯,或是职业品质。
短暂的4小时,一生之中,唯一一次感觉时间如此倏忽。连续四个小时的大脑运转,效果就是——焉了。人一个下午,乏力疲软,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做。一战之费,竟至于此。
然而,无论如何,我的法考2018划上了句号。剩下的,就是静待公布成绩。结果如何,倒不是那么重要。每个人的法考目的不同,如果这目的不是切身利害,是完全可以平常心和气定神闲的。
重要的是过程。人生在世,是诗意的栖居。奋斗的精神和进取的姿态,才永远生动摇曳。
因而,我认真地参与了2018法考,我要总结思考这段经历,为自己,也为他人。
(系列文章之一)